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2018-01-27胡建军
胡建军
提高母猪繁殖力,能够增加繁殖仔猪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养猪户的经济收入和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母猪繁殖力。
1遗传
1.1品种对于繁殖力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品种(或品系)之间繁殖力存在较大差异。如我国太湖猪平均每窝产仔数高达15头以上,而引进品种仅为9-12头。
1.2近交会使胚胎的死亡率增高,且胎儿的初生重也较轻,一些遗传疾病也会增加;而杂交则有利于提高窝产仔数及初生重,故应有意识地控制近交、开展杂交。
2营養
营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注意到质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生理条件下季节、个体等差异及饲料品种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说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2.1总的说来,作为种母猪既要满足需要,又不要过肥,要以饲养标准为参考,避免盲目配料、喂料。
2.2空怀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可适当采取短期优饲,对于母猪恢复体重、促进发情、排卵和提高泌乳量有益。妊娠中期可采取限制饲养。
2.3整个妊娠期过高的能量供应会使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不利于乳腺发育,从而导致泌乳量下降。
2.4哺乳期适当增加营养,对维持产奶十分重要,也可避免较大的体重损失,有利于下一次发情、配种。
2.5维生素在日粮中的水平对母猪最大限度地发挥繁殖潜力极为重要。因此,在出现死胎增加或受胎率突然下降时,应首先考虑营养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影响。
2.6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严禁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3管理
3.1卫生、防疫是保证猪只良好体况的重要环节,要经常根据需要进行传染病的科学、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接种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依据抗体在体内的消长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场(地)的免疫程序,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周期性地进行猪舍清洗、消毒;要防止和治疗子宫炎、阴道炎和乳房炎。
3.2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3建立母猪个体的繁殖登记制度,及时淘汰繁殖力较低的母猪,使整个繁殖母猪群保持在良好的繁殖水平上。
3.4猪群密度及空间明显影响青年母猪的正常性周期、配种和妊娠。
密度太大或空间太小,母猪配种率下降。
母猪交配后应留在原圈3周以上,等确诊妊娠后才能转圈,这样有利于减轻环境应激对胚胎早期死亡的影响,可以获得更多发育、成活的胚胎,提高窝产仔数。
3.5搞好发情鉴定,及时配种。
3.6尽早进行妊娠诊断。未妊娠母猪,要尽早采取措施,促使发情,及时配种。
3.7在妊娠的前3-4周内,猪舍温度应保持在18-22℃,严防热应激对早期胚胎存活的影响。
3.8有报道在母猪妊娠的第15天注射1500国际单位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可以提高胚胎的存活数目,增加产仔数。
3.9确诊妊娠的母猪最好单独饲养。
3.10产房设备要适宜,卫生清洁,通风良好,最好架设产床。
3.11母猪分娩后36-48小时(不能太久),肌肉注射10毫克前列腺素F2a,可有效预防子宫炎、产后热,缩短发情间隔。
3.12最好采取4-5周龄断奶。
3.13在母猪断奶后,引入成年种公猪或用公猪的尿液、精液喷洒母猪的鼻子,有利于其发情、提高排卵数。
3.14运动和阳光照射,能促进母猪发情排卵。
4积极推广应用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以减少母猪在配种时感染生殖系统疾病,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要及时做好圈舍的驱虫、灭鼠工作,尤其是夏季的灭蚊蝇工作,以预防各种血液寄生虫病的发生。此外,冬要保暖、夏要防暑,给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