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析

2018-01-27许乔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子女儿童心理

许乔波

摘 要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现状、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生活状态较差;在心理方面较自卑缺乏安全感、情绪比较消极被动和比较孤僻;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厌学、逃课甚至小小年纪辍学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家庭、学校和当地政府应当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保护机制来针对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

中国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这不仅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而且表现在城乡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农村人地关系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推动下,以及城乡流动限制的解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人口流动已经达到2.47亿(国家统计局2016)。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选择去沿海或周边发达城市打工。在九十年代初,大多是未婚年轻农民工前往发达城市打工,现如今,由于儿童抚养和老年抚养比的大幅度提升,很多结婚有孩子的农民也开始外出打工,加入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大潮。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和生活成本过高等原因,大多农民工在城乡迁移过程中不得不把还没成年的孩子留在农村由夫妻一方或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无助的群体之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据中国妇联在2015年2月份发布的一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超过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有约4300多万留守儿童是在十四周岁以下的,也就意味着留守儿童中有超过2/3的儿童是没有行为能力的。

农村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社会外部的问题,如社会歧视、生命安全等威胁等,也面临着家庭内部的问题,如营养不良、生活困难、就医困难等,面临着个人方面的认知偏差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他们的生存、健康、教育和发展等权益也急需儿童福利的保护和惠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保障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福利水平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留守儿童问题

2.1留守儿童生活质量问题

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监护,大多隔代监护人年龄较大,只能给与生活上的普通照顾,留守儿童大多日常生活要自理,同时监护人大多从事农业或其他务工工作所以在照顾留守儿童上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同时隔代监护人或这亲戚监护人只能从物质上给予照顾,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需求难以满足。在外务工的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在子女身边陪伴和照顾,出于对子女的愧疚心理只能在物质上给予留守儿童补偿,大多出去务工父母以为给予了子女足够的物质补偿就是对她们最好的照顾,但是忽视了在单方面的物质给予背后长时间的精神交流匮乏,容易使留守儿童养成享乐式的价值观或是同学间互相攀比之风,容易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伤害。

2.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整体性心理问题体现在孤僻不合群、形势较为极端、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心里和自卑等;段成荣(2005)研究发现性格孤僻脆弱、对亲情渴望和缺乏安全感成为留守儿童最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慧斌(2005)调查发现,接近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有效沟通,60%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30%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存在着怨恨心理。不同特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表现不同,吴霓(2006)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更容易体现出焦虑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焦虑性表现有所下降,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上;段成榮、周福林研究发现,母亲单独外出以及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对于亲情的渴望性更大,同时父母皆外出的儿童体现出更多的需求缺失感、孤独感和孤独感等。

2.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但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聚少离多。家庭教育就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对孩子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心理健康与智力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并没有得到最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隔代长辈其次是亲戚或朋友监护,隔代亲人大多属于空巢老人,文化程度较低,有的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没有或者很少有家庭教育意识,日常生活只能在吃喝住上面满足留守儿童需求,对于儿童偏溺爱,并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起对孩子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父母长时间与子女缺乏沟通,除了物质上给予支持外,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认为教育问题主要是学校,子女的学习取决于老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处于旁观角色;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庞大、覆盖面广、人员结构复杂,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而学校学生多老师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太多精力兼顾到每个人身上,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其二,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学校与父母沟通较难,一般只能偶尔电话联系具有局限性,很难将儿童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问题及时反馈给父母,难以实现学校与父母共同管理的目的;其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作业督促,缺乏对留守儿童学习上、日常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和爱护,无法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育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endprint

3.1家庭层面

父母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学习先进的育人经验,要经常与子女進行沟通交流,不单纯的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更加注重其精神需求,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因为大多数家长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被迫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原户籍地,平时的关心和照顾已经缺乏了,所以要及时进行沟通联系。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各种通信设施发达,电话、微信视频等沟通方式多样,可以增加使用频率有效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通过视频可以慰藉子女对父母的思念减少子女因长期见不到父母所产生的分离焦虑心理。

3.2学校层面

加强学校师资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建立农村偏远山区的教育补贴,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教学,让他们的待遇高于本地区城市教师的待遇,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为农村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发布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给予农村教师专业的培训及适当补贴等措施。为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构建和维护好乡村学校的网络设施,让农村教师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及时获知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学生监护管理中,通过定位和视频技术,打造一个全新高效准确的学生监护系统,对每一位学生的位置及学习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网络监管,方便学校、家长全方位的知晓孩子的状态,同时也方便学校和家长能够随时沟通,这样既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又可以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

学校同时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状况的档案,落实学校留守儿童的监督制度;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留守儿童,调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减轻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建设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收获和成长。

3.3政府层面

政府部门加快改革的步伐,不仅要为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便利,更要发展农村地方经济特色,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农民工的外出,吸引剩余劳动力就近工作,在当地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就能直接解决生计问题。由当地政府牵头,首先在经济政策方案实施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产业布局平衡,合理配置资源;其次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机制方面,确保村民和市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取消城乡居民待遇差别,城市平等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项国家行政制度,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无法将子女带到城市,只能在农村接受教育,其中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去城市,但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学籍和高考不能享受和城市子女同等的待遇,所以农民工子女进入的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较差。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突破现有的户籍制度限制,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提供绿色通道,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不分地段,不分学校,平等入学,实现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上的平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Z].2011-04-28.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冲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

[3] 段成荣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3(03):37-49.

[4] 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

[5] 吴霓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

[6] 侯凯,李金多.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和谐农村[J].现代农业,2008(11):54-54.

[7]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03):61-62.

[8] 李蕊,宋楠.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初探[J].北京农学学院报,2009(04):2.

[9] 宋月萍.中国农村儿童健康:家庭及社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0):69-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女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