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现状研究

2018-01-27贾丹丹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体育

贾丹丹

1. 概念界定

学分制: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以选课为基础,通过学分及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标准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制度。[1]

2. 学分制特点

学分制管理特点:

以“选科制———选课制”为基础,依赖于为健全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打破了地理区域上的传统班际、校际授课形式。改变由学校教务部门按计划安排固定课程为学生选择与学校安排、调配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模式。改变原由学校安排课程任课老师为学生选择老师及其课程。学生选择上课时间、上课场所的可变通性、可选择性较强。学分积点(绩点)制大大提高了学籍成绩管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学籍及学业的管理在量上和质上都得到了体现。[2]

3. 学分制下公体育课程现状

龙印、卢永雪在《学分制对高校传统公共体育产生的变革》中指出选修。美国在 20世纪 80年代已将大学体育课由必修改为选修,实施学分制体系。我多《公共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在课程设置中“公共限选课约占 3%, 公共任选课约占 5%,人文自然艺体类至少修6学分[3]。

翁惠根在《学分制的沿革及对我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状况分析》中提到大部分学生学生认为目前教育课程的选项课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前高校课程的设置存在较大问题,其根本在于本科教育中的选项课普遍不受重视[1]。

车志宏在《学分制下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中写2011 年我校实施学分制后,公共体育课程实施的选课方式是每学期的第十七周选课,开网后谁先选就能选到满意的课程,固定上课时间固定年级打乱专业选课,体育课分上下午上课,每次上课 200—300 名学生,每班平均 40 人,只能开设 8—9 个项目。学校的教务系统未设预选课,并且达不到放开所有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的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从选课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所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距完全学分制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4]。

廖志凡在《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现状分析》中写到,现阶段,广大高校积极推行选课制,选课模式得以充分普及。就目前而言,对于我国广大高校,选课样式逐渐实现创新,比如说,普修课作为广泛,同时积极推行体育俱乐部,高校还开设大量选修课,同时还有相应保健课。通过加强满意度方面调查,超过63.5%高校大学生,普遍认可选课制。33.7%比例大学生,表示一定程度欢迎。因而仅仅2.8%比例大学生,表示不喜欢和不欢迎。关于广大高校学生学习态度,普遍出现一定变化,在这其中,95.3%学生更加主动积极。而关于体育学分,弹性化特征较为明显。所谓弹性化,免修重修得到一定程度允许。考试一旦出现不及格,补考补修同样能够拿到学分,不及格课程能够顺利最终及格,从而实现代替留级制度。如果补考仍然不及格,自修或者重修。绩点制广泛实行,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检验[5]。

王奇,徐林川在《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提出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新兴项目的教师缺编明显,同时教师年龄结构有明显差异,教师知识老化现象较为普遍,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足, 小球类的场(馆)地更是稀少,器材简陋、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学生选课没目标,缺乏科学指导。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及学生练习的效果[6]。

沈涛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到高校实行体育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的选择与学习空间,但是容易导致学生脱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加之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部分班干、学生辅导员以及分管领导对体育教学认识的偏差,给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7]。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学分制是一种流行于当下的课程模式,国内高校大多采用学分制教学。国内学者对此研究颇多,但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4. 体育课程学分制的思考

学分制度是当下高校课程普遍存在的,也将是未来不可改变的一种课程设置方法。学分制削减了必修课程转变为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特长选择喜欢科目,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空间增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但我国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却无法将学分制的优越性和目的性体现出来。

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避难就易现象明显,专业项目冷的冷,热的热。甚至重复选择同一种课程。大部分学生选择体育课程已经不是从为了学习某些技能或者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不考虑组成的合理知识结构,没有目标缺乏合理的指导,单纯的为了取得学分,不挂科,上课时间是否方便,顺利取得毕业条件,严重破坏了体育课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理念。对于这种现象,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制度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就只有方法、手段。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选课制度与方法,开设较多的选修课程,建立多层次多系统的课程体系,,可以设立健身系列、球类系列(大球、小球)、娱乐体育系列、休闲体育系列、社会体育系列等多个系使公共体育课程多元化,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学生的需求。开设更多的公共体育课程就要有相关的体育教师与场地、器材与之相配套

。学分制下体育公共课程对教室的要求比较高,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一专多能,可以胜任任何一种甚至多种运动技能的教学,可以引进不同项目的优秀教师以及教练员,将本校教师是送出去进修,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培养更加优秀的教师。同时要保证学生体育课程基本的联系条件,加大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与管理建设,公共体育教学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学生重复选择相同的课程,其中也有同学是为了增强同一种技能的掌握重复选择同一种课程,这就出现了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差异以及老师的教学差异问题。对于同一水平 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手段都一样,但不同水平的同学 应该如何去实施教学,这也将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分组分级教学首先 了解学生的体育课程基础学生自身对体育某项技术的掌握和学习本课 程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期 间更好地掌握1—2 项运动技能,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减少选的多 而学的不精的问题。

体育课程学习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使用新型多媒体手段,转变教学方法,是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体育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我们的“体育梦”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