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在重症患者院际间转运中的应用
2018-01-27刘君思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刘君思 大连市急救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重症患者院际中应用呼吸机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中心行院际间转运的重症患者130例,其中转运过程中使用简易呼吸器的65例患者为常规组,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65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转运前后的各项指标及转运的结局。结果:65例院际间转运中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转运后PaO2、PaCO2和乳酸水平较理想(P<0.05),转运途中病情变化发生率下降(P<0.05),转运成功率升高(P<0.05)。结论:呼吸机应用于重症患者院际间转运的效果显著,但需要适时调整通气模式和使用时间,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转运是重症患者治疗的延续,保证重症患者院际间的安全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保障[1,2],而良好的通气系统是维持和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饱和度是院际间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可为患者机体的呼吸和循环提供有效的支持[3]。为了探讨呼吸机在重症患者院际间转运中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此次研究,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中心行院际间转运的重症患者130例,根据转运途中使用的通气装置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6/29;平均(54.29±7.32)岁;疾病类型:颅脑外伤7例、胸部外伤5例、颈部外伤引起的高位截瘫3例、重度复合伤并休克6例、脑血管意外8例、心脏疾病6例、肺脏疾病7例、一氧化碳中毒6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4例、烧伤3例、各种癌症晚期10例;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4]:(23.42±7.61)分;转运里程(28.53±3.64)km;转运时间(80.93±6.75)min。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7/28;平均年龄(54.31±7.34)岁;疾病类型:颅脑外伤8例、胸部外伤4例、颈部外伤引起的高位截瘫2例、重度复合伤并休克6例、脑血管意外9例、心脏疾病7例、肺脏疾病7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3例、烧伤3例、各种癌症晚期11例;APACHEⅡ评分(23.42±7.59)分;转运里程(28.51±3.62)km;转运时间(80.97±6.73)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通气系统
常规组:将氧流量为8~10L/min的简易呼吸器与氧源连接,打开装置的活瓣并连接于患者的气管插管,均匀挤压呼吸气囊,以患者胸廓有起伏为限,以12~18次/min的频率为佳。
研究组:采用便携式呼吸机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模式,并设置参数:通气频率12~18次/min、潮气量8~12mL/kg、氧浓度50%、呼吸比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院际间转运前后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乳酸水平及转运的结局。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和处理研究数据,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院际间转运前后的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
常规组研究组患者转运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动脉血pH、PaO2、PaCO2及乳酸水平分别为(103.7±14.5)次/min、(78.4±11.3)mmHg、(25.7±6.8) 次 /min、(91.5±5.2)%、(7.38±0.14)、(61.8±3.6)mmHg、(58.4±2.3)mmHg和(2.9±1.2)mmol/L,转运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动脉血pH、PaO2、PaCO2及乳酸水平分别为(102.2±12.5)次/min、(76.5±10.8)mmHg、(24.3±5.4)次/min、(93.3±6.4)%、(7.37±0.15)、(65.4±4.3)mmHg、(48.8±1.7)mmHg 和(1.6±1.0)mmol/L;研究组患者转运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动脉血pH、PaO2、PaCO2及乳酸水平分别为(103.5±14.4)次/min、(78.3±11.5)mmHg、(25.6±6.9)次/min、(91.4±5.3)%、(7.37±0.15)、(61.9±3.5)mmHg、(58.3±2.5)mmHg和(2.8±1.3)mmol/L,转运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动脉血pH、PaO2、PaCO2及乳酸水平分别为(102.4±12.3)次/min、(76.6±10.7)mmHg、(24.2±5.3)次/min、(93.5±6.2)%、(7.39±0.13)、(65.1±4.6)mmHg、(54.8±1.9)mmHg 和(2.6±0.9)mmol/L。比较后,常规组患者转运前后PaO2、PaCO2和乳酸水平的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转运后PaO2、PaCO2和乳酸水平的差异显著(P<0.05)。
2.2 患者院际间转运的结局
常规组患者院际间转运后发生低氧血症6例(3.07%)、低血压休克5例(1.54%)、心肌梗死2例(1.54%),死亡4例(0%),转运途中病情变化的发生率为6.15%,转运成功率为100%。研究组患者院际间转运后发生低氧血症2例(3.07%)、低血压休克1例(1.54%)、心肌梗死1例(1.54%),死亡0例(0%),转运途中病情变化的发生率为6.15%,转运成功率为100%。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转运途中病情变化发生率和转运成功率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转运途中常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边走边捏,虽可为患者提供氧气,但供氧量有限,挤压频率、幅度、通气氧浓度和潮气量受操作者个体的影响常具有不确定性,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易引起气管插管的移位[5],不仅会影响转运工作,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而呼吸机能保持潮气量的恒定,不会产生疲劳性,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普遍[6]。
本次研究中,院际间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患者转运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患者(P<0.05),转运途中病情变化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转运成功率显著上升(P<0.05),说明呼吸机应用于重症患者院际间中的效果更优,但长期使用会对肺泡造成高频冲击,会使机体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渗透压升高、心输出量和器官灌注量减少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适时调整呼吸机的模式及使用时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