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金融的市场探索
2018-01-27李雪娇
李雪娇
银发浪潮正在袭来。从目前来看,依靠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资金端存在着长期供应乏力的问题。除此之外,针对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老年金融消费需求以及养老产业投融资需求,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正在发展成长。对此,《经济》记者分别进行相关走访,了解实际发展情况。
探访市场养老金融现状
提到养老金融,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的“三支柱”结构,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与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回报不算太高,但总体还算稳定可靠。
2017年12月19日,记者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淀区知春路营业点进行了解。业务经理何辉将记者带到业务窗口后面的办公室与10位老人一同聆听一款分红型保险和万能型寿险的介绍会。
“我们每周有3场介绍会,老人们都感兴趣,不过观望者居多。”何辉告诉《经济》记者,市场上各家商业保险公司都会定期推出主打产品,分红型的保险产品比较有吸引力。
介绍会结束后,记者与在场的孙阿姨进行沟通,她表示,“利率是选择金融产品的主要方面,保费的门槛比较高,虽然是早买受益,但是现在退休有时间就多看看,货比三家,找到优质的产品”。
随后记者又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太平庄营销服务部进行咨询。保险代理人宋海平表示,临近退休的客户,如果不是为子女理财的需求,一般不推荐“时间线”较长的产品,商业医疗保险更符合他们的需求。“相反在工作期间的客户,可以考虑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或是投资连环险,20年-30年后能见到收益,刚好退休后就能拿到。”
记者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十里河支行、中国交通银行北京山水文园支行走访,得到了类似的回复。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是个人储蓄类,门槛更低。该支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向明告诉《经济》记者,二者不同在于,保险公司人员工作变动快,保单对接会让客户增添苦恼,而银行养老产品只需定期存款即可。
市场上养老型金融产品最多的当属保险公司。“但目前销售的保险产品结构绝大部分针对中青年人。养老年金保险比重在整体保险占比非常低。初步估计,养老年金保险占寿险的比例不超过10%。”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告诉《经济》记者,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产品在经济保障方面功能不充分。消费者购买的养老保险产品,一般按照固定期限给付养老金,而非终身年金。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可能领到80岁,合同就终止了。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担心被保险人的长寿保险,不愿意承担支付过长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障功能上还有待完善。
新型养老金融日渐显现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养老理财之外,养老信托、养老产业的资产证券化都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
泰康之家的社区养老项目虽然被外界质疑是房地产项目,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种养老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养老模式的创新。根据媒体报道,北京昌平地区的泰康之家·燕园自2015年6月26日开园试运营,独立生活区入住率达到了99.7%,2017年即可实现盈亏平衡,2018年开始盈利。燕园是否真如报道那般火爆?记者于12月20日进行实地考察。
上午10点,在体验馆门口,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市民张大姐的母亲在2015年底搬到燕园,今天她来到这里不光是看望母亲,还带着任务而来。“现在大家观念都在慢慢转变,像我住在海淀区,80岁的母亲一人在西城区住着,无人照料,我放心不下,现在她搬到这里,我来看她反而更方便。”张大姐的母亲在养老社区服务下,身体各方面恢复不错,张大姐就推荐身边的朋友和亲戚来这里看看。
在燕园里,记者遇到在社区楼下晒太阳的老人,访问入住体验。78岁的李美华表示,自己与老伴儿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左右,“家里的房子租出去,老两口什么都不用管,住得比较舒心。”至于有哪些需要改进,李美华建议在看护照料方面再加强,“这里硬件设施都挺好的,不过老伴儿岁数大了,行动不便,如果有一对一的看护员定时来帮忙就更好了”。
据了解,现在二期独立楼即将开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入住价格最低的64平方米的一居室更为紧俏,押金为140万元,基础月费是6000元、8600元两档价位,餐饮费另外结算。该社区市场部经理郭栋透露,目前居住老人以80岁为主,养老的刚性需求使得整体费用比开园时涨了30万-40万,未来结合社区养老、医疗养老等方式发展潜力很大。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雷则表示,类似社区养老的经营,会产生两种收益:一是老年人入住养老物业时交纳的会费或者押金,这属于已有债权;二是老年人入住时每月需交纳的养老服务费、房费、餐饮费等,该类费用明确、稳定,属于未来债权。拥有基础法律关系的未来债权是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的。因此,通过结构性融资工具,把既定债权和未来债权证券化,能够解决养老地产持有运营阶段的融资问题。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将是我国养老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和市场。
起步晚,产品供给不足
由于养老服务金融的业務起步时间不长,相关产品供给不足。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编著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理财产品以中短期为主,难以满足居民养老的长期需要,基金业的“养老型”基金仍在讨论之中,已经推出的“养老”主体基金数量也仅有十几只。
“目前市场上养老信托产品少之又少,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国内信托产品起点为100万,有一定的财富门槛,期限较长。养老信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难点,不易实行。除了2014年的中信养老消费信托产品,以及2015年兴业银行与外贸信托联合推出的安愉信托(起点金额600万元),华澳信托北京财富中心总经理张荣辉告诉《经济》记者,目前颇受金融机构和市场关注的家族信托比养老信托更风生水起。家族信托的出发点是家庭财富的代际传承,避免法律纠纷,增值次之。
当前居民养老储备意识和能力不足,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市场需求受限。同时,相关政策确实,产品监管存在空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养老服务金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蓝海,但仍未形成成熟业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还需要寻找成熟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