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校园足球提质增效的启示
2018-01-27梁伟
梁伟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作为本次改革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校园足球成为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经过近10年的发展,校园足球在管理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师资培训、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其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培训、竞赛三大体系需统筹协调发展;多部门合作联动需加强;政策体系、激励机制、足球文化培育等方面还需健全,校园足球发展需由快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是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于校园足球的研究,目前主要呈现以下态势:一是研究数量增速明显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二是校园足球育人价值和功能回归本质;三是有关校园足球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偏重;四是各地区校园足球发展新举措得以推广;五是足球发达国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可选择性借鉴。校园足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是一对“矛盾”,如何在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发展质量,保证“质”和“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对校园足球发展水平或绩效进行评价[1][2],但笔者认为校园足球发展质量不同于校园足球发展水平,前者的内涵更加广泛,它不仅要衡量校园足球发展的综合水平,更要衡量其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分析其发展的效益,预测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是对校园足球深层次的认知和本质的探讨。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介
国外供给学派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倡导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他提出的“萨伊定律”(Say,s Law),即“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的观点,倡导对经济实行放任自由和不干预的政策,强调市场的绝对主体地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所奉行的经济政策。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执行数年后,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萧条,这一经济政策受到普遍质疑,转而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以需求管理为核心,重点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对经济实行干预和控制,美国采用该经济政策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危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效仿美国实行这一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抑制了市场的活力,从而成为“滞胀”发生的主因,由此以蒙代尔和拉弗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供给学派(supply-sides economic)所倡导的经济理论得以被重视,后来成为美国里根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并取得了成功。[3]
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来源于2015年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此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热词。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从国情出发,可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国内为什么现在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经济滞胀的问题,这和西方发达国家最初进行供给侧改革形势完全不同,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在2%以下,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百姓还有许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供给领域和生产领域没有提供百姓真正需要的产品,导致产能过剩。[5]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很多人到国外疯狂抢购马桶盖、奶粉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国内没有这些产品,而是产品质量不如国外。
通过以上简要论述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改革生产端和要素端入手,对要素、经济和产业等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清除不合理制度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经济主体的活力,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经济政策可以看做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治本”。需求侧改革主要采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和增加出口等方式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着眼点更偏重于经济运行的结果,短期效果显著,对经济复苏、保持就业率的稳定以及改善民生等作用明显,但长期来看有较大的副作用,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6]供给侧与需求侧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经济发展既要考虑当前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以供给侧为主导推进结构性改革”。[7]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校园足球发展的启示
校园足球自2014年底转由教育部牵头负责后,近3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顶层设计得以加强,师资队伍逐渐扩大,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力度加大,教学、训练、竞赛三大体系初步建立[8],但仍有一些难题未能解决,如校园足球“育人”的核心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师资、场地、经费一定程度上还不足,赛事繁多杂乱,成长成才通道不畅。[9]
何谓校园足球?笔者曾将其定义为:“针对接受学历教育为主的各级在校生中开展的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的足球活动。”[11]从中可以看出,校园足球发展主要达到两个层面的目的,一是个人层面,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另一层面则是社会层面,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推动足球事业有序健康发展。这两个层面是辩证统一,互为补充和促进。
如何结合校园足球发展现状推进校园足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笔者认为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1 提升发展质量要做“加法”
校园足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提升校园足球发展质量。所谓加法,即适当扩大校园足球发展规模的同时注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有效供给能力”。在当前,要做好以下环节:
2.1.1 加大校内足球活动普及。当前全国已认定2万余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2025年还要继续创建3万所,共计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约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20%,可以说,特色学校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但是校内足球活动的普及程度还不够,足球课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不高,足球技能难以掌握,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形式足球”、“仪式足球”等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或足球的认知水平高低对于校园足球推广普及来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进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采取有效途径进行校园足球知识传播,争取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1.2 提升课余足球训练质量。制约课余训练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教练员水平。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各方也积极采取措施,如教育部选派国内教练员赴国外短期留学,邀请国外青训专家赴国内教学,一些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建立足球学院,部分地方教育系统购买足球公共服务为学校提供师资,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但整体师资水平不高的矛盾还很突出,教练员的足球理念、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提高。
2.2 避免脱离教育要做“减法”
所谓减法,犹如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淘汰落后产能一样,校园足球发展要与教育高度融合,解决“产能结构性过剩”。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而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因为高水平集体项目竞技,是要靠高超的技能加上精湛的团队配合来实现,团队配合即战术的实现程度在很大方面需要队员对比赛的理解和认知,这就需要头脑也发达的人。
笔者所在地区一所公立小学,校内成立了不同年龄段校队,其中一、二年级队伍由外聘教练执教,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点至5点训练两个小时,假期还要进行集训。学校外聘高水平教练执教是好事,但每天课后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和强度是这个年龄段孩子难以承受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学业负担加重,很多家长不得不让孩子放弃足球训练。因此,校园足球发展要与青少年成长和社会进步形成统一体,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目的,使校园足球作为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课。
2.3 创新发展模式要做“乘法”
所谓乘法,就是要发挥创新在拉动发展中的乘数效应。对于校园足球来说,在发展模式、资金和场地供给、人才输出途径等方面完全可以创新发展,改革旧有体制机制,打破发展瓶颈。
在校园足球组织发展模式方面,内蒙古、上海等地从当地实情出发,创新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校园足球,一些新举措值到推广。如内蒙古的“4+1联赛”、“升学直通车”工作模式,上海市成立了校园足球联盟,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推进体系,山西省孝义市校园足球政校联动特色发展模式等。
在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发展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当前校园足球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基本上靠各级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后,就能减轻政府财政支出,企业的投资风险也会降低,学校所获得发展校园足球的资金等资源将得到更好地保障。
2.4 规避各类风险要做“除法”
所谓除法,就是要在宏观调控和微观发展过程中有计划、多维度的规避各类风险。
首先是规避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风险。众所周知,竞技体育成材率极低且周期长、偶然因素多,大多家长们不愿让孩子去走竞技体育这座“独木桥”。因此,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要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作为首要位置,抛弃功利心,要让参与校园足球的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又要体育出众,学会“两条腿走路”,有效规避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风险。
其次是降低运动伤病风险。从事体育运动伤病在所难免,如何有效降低这类风险,这其中也有很多细微工作要做实。教练员在平时训练时准备活动要充分,训练过程中要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训练结束做好放松,训练强度和量要符合各年龄段青少年身心承受水平,切忌“拔苗助长”肆意加大。学校要尽可能提供良好的训练场地和设施,满足训练要求。家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量均衡满足每日营养所需。
3. 结束语
从2008年我国首次确立“推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到十九大报告中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准确把握体育强国建设核心要义,弥补发展短板,把体育事业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谋划,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校园足球作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基础工程,其发展要实现由快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校园足球发展要从源头入手,明确发展目标,清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激发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活力,方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