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膜尿素在湖北省中稻试验中的研究结果初报

2018-01-27乔艳胡诚李双来陈云峰刘东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施用量

乔艳+胡诚+李双来+陈云峰+刘东海

摘要:进行包膜尿素应用效果的中稻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而且可以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2号包膜尿素70%的用量与普通尿素全量水稻产量相当。

关键词:包膜尿素;施用量;中稻肥效

中图分类号:S147.2;S511.3+2;S14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4-4724-03

氮肥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肥料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氮肥的利用效率、作物的产量都会有明显影响,由于过量施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氮肥资源浪费、耕地质量变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題越来越多[1]。尿素施入土壤中,依靠生物的脲酶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再经过亚硝化和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态氮,最后经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或N2O返回空气中[2,3]。普通尿素施入土壤后,经过上述过程,被微生物大量转化,导致肥料大量流失,当前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不到42%[4,5]。

缓释肥是一类养分利用率较高、省时省力、肥效时间长、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肥料[6]。速效肥料养分供应强度高,持续时间短,而缓释肥料不仅能延长养分供应期,且供应模式与作物吸肥规律更吻合[7],进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与常规施肥相比,缓释肥料可在降低施用量的情况下,使作物不同程度的增产[8,9]。

目前施用的氮肥主要是速效常规尿素,养分持续时间短,而包膜尿素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氮素养分释放,更符合作物吸收需要,达到同作物生长需求养分尽可能同步的缓释肥料。缓释氮肥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0-1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开发两种包膜尿素,实现氮肥在土壤中的缓慢释放,并将包膜尿素应用于中稻种植,研究氮肥在土壤中的释放以及水稻对养分的利用情况,考察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试验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盆栽场进行,土壤为黄棕壤。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具体施肥量及施肥方法见表1。

1.3 试验流程及方法

6月22日将土壤晒干打碎混匀过筛,称量装盆,土壤装盆1/3后,余下的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后装入盆中,然后加水泡土,经过1 d后再加水耙匀,后插秧苗,每盆栽秧苗8株。试验在7月8日因大雨整个盆栽全部淹没,到7月11日盆栽才落出水面,7月18日处理3施追肥。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大田管理方式进行,10月13日收获取样。

2 结果与分析

2.1 包膜尿素养分的释放

从盆栽试验开始检测土壤中氮肥的养分释放情况,并计算累计养分释放量,考察两种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从图1a和图1b可以看出,1号包膜尿素的释放期比2号包膜尿素要快很多,1号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高峰期在14~28 d,2号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高峰期在28~42 d。1号包膜尿素养分释放量达80%以上的时间为36 d,2号包膜尿素为60 d以后。表明1号包膜尿素释放速率太快,2号包膜尿素相对水稻整个生长周期而言还是太短,需要研制更长效的包膜尿素。

2.2 不同时期不同处理SPAD的测定

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个试验组的盆栽叶片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时期各试验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的测定结果见表2。每一盆6株苗,每株取2片叶共12个测定结果平均值,后对4次重复进行平均,得其平均值。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3在前期30 d内,叶片的SPAD都高于其他处理,8月2日的调查结果是处理1最高,其次是处理3,表明1号包膜尿素在 28 d时释放量最大,达到23.69%,在此时水稻叶片氮含量的值达到最大。8月15日测定结果表明处理2的值达到最大,2号包膜尿素的最大释放量在42 d时为27.3%,与此结果比较一致。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对不同时间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进行检测分析[13],结果见图2。从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不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处理3的普通尿素均处于高水平含量,铵态氮在32 d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说明普通尿素在土壤中快速溶解,损失量大。硝态氮在水稻土壤淹水情况下,含量是逐渐下降的。1号包膜尿素因为缓释期只有36 d,前期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2号包膜尿素,不论是100%的施氮量还是70%的施氮量均是如此。表明包膜尿素可降低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进而减少氮肥的损失。

中稻收获后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差异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土壤中全氮含量不同处理差别不大,但碱解氮的含量以处理2最高,说明包膜尿素可以提高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

2.4 不同处理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理论产量以处理2(2号包膜尿素全量)最高,其次是处理3(普通尿素全量)、处理5(2号包膜尿素70%)、处理1(1号包膜尿素全量)、处理4(1号包膜尿素70%),表明70 d以上释放期的包膜尿素基本上可以满足水稻生长期的需要。从谷草比来看,最大的为处理3,其次是处理2、处理1、处理5、处理4,说明1号包膜尿素全量在水稻分蘖期供氮量充足,分蘖数量大,形成的无效穗多,前期生长过旺,无效分蘖多,从而谷草比小,2号包膜尿素由于释放期长于1号,效果明显好于1号包膜尿素,产量与二次施肥的普通尿素相当。

从表5可以看出,氮肥表观利用率以处理5(2号包膜尿素70%)为最高,表明包膜尿素在减少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盆栽试验,包膜尿素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减少氮肥的损失,且可以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由于氮素释放期较长,2号包膜尿素70%的用量与普通尿素全量处理稻谷产量相当。表明包膜尿素在减少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endprint

参考文献:

[1] 薛 峰,颜廷梅,乔 俊,等.太湖地区稻田减量施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4):26-31,51.

[2] 易 琼,张秀芝,何 萍,等.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5):1069-1077.

[3] 朱兆良.中国土壤氮素研究[J].土壤学报,2008,45(5):778-783.

[4]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5] 王火焰,周健民.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计算与施肥策略[J].土壤学报,2014,51(2):216-225.

[6] TRENKLE M E. Slow-and Controlled Release and Stabilized Fertilizers[M].Paris:Int Fertilizer Industry Assoc,2010.

[7] 宋付朋,张 民,史衍玺,等.控释氮肥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水稻的增产效应[J].土壤学报,2005,42(4):619-627.

[8] 陈 敏,屈 磊,郑曙峰,等.缓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5,42(2):23-26.

[9] 郭春铭,刘卫军,樊小林.碱性长效缓释氮肥对蕉园土壤pH和香蕉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1):128-136.

[10] 卢艳丽,白由路,王 磊,等.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1):209-215.

[11] 何永秋,刘国顺,高传奇,等.缓控释肥在烟草上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109-113.

[12] 杨 锌.水稻包膜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特性及其肥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13] 李 荣,何兴东,张 宁,等.沙丘固定過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化[J].土壤学报,2010,47(2):295-3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施用量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蚯蚓粪施用量对矮化月季生长和花卉形态的调控研究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花溪芜菁甘蓝种子产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商品有机肥和施用量对夏季青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长期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陇中地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
常用微肥的科学施用
三料磷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