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音乐美学史稿》述评

2018-01-27王艺青

黄河之声 2018年15期
关键词:时期美学音乐

王艺青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而音乐美学则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的美与美感为总目标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揆古察今,在中西方哲人的思想中,都出现了与音乐有关的美学思考。音乐美学属于理论思维的历史性学科,它有着不可否认的历史延续性。它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离开历史发展而单就某一很断面作出全面的结论。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离不开音乐美学史的研究。音乐美学史作为音乐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美学。在整个音乐学领域中,音乐美学史是体系的音乐学与历史的音乐学相结合的学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史和论相结合的学科。音乐美学史的研究是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调查、研究,探讨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规律,从而有助于为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以便批判地吸取前人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教训,作为今天研究音乐美学问题的借鉴,促进今天音乐美学问题的解决。

一、出版背景

《西方音乐美学史稿》的作者何乾三(1932—1996)是中国音乐学家,主要从事西方音乐美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她曾两次赴美国考察、进修,师从音乐美学家伦纳德·迈尔,发表译著《音乐的情感与意义》(迈尔著)及论文《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黑格尔音乐美学思想》、《卢梭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利克〈论音乐的美〉》等,选编出版《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深厚的音乐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英文水平与她的两次旅美经历让她在西方音乐美学史的研究舞台上,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与影响力。上述成果也为《西方音乐美学史稿》的整理出版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西方音乐美学史稿》的“直接推手”还要从何乾三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谈起。1984年起,何乾三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一门课程《西方音乐美学史》,先后为不同班级共讲了七遍。1994年她从美国考察回来,不幸身患重病,于1996年去世。她遗留下来的只是一份她在课堂上使用的不很完整的讲稿。1999年,经过于润洋的提议,委托当时何乾三的研究生修子建,对讲稿按原样进行整理,并且加上何乾三的另外十篇文章,以《何乾三音乐美学文稿》为书名,由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内部出版。这是《史稿》最初的“模样”和“名字”。后考虑到读者需要,中央音乐学院当时新成立的音乐出版社负责人俞人豪建议把何乾三的讲稿再作一次整理后单独正式出版。何乾三的丈夫钟子林遵照俞人豪的意见,把背景部分,即非音乐美学史部分作了一些删减,把讲稿中原来由于讲课需要反复强调而变成文字后显得重复的地方作了一些删减,并由原来的35万字压缩成25万字,对照何乾三自己的教学大纲,在当时的一位美籍华裔学者欧阳美伦女士的帮助下,进行了出版。因此该书凝聚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也为现今的西方音乐美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涵盖和梳理了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各个时期的西方美学思潮。该书除去前言和附录,主要内容共分五编,每一编按照西方历史分期,分别是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以及19世纪。每一编内部,则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章节,按照活动简况、哲学思想、音乐与音乐美学思想三个基本内容展开。在每一编的开头,有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介绍。在第一编古希腊时期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古希腊包括地理、历史在内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其哲学及其他情况。然后主要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斯托克森以及恩匹里克这些人物出发,进行他们的基本情况以及音乐美学思想介绍。在何乾三看来,他们的理论体现了一个从数学观点、自然科学观点看问题转变为用社会科学观点去看问题的过程。而社会科学观点的核心思想在于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在第二编中世纪时期中,阐述了包括奥古斯丁、鲍埃修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三编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人物是廷克托里斯和扎尔林诺。第四编是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的17、18世纪。这时候是以马泰松、卢梭、格鲁克为代表。最后一编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是黑格尔、李斯特等。在最后的附录中,编者还附上了何乾三对汉斯利克音乐美学主要思想进行论述的文章。

这五编内容看似独立,却又相互联系,以一种连贯、连续的方式讲述了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19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时期,历时1200多年的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之路。

三、著述特色

该书分为编、章、节三个逻辑层次。每一编都是一个历史时期。作者在总体论述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基本概况后,以“一章一人物”的模式,围绕某人物展开论述,切口小,但涵盖范围广,了解了某几个人的音乐美学思想,就等于了解了这一时代的音乐美学主要思想。作者这种找几个“点”,由“点”连成发展“线”,最后覆盖整个“面”的层层推进的著述手法,使得读者读来逻辑结构清晰,读完五编内容,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张清晰的西方音乐美学发展的“线段图”。这种“点-线-面”式的纵向深入的阐述方式是该著作的一大特色。

在每一章中,作者也是按照每一音乐家的活动简况,哲学思想和音乐美学思想这三个基本内容来展开。在每一节的具体论述中,作者图文并茂,标题设置精炼,基本上都是该音乐家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地就可以抓住重点。这种围绕“一个中心点”式的论述是该著作的又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每一编的最后一节都会进行一个小结,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凝练。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论述方式增加了著述的层次感。

本书的参考文献基本是使用的外文著作的翻译版。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莎士比亚戏剧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物理学》、《诗学》、列宁的《哲学笔记》、普鲁塔克《论月亮的轨道》、留基伯的《大宇宙秩序》、《论心》、塞克斯都·恩匹里克《反数学家》、《世界美术全集》、克雷门《基本问题》、斐罗德谟《论音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国家篇》、《理想国》、黑格尔《哲学史讲录》、吉塞尔·布勒莱《音乐的哲学与美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等等,范围涉及政治、宗教、艺术、人文、哲学等方面。使得该书的视野以及论域变得宽广而具有包容性。

四、评价反思

作为我国音乐美学事业的开拓者,何乾三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事业中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还未有一本系统介绍20世纪以前的西方音乐美学历史的书籍,绝大部分资料均为翻译苏联和东欧的美学原理类的专著。何乾三率先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西方音乐美学史”。课程开设在即,仅有的这些资料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编写教材迫在眉睫。于是何乾三四处奔波,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汇编成《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力求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西方音乐美学观念的历史视野。她根据自己所拟的教学大纲,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编纂了《西方音乐美学史稿》。无疑,《音乐美学史稿》对于当今西方音乐美学史来说是一套珍贵的史料。

但令人遗憾的是,该书仅仅从纵向上梳理了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缺少与中国相应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横向对比,在横向对比中,研究者往往更加能够发现中西音乐美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异同,以及找到西方音乐美学对于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有益启迪。另外由于整理编撰时,何乾三已经去世,她所剩下的仅仅是一份讲稿,因此内容完整性欠缺,她两次旅美后的新材料未能“充实”到论著中去。原稿中,对于19世纪的柏辽兹、舒曼、瓦格纳和汉斯利克几章,未能在她遗留下的资料中发现。还有不少的资料卡片,无法串联成文。

虽然何乾三已经离开,但《西方音乐美学史稿》却留下了,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音乐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辨性高的学问,对于它的学习和研究,绝非一代人可以完成,作为音乐研究者来说,我们需要沿着何乾三的“脚印”,继续前行,在已有成果的帮助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猜你喜欢

时期美学音乐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纯白美学
音乐
“妆”饰美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