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兴国县九山生姜病虫害防治

2018-01-27何兴财李学健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4期
关键词:块茎悬浮剂生姜

何兴财+李学健

兴国九山生姜是江西名特蔬菜之一,出自皇宫内苑的珍品,驰名古今,据《新唐书》中《元和郡县志》记载:九山生姜被唐朝列为虔州(今赣州市)贡品。九山生姜株高一般70~90厘米,分枝较多,茎秆基部带紫色有特殊香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肥大,姜球呈双行排列,皮浅黄色,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粗壮无筋,纤维少,肉质肥嫩,辛辣味中等,品质优良,入菜不馊,耐贮耐运,有“甜香辛辣九山姜,赛过远近十八乡,嫩如冬笋甜似藕,一家炒菜满村香”之美传。九山生姜行销国内,远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由于九山生姜是传统当家品种,长期种植,病虫危害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生姜的质量和产量,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益发重视,在生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强绿色防控势在必行。

1生姜常见的病虫害

生姜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青枯病(姜瘟)、眼斑病、叶枯病、炭疽病、枯萎病、软腐病等病害,以及姜螟、小地老虎、斜纹夜蛾、姜弄蝶等虫害。

1.1病害发生为害分析

1.1.1姜青枯病(姜瘟病、姜腐烂病)

属细菌性病害,为害全株,生姜最为严重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60%-80%,甚至绝收。主要通过土壤、地下昆虫、水及姜种传播。先发生在根茎上,多从茎基部和地下块茎上半部母姜先发病,随后向下向上发展,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淡黄褐色,叶片青枯卷曲凋萎。病部维管束变色,有乳白色菌脓从维管束中溢出。发病后期地下块茎完全腐烂,仅留下完整的表皮,并发生恶臭。高温高湿、时晴时雨病害发生重;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多中耕除草和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生重。

1.1.2姜眼斑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小点,之后不断扩大成梭型,形似眼睛,故称为眼斑病。病斑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病斑大小约为5-10x3-4(mm)。病原菌遗落在残叶或土壤中越冬后,通过风雨、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温暖多湿天气利其发生;地块低洼、肥料不足,特别是钾肥偏少,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1.1.3姜叶枯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片呈黄褐色枯斑,叶脉间出现黄斑,渐渐扩大使全叶变黄而枯萎,病斑表面呈黑色小粒点状。病原菌遗落在病叶上越冬,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长势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姜苗徒长发病重。

1.1.4姜炭疽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尖及叶缘先出现病斑。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状褐斑,病斑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成病块,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现出小黑点。借雨水溅射或昆虫传播。病菌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越冬期。连作重茬,植株生长过旺,田问湿度大,偏施氮肥,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1.1.5姜枯萎病(姜块茎腐烂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块茎变褐腐烂,地上部植株呈枯萎状。与姜瘟病区别:姜瘟病块茎多呈半透明水渍状,挤压患部溢出乳白色菌脓,姜枯萎病块茎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浊状。随病残体土中越冬,借雨水溅射传播。连作、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过于粘重,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发病。

1.1.6姜软腐病(姜根腐病)

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地上茎与地下茎,危害较大。病害发生时最先开始于接近地表的叶尖端,由绿褪为黄色,之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并逐渐上升,致使整株叶片枯萎凋落。地上茎染病,从茎基处褪色,呈现淡褐色,之后茎部逐渐萎缩变细,向下发展后使得地下茎基表面不断变软,整株黄化倒伏,生姜失去食用价值,而姜瘟病青枯不倒伏,维管束变褐,但往往两病并发。在种姜或病残体上越冬。以种姜、病残体初侵染,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1.2虫害分析

1.2.1姜螟

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姜螟咬食生姜植株后,造成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得姜苗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对产量损失影响大。

1.2.2小地老虎

一种不可忽视的害虫,其侵害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侵蚀生姜姜芽或心叶的幼嫩部分,而后期会不断随着茎叶深入地表,直接咬断幼苗,其对生姜的毁坏是根本性的。

1.2.3斜纹夜蛾

主要为害叶片,低龄幼虫啃食叶片表皮和叶肉,高龄幼虫直接蚕食呈缺刻,甚至把叶脉都吃掉,致使生姜生长受阻,影响产量。

1.2.4姜弄蝶

主要为害叶片,幼虫吐丝粘叶成苞,隐匿其中取食,受害叶呈缺刻或在1/3处断落,严重时仅留叶柄。

2防治原则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绿色防控措施为主,以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为辅,达到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3.1.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性强、排灌方便、pH值5~7的壤土或轻黏土,上游2~3年内没有姜瘟病发生,田间有一定落差的田塊。

3.1.2整地

实行深沟高畦种植。及时深翻土地30 cm以上,耕平整细,开畦挖边沟和纵横沟,沟深应达到50 cm,保持田间排水通畅,防止雨后积水,降低田问湿度。

3.1.3遴选种姜

选择色泽鲜亮、块大饱满的健康姜块作种。

3.1.4重施基肥

整地时施腐熟枯饼1500kg+~氮高钾复合肥50kg,混匀后作基肥。

3.1.5合理问套作

生长前期可与豆类、薯芋等间套作。endprint

3.1.6搞好田管

根据土壤湿度,及时排灌。灌水以喷灌为主,避免积水,合理追施氮肥,增施钾肥。结合追肥,中耕覆土3次以上,中耕时避免伤害植株。

3.1.7实行轮作

在生姜种植区实行轮作,旱地与姜科或茄科黄瓜、番茄实行3~4年轮作,水旱轮作实行年度轮作。

3.1.8清洁田园

生姜生长期及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虫株、黄叶、枯叶,以及田间周边杂草,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源。

3.1.9合理贮运

需贮藏的生姜应在打霜前收获,收获后立即下窖贮藏,适宜贮藏温度12~20℃,相对湿度90%~95%。运输时应保持适宜温湿度。

3.2物理防治

3.2.1土壤杀菌消毒

前茬收获后,前茬收获后,每667 ㎡撒施生石灰150~250kg,及时深翻土壤,并暴晒10天左右,提高土温至56~60℃,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3.2.2适当晒姜种

播种前先进行适当晒姜种1~2天,然后在室内堆放2-3天,既不能晒坏姜种,又要剔除弱姜。

3.2.3掰口消毒

将已催好芽的姜块用手掰成保留1~2个短壮芽的小块姜种,并将掰口蘸草木灰(或石灰粉)后栽种。

3.2.4黄色粘板诱杀

出苗后,悬挂黄色粘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

3.2.5遮阳防雨

夏季宜采用遮阳网等遮荫、防暴雨,雨后及时排水。

3.2.6杀虫灯诱杀

在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姜螟、夜蛾类和金龟子等害虫。

3.3生物防治

3.3.1以微生物治虫

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姜螟、斜纹夜蛾、姜弄蝶等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杀虫剂。一般施药适期要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数天,螟卵处于孵化初期用药,撒施或喷雾都行。

3.3.2以虫治虫

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姜螟种群和大量饲养繁殖释放寄生蜂治螟等方法。前者侧重于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自然种群增长并充分发挥其控害作用的生态环境,如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适当间作套种等;后者侧重于探索和改进自然天敌的人工繁殖和田间释放技术。

3.4化学防治

3.4.1姜青枯病

发病初期用生物制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灌蔸,每株灌0.5kg,隔10天1次,连续灌3-5次,大雨过后最好补灌1次。还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轮换使用。

3.4.2姜眼斑病

用20%噻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2.5%咯菌腈悬浮剂1200倍液叶面喷雾,隔7-10天再施1-2次。

3.4.3姜叶枯病

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叶面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4.4姜炭疽病

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5%咪酰胺乳油1000倍液葉面喷雾,隔7-10天再施1-2次。

3.4.5姜枯萎病

发病初期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66.6%霜霉威盐酸盐1000倍液灌蔸,每株灌0.25kg,隔7-10天再灌施1-2次。

3.4.6姜软腐病

出苗后或发病初期30%恶霉·甲霜水剂7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隔10天再浇灌1-2次。

3.4.7姜螟

在低龄幼虫期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茎叶喷雾。

3.4.8小地老虎

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于下午4点以后喷施根茎部周围土壤。

3.4.9斜纹夜蛾

在低龄幼虫期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叶面喷雾。

3.4.10姜弄蝶

在低龄幼虫期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叶面喷雾。

3.5其它防治方法

还有性诱、食诱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块茎悬浮剂生姜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夏吃生姜益健康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地龙生姜平喘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