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调查分析
2018-01-27陈大陆
陈大陆
一、日本大学生现状;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自1945年以来进行过多次的改革。尤其是上世纪末日本后现代化的鼎盛时期,改革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直至今日已取得不错的成效。虽然日本大学生也存在无朝气、丧失进取目标、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少积极行动能力、忍耐力下降、“高学历、低能力”等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是乐观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发现课题、自我学习、 自我思考、自主地判断、具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动手能力等。在客观条件方面,日本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以自身为媒介,联合大学和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大量的国际合作来提升日本教育水平等,从各个角度资助大学素质教育发展。学校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1)在学分设置方面,学校一般安排必修课只占总学分的1/2左右,以便让学生们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来选修本专业以外的课程。(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防止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文化素质,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的一般基础知识,一些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已经占基础课的31~37.5%。(3)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会更多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当中,而教师只进行总结和指导,学生们通过课堂发言和演习课来提高自己研究和报告的能力。长期受到这样训练的日本学生,在发言时一点都不感到拘束,每个人都坦然自若地发表自己的意见。(4)尤其是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备受重视,具有时间充裕、活动范围大、内容多样化、组织规模化、经费来源多、学校管理完善等特征。[1]
二、日本大学生素质形成的几点因素:
1.社会因素,日本的高考制度不同,并不是由考试院统一出考卷,而是由每个大学各自出题,具有多种升学模式。考生可以前往自己有意向的大学进行入学考试。日本高中升学率早已超过90%,然而日本大学升学率也就在60%左右。想考入名牌大学更是非常之难,这类高中生,从小上各种辅导班,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争取考上好大学。学生能进入自己比较理想的高校便于发挥积极的正能量。日本高考的多元化,学生与家长很少有抱怨高考不公平。[2]
2. 教师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在日本,教师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然而由于精神文明的相对发达,做事严谨务实的日本人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有时会召集旗下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到自己家进行聚餐,使得师生有了犹如一家人的感情,展现了老师可亲可爱的一面。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自身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为什么有些人环境一样,教育相同,却良莠不齐。 如果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所欠缺或没有自我素质培养的意识,那么再多的客观条件也无济于事。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接受性和能动性不同。日本大部分家庭都有几个孩子,家长实施的是宽松式,日本的孩子被溺爱、被重压的几率小,类似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就少一些。
三、思考:
一只桶的装水深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摆在每个大学和大学生面前的难题。从长远角度看,素质教育对每个大学生的将来都有长久的影响。中国有值得日本学习的很多地方。尤其是日本大学生太多的课外活动必定会耽误大学生的正业——学习。不可否认,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日本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被课外活动占用,导致基础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日本大学生有必要合理安排学业和素质拓展的比重,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采取措施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王貴松,江浩,高荣,李伟斌,何婷婷.大学生素质需求 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12)。
[2]日本の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 : 政 策の視点 (21 世紀型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と質的保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