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探析

2018-01-27吴艳祥

魅力中国 2017年5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吴艳祥

摘 要: 小学是每个学生学习成长的初级阶段,意识以及价值观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建立正确健康的性格及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对于今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 主动探究能力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知识和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形势倡导下,教育改革得到深入的推广。在原有注重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人生初级阶段的小学来说,开设以德育为主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从而锻炼和养成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使得教学课堂得到较大改善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什么是探究能力及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意义

要想通过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首先要搞懂什么是探究能力。探究是一种对知识和信息的探索过程,利用好奇心这个人类与生俱来的特点,通过研究、调查以及提问和质疑的活动。通过主动探究可以培养和建立学生的理念,形成知识体系,从而结合当前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同时对指导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通过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一些问题的解决全过程,培养学生对所学信息的加工和整合能力。其次21世纪是科技人才竞争强烈的时期,创新是这一时代发展的前提,通过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养成怀疑和质疑的精神,通过沟通与协作从而检验出所学內容的真理。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应当提前做好教学准备,运用恰当的活动实践内容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情境中。比如在《大千世界,万种风情》这一课时的讲解时,教师就应该主动的播放提前准备的各地风光照片,在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基础上,再利用互联网以及多媒体软件系统,让学生更加广泛的了解每个地域的风土民情,特别在介绍梵蒂冈这个小国家时,拿出具体人数的对比图,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特色及文化。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集和整理这一课内容的学习要点,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认识在小组中分别发言,锻炼学生的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通过与大家的相处、沟通和交流提升个人的素质,具备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印象。

因此在课前准备探究内容时,教师要从整体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兼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制定符合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的内容。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结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积极研究能够在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方法,并在校园之间进行推广[2]。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校作为课程开展的具体实施机构,应多渠道的了解和研发更具有主动探究氛围的教学环境,多角度全范围的利用一切资源,营造更加广泛、丰富而贴近生活的课堂内容,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品德与社会中更加立体具有生活化。例如在《从丝绸之路到WTO》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小故事《郑和下西洋》的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然后结合当今我们加入WTO后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让学生谈谈自豪感,然后分析从古至今我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关。最后让学生观看当时地图,通过对地图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来了认识整体古代丝绸之路以及下西洋中文化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的理念。无论是讨论,还是有关WTO的小论坛里面的分析研究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畅想今后想干的职业以及国家发展的未来模样,并在交流中给予支持和肯定。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现在每个学生的所需知识体系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要将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更好的为新时代推荐人才。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真正的教学中往往无法受到学校的高层重视,教师也没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因此要调动整个学校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例如: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一课中,教师首先从自身做起,改变以往陈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大胆的进行创新,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开放式教学,并加大学生的外出互动,进行市场调研、参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事件的讨论评价等,并在此过程中给关注社会动态的学生鼓励,并通过沟通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化[3]。

(三)建立三方联动体系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引入家庭和公众的概念,与父母和社会建立三方联动的关系,从而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直都是通过家庭受到教育。现状大都数学生受家庭内部的压力,更关注基础学科的学习,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将要让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三方联通协作机制,改变家人观点,从而借助家庭和社会公众力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进一步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性。比如,定期举行家长会、家访、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校做讲座、通过高新科技技术的展示,给家长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案例和素材,进而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四、总结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中主动探究教学的培养,是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归纳和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动有序和科学的进行,就能很好的发挥探究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承,《品德与社会》课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J].教育艺术,2012(3):12.

[2]傅健,思品与社会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讨论”[J]才智,2013(25):2.

[3]庄水宝,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在生活理念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