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 健 疾保 疗
2018-01-27孟昭群
◎孟昭群
足浴是采用药物煎汤,将其双足浸泡、洗浴,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西周时期盛行于宫廷中,冬季用来洁身、治病、避邪。从唐朝起开始应用到临床各科,至明清进入普及阶段。
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处,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足浴疗法就是通过足底反射原理,将不同的中草药经过配伍,用水煎煮后使有效成分溶进水中,足部在浸泡中,一方面通过水的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一方面药物有效成分可渗透皮肤,通过经络将药力投递于机体内部而发挥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治疗脏腑病变及全身性疾病的目的。足浴疗法由于从皮肤给药,可避免药物对口腔黏膜、食道及胃肠的刺激,并减轻肝肾脏负担,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毒副作用少,且简单易行。
足浴作为内病外治的疗法,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对高血压、糖尿病、感冒、神经衰弱等内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以及颈椎病、骨质增生、肌肉劳损等骨伤科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都不错。尤其适宜于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厥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经等。此外,足浴还适用于日常保健养生,美容洁肤等。坚持经常足浴,能明显地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治疗神经官能症,还能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足浴用药中医一般多选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毒祛邪之药物。如细辛、白芷、艾叶、肉桂、丁香、胡椒、麝香等。足浴所用药物,必气味俱厚。有时甚至用些力猛有毒之品,且多生用。如半夏、附子、草乌、南星等。足浴的时候还多用热药,以利于促进气血流通。为使药物直达病所,使药力专而收效速,还经常选用某些辅助药,如酒、姜来调和。必须告诫大家的是在家中自己进行足浴时,不要擅自用药,一定要请教专科医生指导选用。中医足浴保健疗疾的验方很多,现介绍几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l、防治感冒
取大葱头3根,生姜30克。洗净,切碎,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煎15分钟去渣后,混入热水中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40分钟,以出微汗为佳,每日早晚各1次。可发汗解表,驱风散寒,退热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及阴寒腹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等。
2、防治高血压
取桑枝30克,桑叶25克,茺蔚子20克。同入砂锅,加水2000毫升,煎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置入足浴盆中,先熏蒸、后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睡前1次,发作时每日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有活血行气,利尿降压,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疲劳乏力,心悸胸闷,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
3、防治肾虚腰痛
取肉桂30克,吴茱萸20克,生姜25克,葱头30克,花椒10克。用纱布裹好,加水适量,煎15分钟左右,滤汁留渣,可复煎,待水温下降至45℃时,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左右,每日1次。有温脾益肾,理气止痛,燥湿解郁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腰痛隐约缠绵,酸胀乏力,腿膝酸软,腰局部喜按揉与温暖,及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少腹拘急等。
4、防治手脚冰冷
取艾草30克,桂枝20克。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再煎15分钟左右,滤汁留渣,加水复煎,将2次药液共置盆中,先熏后泡双足,水要没过踝部,边泡边搓双脚,每次30分钟,每晚1次。有调理阴阳,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末梢循环不好,经络不通畅,压力过大,情绪不好,手脚冰冷,手脚麻木或瘀血等。亦可改善肺功能,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咯吐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5、防治失眠
取夜交藤30克,合欢花15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约25分钟,滤出药液倒入药桶内,浸泡双足,以药液没过踝部,水温40℃左右为宜,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夜交藤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合欢花有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的作用。常用此方足浴,能安五脏,和心志,助睡眠,悦颜色。适用于心神不安,郁结胸闷,失眠健忘,忧郁多梦,神经衰弱,血虚身痛,面色晦暗等。
6、防治肥胖
取新鲜冬瓜皮200克,茯苓15克。一起用纱布包好,放入2升水中熬煮约半小时,倒入盆中,熏蒸后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降脂消痰,加速体内多余的脂肪分解,减肥消胖,排毒轻身的功效。适用于脂肪型肥胖及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动脉硬化、高尿酸血症等。
7、保健疗疾足浴方
取当归15克,红花、苏木、泽兰、生地、桂枝各10克。入锅内,加适量水,煎25分钟左右,滤汁泡脚,水至脚踝,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有助阳化气,养阴生津,活血通经,润肠通便等功效。既可舒筋活血,消除疲劳,加快血液循环,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达到保健养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此外,还能防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阴虚内热,月经不调,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