杭州市发展智慧健康产业的思考
2018-01-28杭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文 杭州市发改委课题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的跨界融合,催生了新的产业蓝海——智慧健康产业。它是利用数字技术产品,围绕患者、医生、医院、企业等主体,推动健康产业智慧化升级,实现服务(产品)质量和效率双提升的产业形态,包括智慧医疗、智慧养老、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智慧健康装备、医药电商、线上医学教育、健康社交平台等。发展智慧健康产业,既为优化健康服务、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有力支撑,更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杭州市发展智慧健康产业基础雄厚
从本世纪初的软件产业、互联网经济,到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杭州市已培育了“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集聚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伴随着电子商务、智慧安防等产业走向世界,杭州市的智慧健康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呈现“企业规模化、领域多元化、产业集聚化”特征。
(一)企业规模化:龙头企业市值(估值)总额超千亿元。目前,全市智慧健康产业领域已有8家A股上市公司、两家独角兽企业,其中8家上市公司市值达715亿元,微医集团和丁香园两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75亿美元。2017年,8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9%;实现净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8%;平均净利润率达10.3%,比上年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高于A股上市公司8.83%的平均水平。创业软件、远方信息、和仁科技等3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近三年保持在10%以上。
(二)领域多元化:从医疗信息化向全方位发展。杭州市的智慧健康产业起步于医疗信息化。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健康产业领域已经从针对医院、公共卫生部门的医疗信息化,向健康APP服务、慢病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健康装备研发与制造、线上医学教育、医疗健康大数据、健康社交、医药电商等全方位发展。如,连接医院、医生、科研人士、患者、生物医药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各方主体的丁香园,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制的掌上糖医,都已经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三)产业集聚化:智慧健康产业集聚平台加快规划建设。省政府高度重视杭州市的智慧健康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2013年开始支持高新区在之江大桥南侧、钱塘江以东区域建设“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这是杭州市最早的智慧健康产业平台。基地着力以“智慧健康”网络服务业发展为龙头,带动“智慧健康”制造装备业发展,打造千亿级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以微医集团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健康谷”2014年在萧山信息港挂牌,已引进瑞康医药、康久医疗、美联生物、联平医疗等健康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百亿级中国智慧健康产业基金、中国健康产业大会等相关机构,着力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湘湖智慧健康小镇已列入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2017年底未来科技城与华运智体产业合作,启动打造国内首个智能体育产业园。产业园将包括智能体育企业研发及运营总部、孵化器、生产制造园区、智能体育展示线下体验中心等。
杭州市发展智慧健康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新形势下杭州市智慧健康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一是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等文件,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但用药安全、隐私保护、医保支付等核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破解。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既熟悉医疗健康,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市场有较大的需求,但难以有效满足。专业护理、健康管理、高端研发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口也较大。三是盈利模式不够清晰。这几年兴起的智慧健康服务企业普遍存在主营业务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难题,大多奉行“流量为王”理念,主要靠营销、推广获取客户,缺乏实实在在既能解决居民健康问题、又能让企业持续健康运营的优质服务和产品。四是产业平台建设不如预期。一些较早提出的智慧健康产业平台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投资方改变投资计划、规划调整、拆迁量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建设进度滞后,尚未开始发挥效益。五是融资环境趋于紧张。受资管新政、宏观经济环境、互联网金融爆仓、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股权投资机构募资难度加大,许多需要大量创业资本支持的初创型企业明显感受到了融资难度的增加。
加快杭州市发展智慧健康产业的思考
促进杭州智慧健康产业应该正视上述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要注重对产业基地、应用场景的培育,争取重大试点项目。
(一)建立智慧健康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库。通过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及时了解杭州市智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以便向智慧健康产业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独角兽企业和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夯实基础。对重点入库企业,可优先享受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等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
(二)积极培育智慧健康应用场景。建立常态化多渠道的政企对话机制,选定若干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和能够提供成熟智慧健康产品、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的智慧健康产业企业,谋划开展系列智慧健康应用示范项目,打造智慧健康场景应用实验区。及时总结提炼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外市场和提升区域智慧健康产业影响力提供实践样本。强化企业品牌宣传,在市内外宣传智慧健康产业企业形象、创新产品、优秀案例等。
(三)加快推进智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主城区在人口和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建设一批智慧健康产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建成智慧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策源地、试验场和集聚区。凝聚各方合力,大力推动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中国智慧健康谷、未来科技城智能体育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加快建设,打造智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品牌。
(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研究制定高端医疗、医药研发、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案。加强与在杭高校的战略合作,加大医疗、医药研发、互联网、工业设计、经营管理等领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用好市本级和各区、县(市)政府产业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智慧健康产业领域的早中期、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
(五)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争取重大试点项目。充分利用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医院、重点企业科研力量,整合和新建一批智慧健康领域创新要素集聚性强、学科交叉融合度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鼓励发改、卫计、经信、民政、人社等部门发挥能动性,加强与上级政府的联系对接,争取一批省级、国家级重大试点示范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