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增产新技术的探究
2018-01-27张国富
张国富
引言
大豆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豆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最高产量的大豆是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最近几年,随着市场对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大豆供需矛盾问题日渐突出,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大豆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大豆栽培新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重任,坚持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路子,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强科研推广能力,加强农技服务,努力实现当地大豆优质商品粮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生产,增强优质商品粮的供给能力,提高本地区优质商品粮的整体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商品粮生产向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增强竞争实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强化土壤改良
1.1大豆高产所需的土壤条件
适宜的土壤条件对大豆栽培和增产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大豆和其他粮食类作物相比较,在萌芽阶段需要更多的水分,而大豆苗期根茎细嫩,只有当土壤中水分充足之后才能向着纵深方向生长,如果土壤中水分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大豆主根的生长,此外,大豆对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也十分敏感,大豆根系如果处于缺氧条件下,根系生长速度会明显放缓。因此,在进行大豆栽培过程中必须做好土壤翻耕工作,保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保证大豆获得高产和稳产。
1.2大豆整地技术
首先,平翻。平翻在北方地区的应用比较常见,常常应用于春大豆的种植区域,平翻整地能够实现土壤快速熟化,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和肥料能够均衡分布其中,促进养分、肥料的均衡吸收,此外,在进行土地平翻整地过程中还要创造一个疏松多孔的土壤层,将土壤中的杂物、杂草、枯枝、砂石和病虫害等去除,从而为大豆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平翻整地的时间要结合具体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其次,垄作。垄作是我国北方地区又一种耕作方法,对于气温寒冷地区,通过垄作能够提高地表温度,加深耕作层,为大豆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此外,垄作还能够提高田间抗旱和排水能力;最后,深松作业。深松作业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耕作方法,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而诞生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主要采用大型农业机械和深松机连接到一起,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土壤有效层深度,显著提升土壤深松作业质量。深松作业深度一般维持在30~50cm之间,间隔2~3年进行一次深松作业。
2大豆田间管理新技术
2.1中耕除草
中耕是大豆田间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中耕作业工作,通常情况下当大豆出现复叶之后就可以进行锄地,锄地过程中要确保除去小草,不伤苗,疏松表层土壤。大豆根系越多,吸收土壤养分也就越多,越有利于获得高产和稳产,为此在做好中耕工作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对边断根,当幼苗生长出两片针叶之后,用利铲在距离大豆苗主根6cm位置和地面呈现60度夹角斜插入其中,将侧根截断,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断根要适当,切入对边要确实断根,另一边要保证不存在损伤,保证幼苗能够缓苗,并多次生根。切口要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干旱,达不到两次生根的目的。切口深度适宜,不能过深,不要把幼苗给挖出来。
2.2苗前除草
为了避免杂草对幼苗期大豆生长造成影响,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光谱除草剂对田间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进行防除。可以使用5%的普施特水剂,每亩使用100~133g,兑水50公斤田问均匀中喷雾,使用48%的灭灵乳油,每亩使用133~167g,兑水兑水50公斤田间均匀中喷雾。
2.3两次打顶
为了促进大豆多分枝,分成枝,提高大豆單株产量和总产量,当幼苗断根3~5天后,等到两片真叶长成之后,三出互生复叶已经出现,从复叶基部将顶部去除,促进四门斗型四枝分出,这是第一次打顶。对二次打顶在大豆生长到1m高左右,由于这个时期大豆营养生长旺盛,如果不控制好大豆高度,很容易引起大豆徒长,导致大豆下部叶片生长严重受阻,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使得植株早衰,为此要及时将顶部欧诺打去。并配合使用缩节胺化控一次,降低大豆高度。第二次打顶之后,植株仍可以向上生长一段时间,株高控制在130cm比较合适。
3大豆病虫害防控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豆天蛾、霜霉病、灰斑病、炭疽病等几种,针对这些病虫害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药物防治。使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选用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防治大豆蚜虫。使用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喷雾防治豆天蛾。使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霜霉病。在大豆花荚期,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g,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灰斑病。开花后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炭疽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