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是应对执政考验的战略举措
2018-01-27姚桓
姚 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100044)
1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勇气和能力,能够成功地应对执政考验
放眼世界,政党如何应对执政的考验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难题。一个政党通过种种努力取得政权后,由于地位的改变、权力的腐蚀和利益的诱惑,往往会丧失进取精神和斗志,逐步背离党创立时的初衷,渐渐滋生消极情绪和腐败现象,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对此,西方政治理论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权力的腐蚀性、扩张性,大权在握的执政党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通俗的说法是一个人的右手不能给自己的左手动手术),其开出的“药方”便是实行多党制,以在野党制约、监督执政党,用多党竞争和轮流执政的办法来对执政党的权力进行监督。无情的事实表明,多党制并非解决权力监督这一难题的灵丹妙药,西方多党制实行多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政党为上台常常做出诱人的许诺,上台后却往往食言;反对党则以拆台为目标,一心与执政党“对着干”,恶性竞争导致各政党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党派之间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纷争不断,影响社会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和执行效果,还不时爆出腐败等政坛丑闻,甚至闹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象。就在西方政党制度暴露出各种弊端、公众日益对政党失去信任之时,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庄严宣布,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出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四个自我”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是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实质是宣布党勇于自我革命,以此破解长期执政考验这一难题。
所谓自我革命,就是党主动进行的以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为根本目标,以党章和党规党法为依据,对党员和干部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严格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升,对错误思想和违背人民利益行为的自我纠正,对违纪违法行为的自我查处,以及对党的组织机构、组织形式不适应之处的自我完善、自我调整。用“革命”一语表明要以果敢手段和坚强决心处理问题,在自身建设方面达到质变和飞跃。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关键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政权更替的主要责任在执政者自身,在于执政者脱离人民、违背人民利益因而丧失执政基础。所以应对执政考验的关键是执政党能否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防止因腐败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提出并践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不同于各种政党包括现代西方政党的历史上最先进的新型政党。党是肩负着彻底改造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历史任务的“使命党”,这一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求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建设新社会就要把自身锻造成为能够建设新社会的新人,这一无可辩驳的逻辑赋予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高度自觉性。特别是执掌政权后,党进入了完成历史使命的新阶段,为了正确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更好地造福于人民,防止权力的腐蚀,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严格地实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党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自觉防止和克服违背人民利益的行为。正是根本性质、根本宗旨使党能够突破其他政党的狭隘眼界和自私本质,给了党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巨大决心和勇气。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执政面临的复杂形势、科学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性质,使自我革命、自我改造能够按照社会需要和人民意愿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并取得最佳结果。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能够保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使自我革命、自我改造能够在党中央领导下有序实行,既解决问题,又防止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保持全党的团结统一;既制约权力、克服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又防止权力的虚置和废用,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制定了管党治党的基本遵循——党章和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保证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得以依规进行、突破阻力、防止偏差。党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程序吸收党员,在党的教育下,经过党内生活的锻炼,大多数党员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标准,具备基本的共产主义觉悟,因而能够主动地改造自己、克服缺点错误并接受监督,具有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为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效方式,并使这种自我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又从人民的支持中吸取新的动力。党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特别是吸收了以先秦儒家以自我修养提高自身境界的理念和经验,为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党情的民族形式。所有这些特征和优势,让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强大革命领导力、社会动员力的政党,而且成为具有最强烈的自我革命意识、坚定的自我革命决心和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的政党。正如刘少奇所说,“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人的肌体,这是个充满活力的肌体,它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医治那些暂时地、局部地感染到的病毒,并且在医治病毒之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1]415。
2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始终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十八大后,自我革命发展到新高度
从党史看,早在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便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以下简称为《通告》)。《通告》指出,在革命潮流仍在高涨时,许多投机腐败分子均会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一个革命党若是容留这些不良分子,必定会使党陷于腐化,不仅不能执行革命任务,且将为群众所厌弃。所以应该坚决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才能巩固革命阵营垒,才能树立起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这个《通告》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已经自觉为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及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坚持同贪污腐化行为作坚决斗争,表明了自我革命的决心。执政后,情况的变化使自我革命进入新阶段。党执政后的历史,既是带领人民艰辛开拓,取得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一以贯之地加强自身建设,以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成功地应对执政考验的历史。
党对于应对执政条件带来的考验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这个思想一以贯之地体现在执政后的实践中。刘少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现在很多人担心,我们党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种情况,进行思想教育,加强纪律性,就会好些。”[1]413毛泽东在从西柏坡前往北京之前也提出“进京赶考”,表现了强烈的自我警醒,即要防止农民起义领袖“打天下十几年,坐天下几十天”,很快陷入因骄傲、腐败而灭亡的历史悲剧。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把夺取全国胜利看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求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在八大上分析了执政党地位带来的新考验,批评了种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并就此指出,除了应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八大党章确立了一条重要原则: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受到党的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这都是在理论上阐明了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必要性。在实践方面,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制定了七条反腐蚀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严肃处理极少数干部出现的贪图享受、腐化变质行为,果断处决了两个由革命功臣堕落为人民罪人的巨贪,起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震慑作用。毛泽东在做出这一重要决定时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 000个、20 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2]108这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严于律己,对严重贪腐行为毫不手软的决心、勇气。1949年,中国共产党决定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机构。以后虽然种种原因导致了曲折,但是从总体看,党实行严格的自我革命是始终如一的。正是由于采取严格的自我革命措施并和人民民主监督相结合,才在总体上保持了党的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才在执政条件下保持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八大后,在和媒体的见面会上,习近平以朴素直白而又鼓舞人心的语言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在带领全党自我革命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这是因为,第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出现的执政考验新情况,把党的执政地位与改革开放事业、市场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变化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提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第二,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只是中国共产党完成远大历史使命的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历程,可以大略划分为几个阶段,从1921年到1949年进行民主革命,取得政权;从1949年到1956年经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1956年到205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大体要经历100年;以后,在实现现代化后,我国社会主义就进入比较发达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进行若干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只要这个远大历史任务没有完成,党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就决不能停止。第三,科学辩证地分析了党内现实状况,既看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又坚信可以依靠自身努力和人民的支持、帮助解决问题。习近平一方面告诫:“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3]3另一方面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坚决相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4]175。因此,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管党治党、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方面表现了更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更坚定的责任担当,彻底改变了以往一定程度存在的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刮骨疗毒的坚决态度带领全党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性锻造。这次斗争围绕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进行,旨在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部署全面、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为自我监督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以改造思想、提高思想觉悟为基础,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我约束的意识更为牢固;提出和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自我监督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对选人用人失职实行责任追究,使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制定、贯彻八项规定,并采取一系列后续措施,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狠刹不正之风顽疾,让多年来被视为老大难的问题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坚定了全党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信心;以反腐惩恶、打虎拍蝇为关键性举措,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并巩固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有力地彰显了自我监督的效果;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了党内监督,丰富了自我监督形式;制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党内监督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规保障。总之,十八大以来革命性锻造的力度、深度、广度都是空前的,把党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提到新高度,并已经在实践中明效大验。淬火成钢,党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被消除,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实践证明,一个先进的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自我革命、自我改造搞好反腐倡廉建设,完全可以自己为自己治病、动手术,使一个大党老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
3 贯彻十九大精神,完善自我监督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重大措施
十九大明确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十九大提出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难点和重点是监督权力。以改革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十九大制定了一系列执政党自我监督新举措,核心是完善自我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完善这个体系的要点是:
3.1 形成“五加二”的党建格局,要求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新格局继承、丰富、发展了以往的党建布局,强调了制度在自我监督中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各方面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建设做保证,也都需要以制度建设来落实。同时又把纪律列为五项基本建设之一,突出了纪律作为党内监督决定性手段的意义。为把纪律挺在前面,十九大充实了纪律的内容。一是特别增加了生活纪律的要求。生活方式并非小事。马克思参与制定的第一个共产党章程——《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就规定,“盟员的活动和生活方式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5]572。反腐败斗争经验也证明,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化、经济贪婪与生活奢靡于一身,而不少人常常是从生活上被打开缺口的,为满足追求腐朽奢靡的生活需要,大肆贪占国家资产,进而在政治上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这是许多人堕落的共同轨迹。鉴于此,对党员干部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是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深入,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也体现了对广大干部的爱护。二是强化了执行纪律的科学性,提出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些党员违法乱纪也有一个从轻微违纪到严重违纪,从严重违纪到严重违法的过程。前些年的一个教训是,监督失之于宽,纠正又失之于晚,乃至以信任代替监督。其实,人是会发展变化的,即使一些干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还不错,如果因为对其信任而忽视监督,在权力腐蚀和利益诱惑下,曾经被信任、寄予希望的干部同样会滥用权力,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这是严重的教训。鉴于此,“四种形态”强调在问题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四种形态”分别对应的问题严重性是递增的,而所涉人数是递减的,表现为:发现苗头及时提醒、严肃批评;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侦查的成为极少数。“四种形态”体现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治病是为了救人,这是党一贯倡导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应用和丰富发展。
3.2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实现监督的全覆盖
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特征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以及党员民主监督相结合。为推进党内监督的系统化,十九大的制度设计既突出监督的重点又强调监督的全面性,弥补短板。毫无疑问,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是监督的重点,党章既强调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又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同时,又要求监督向基层延伸。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以往党内监督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基层发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面积广泛,不仅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往往具有顽固、反复、变异的特点,难以解决,严重影响党群关系。为让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十九大采取了有力措施。一是在市县党委建立巡查制度。巡查是巡视的延伸和具体化,巡查加大了惩治群众身边腐败的力度,畅通了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巡视和巡查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疏而不漏的监督网,让监督伸延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解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难题。二是赋予党支部监督职责。党章第一次明确确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为党支部监督党员提供了可靠的法规保证。三是发挥党组在落实基层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章规定,党组的任务之一,是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上述措施有助于及时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小官巨贪”现象,有效地消除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3.3 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十九大做出了重大制度创新,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机关合署办公,并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相应的职责和调查手段。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是共产党员,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既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补性,二者本质上都属于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不仅需要使党内监督覆盖所有党组织和党员,而且要构建国家监察体系,对党内监督覆盖不到或者不适用于执行党的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纪律检查机关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解决了检查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交叉重叠,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不衔接、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总之,十九大打造的监督体系将使执政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受约束和监督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自觉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达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这个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形成“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党带领人民群众前进,通过不断发展增加福祉;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和拥护党,从而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