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中的审美教育

2018-01-27梁鑫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意象诗词

梁鑫娟

摘要: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教学应抓住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指导学生品读古典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感受古典诗歌深邃、悠远的意境,体味古典诗歌真切的情感,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诗词;意象;想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27

一、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中学语文必修课中阅读鉴赏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会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二、古诗词所蕴含的审美特征

1. 精美、凝练的语言

诗歌要求在有限的文字中包含无限的内容,在用字上必须凝练,既要有张力,又要有概括力。熟为人知的“僧推月下门”到“僧敲月下门”的经典故事,就是诗歌语言凝练的经典作品。这些字的巧妙应用,就是诗歌的“意外之旨”和“味外之致”,是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

2. 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停顿和音调的强弱、高低、长短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活动。押韵,使诗歌的语言音调和谐,自然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吟易诵,又增加了表达上的音韵美。诗歌在语言精练的基础上,还有独特的音乐美。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韵,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是诗歌音乐美的显著标志。

3. 饱含审美意蕴的意象与意境

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有见于物为意象。诗以具体的意象表现具体的情趣,具体的意象必是一个活跃的情境,使人置身其中,便自然而然地产生情趣。“黄鹂”“翠柳”“白露”“青天”,这些意象组合构成的一种清新、明快、鲜明、活泼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诸意象表现的却是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意象的创造过程,即是诗人主观世界——“意”或“志”与客观的物质世界——“象”或“景”紧密融合的过程。情和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才能构成意境美。

4. 浓烈、炽热的情感色彩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情感,情感是艺术的生命,而诗歌相较于其他文体更是主情的艺术,它以情取胜,而不是以描写的细腻见长;即使是叙事诗,在写人叙事中也凝聚着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古今文学史上,许多人从情感的角度来界定诗歌的特质,指出诗歌创作与欣赏都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

三、如何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1. 吟诵进入审美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回地诵”,同样可以造就良好的心境,引起体验情绪的高涨。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一开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即展现了兵车队伍出征时的情形,场面真实,语言流畅,声韵铿锵有力。 “辚辚”,车行的轧压声。“萧萧”,战马嘶鸣声。让我们的筋肉也跟着处于一种严肃紧张状态。

2. 通过想象力来拓展审美的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境界

诗词中,语言是意象的载体。诗人在再现形象的过程中,意象浮现于脑海里,由模糊逐渐趋向明晰,由飘忽趋向定型,最终借某一词语固定下来。如解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学生可以把诗想象成一幅美好的画面或动人的场景: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一处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浮现在眼前,犹如身临其境。因此,引导学生找出意象性词语是解读诗词的关键性一步。找出并解决单个的意象并不能完整地把握意境与情趣,更重要的是把握多个意象之间的联系,把意象进行组合,只有这样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营造的完美意境,并创造出新的意境。这一过程中,需要发挥审美想象力的作用。

3. 通过理解达到情感的共鸣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认为,审美欣赏实际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自身的感情状态投注到对象中,并把这种情感状态与对象交融在一起,因而能够体察到该对象灌注生命后的形象。“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移情作用的发生,使读者与诗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会作者的心情与隐含的情感。

任何人炽热丰富的情感都是在不凡的遭遇中形成的,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更是一个激流勇进的斗士或不入流俗的狂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狂放不羁,让高力士脱靴;苏轼一生三遭贬谪,都有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在讲解诗歌时,适当地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平事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与理解作者情感。

4. 创造力促进思想的升华

前面已经讲过,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简洁,具有概括性,但是却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中的“空白”和“不完全”是由省略造成的。杜甫的《客至》前面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诗歌以高度浓缩而简练的语言抒发情感,表现社会生活,而不像小说一样长篇大论地述说故事情节、描写生活场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人素質、经历、眼界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会有不同层次,所以在解读诗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不同的创造性理解,达到思想在更深层面的交流。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祁县第二中学 0309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意象诗词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来自林间的风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