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模式多元化的实践探究

2018-01-27严勇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足球联赛足球比赛指导员

严勇君

我国的足球运动不断改革,向职业化、体系化的道路发展,在足球运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向足球强国迈进。为促进我国足球的发展,在2009年我国开展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逐步构建新型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体系。随着校园足球比赛体系的建立,挖掘了不少有潜力的中小学学生。校园足球比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比赛形式是一项重要的学校活动,也是校园联谊的手段,多元化的比赛模式,有利于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

1. 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模式现状

1.1 组织架构

我国十分重视足球在校园的发展,在校园教育体制中,纳入了足球四级联赛制度,希望以此提高我国足球的后备人才,以及我国国民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足球文化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多年中,地方领导十分重视青少年足球的推广和普及,各部门通力合作,参与校园足球的发展计划,并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领导小组,负责中小学足球联赛的具体管理和培训等工作[1]。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校园足球联赛的规模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如果强行扩大规模,就会影响足球联赛的质量。

1.2 比赛制度

小学组的比赛形式是五人制,每个上下半场是二十分钟,足球采用标准的四号球,比赛分为市级和区级,在第一阶段,区级的球队分组,进行主客场循环联赛,第二阶段进行市级联赛分组,进行单循环赛会形式的比赛。初中组采取八人制的形式,每个上下半场是三十分钟,足球采用标准的五号足球,同样进行区级和市级两个阶段的比赛。高中组八人制形式,上下半场都是三十五分钟,足球采用标准五号球,比赛为单循环的市级比赛方式。区级联赛一般从当年的十月到次年的四月,市级比赛通常在四月到六月,每六周日集中举行。

1.3 场地、比赛经费

校园足球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有满足比赛要求的场地和设施作为保障,校园足球发展较好的学校,有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其中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是基础。惠州地区土地资源紧张,足球比赛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有限,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缺乏对场地硬件设施的投入,条件相对良好的学校,场地也缺乏平整度,学生可能需要在坚硬的水泥地或者塑胶篮球场进行训练和比赛,学生运动容易受伤害。没有条件参与足球联赛的学校,大部分不能满足正规校园足球的设施需求。在本地区中小学开展足球比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费投入不足,校园足球每一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情况影响着校园足球比赛的质量,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很难起作用,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校会采取社会赞助的形式,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学校,需要通过学生自费的形式参与足球比赛。

1.4 足球指导员

本地区的校园足球指导员年龄相对比较合理,主要是青壮年,精力旺盛,但是技术水平比较低。在足球指导员中,大约一般是足球专业,也有其他项目的指导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对足球了解不深,不擅长足球,影响足球队训练的质量。在校园足球的指导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有丰富的运动水平和经验,拥有较高级别的教练资格,也有部分指导员缺乏比赛和指导经验,需要加强培训,满足校园足球的需求。

1.5 校内足球联赛

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安排校内足球比赛,主要原因是缺乏比赛场地和设施,考虑到安全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冲突,缺乏经费和组织人员,没有既定的比赛形式等。在青少年阶段,应该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足球比赛,增加比赛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青少年足球比赛不仅只是校间联赛,应该有更多的校内比赛,比如足球趣味性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足球能够真正在校园发挥作用。

2. 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模式多元化的意义

2.1 促进校园足球水平的提高

通过比赛能够对足球训练的成果进行检测,促进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足球比赛可以使球员之间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进步。足球指导员可以根据比赛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制定合理的训练措施,改进不足,提高足球运动技能。只有通过足球实战比赛,才能充分运用和掌握足球技术,为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做准备。我国青少年足球面临着许多问题,比赛制度不稳定、比赛种类少等,缺乏充足的锻炼机会,因此中小学生的运动员比赛水平不高,指导员的训练能力也不高[2]。校园足球比赛是足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多元化的足球比赛模式,有利于推动校园足球向更高水平发展。

2.2 有利于培养足球后备人才,普及足球运动

足球职业化改革初期,由于缺乏对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的认识,对青少年足球投入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扶持和关注。长期对青少年足球文化教育的忽视,造成足球整体素质比较差,普及不能提高,足球人口比较低。校园足球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遵循足球人才培养规律,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提高足球水平和普及规模,形成良好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3]。通过构建系统的校内校外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足球,是发现并培养突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重要手段。

2.3 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体素质,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近年来有调查显示,学生的肺活量有明显的下降,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足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忍受、尊重等积极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在中小学中开展具有趣味性、健身作用和教育作用的多元化足球比赛,能够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3. 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存在的问题

3.1 指导员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比赛的核心是指导员的指导,足球指导员的素质影响着足球队员的素质和发展。在部分地区足球指导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并且不少体育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足球教师,足球教练的等级不高,执教的年限比较短。要保证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比赛质量,普及校园足球,需要重视校园足球指导员的问题。

3.2 相关投入不高

校园足球对相关设施等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有良好的规模和质量,才能顺利开展足球比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不少学校对校园足球的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训练比赛场地,学生反而容易受伤。校园足球比赛中,指导员的劳动付出和薪酬回报严重失衡,有的学校学生甚至需要自费参加足球比赛,影响学生和指导员的积极性。有的学校并没有给队员参保,缺乏安全保障。

3.3 关注度低

虽然已经开展了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但是真正参与的学校只是一小部分,不少学校考虑到经费、安全等问题,并没有参与,影响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不利于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足球,才能真正增加足球人口。在中小学校际足球比赛中,关注度比较低,比赛规模小,观看的人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组织宣传力度,没有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使大众了解足球比赛。

4. 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模式多元化建议

4.1 培养足球专业人才

校园足球比赛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员,提高指导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促进足球的发展。要加强对足球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足球指导员的问题,提供专业化的、操作性强的培训措施,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足球指导员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吸纳足球专业人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激励措施,给予指导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指导员的待遇,为校园足球比赛服务,为校园足球模式的多元化提供自己的力量。

4.2 加大投入力度

为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的多元化,需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力度,促进校园足球的推广和普及。可以引入评价机制,鼓励校园足球开展比较好的学校,提高学校参与的积极性。要注重安全保障,培养学生和指导员的安全意识,完善保险制度,为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提供基本的保障。

4.3 加强宣传推广,完善赛事体系

政府可以给予足球比赛政策上的奖励,比如小学升初中的体育加试,初中升高中的体育加试等,考试科目中可以加入足球基础技能。将校园足球的训练情况、比赛情况等,作为足球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从政策上使中小学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比赛中。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做好校园足球的宣传工作,使公众了解校园足球以及比赛的情况,提高社会各界对校园足球的关注。要注重构建横向赛事体系,中小学要重视校内足球竞赛的开展,举行趣味足球比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足球兴趣,弱化名次,以鼓励为主[5]。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完善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校际联赛,扩大规模,为学生提供相对正式的锻炼平台。要注重纵向构建竞赛体系,完善从小学到大学的联赛机制,对于有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足球培养,完善在校学生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4 丰富竞赛类型

校园足球比赛是一项比较受欢迎的户外活动,足球竞赛形式要不断创新,形成多种竞赛类型,比如娱乐竞技类、专业竞选类、阶段运动类等。娱乐竞技类的比赛时间固定,基本在春季或者秋季举行,也可以在冬季举行。春秋季节比较适宜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预防各种疾病。娱乐类型的比赛以娱乐为主,专业性比较低,主要是巩固学生的基本足球技能,提高学生参与足球的积极性。娱乐竞技类活动可以以小学生为主,按照年级分成小组,在每个城市进行积分制或者周末循环制足球联赛,使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能参与足球娱乐,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比赛内容可以更加多样化,进行颠球比赛、点球比赛等,比赛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也可以作为学校运动会的一个项目,不限制参与的人数,不要求较高的专业性。

专业竞选类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以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为切入点,需要完善和优化校园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创新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竞技类的比赛有相对固定的管理制度,要合理分配和规划学生的足球运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训练制度,不断调整计划。在学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调整时间,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比赛[6]。专业竞选类比赛以中学生为主,组建二十人左右的足球队作为校队,参与省级或者市级的联赛,每场比赛在七十分钟左右,根据报名的校队分成小组,每组十几支校队,进行联赛,首先进行市级比赛,获胜者作为代表参与省级比赛。赛时以五十分钟或者一小时为主,每周末举行一场比赛,每年九月到十二月为上半程,次年的三月到六月为下半程,七月举行淘汰赛,通过比赛分出年度冠军、亚军和季军。

阶段性运动会是学校定期举行的项目,包括足球竞赛的内容,对足球队员的要求比较高。在比赛前,教师要选择专业的小组,普及基本的足球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阶段性的足球比赛有利于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适合学校间的联谊比赛。小学生为五人制,中学生为七人制比赛,时间五十分钟左右,举行专门的足球运动会,邀请其他学校参与,在校园内进行足球比赛。

总之,校园足球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要转变思想,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模式,加强对足球指导员的培训,引进专业的足球人才,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力度,做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要加强对校园足球比赛宣传,完善横向和纵向赛事体系,要不断丰富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的类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中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足球运动,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1] 李卫东. 阳光体育运动中校园足球推广模式的理论思考[J]. 湖北体育科技, 2012, 31(3):341-343.

[2] 张洪瑞. 探析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对中国足球的重要性[D]. 山东大学, 2013.

[3] 李松泰. 新型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模式与策略探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12):97-98.

[4] 胡贤龙. 武汉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 2015.

[5] 郑原, 张朕. “比赛探究教学模式”在足球普修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年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3):93-95.

[6] 齐效成. “四人制比赛”法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 2011, 30(4):98-100.

猜你喜欢

足球联赛足球比赛指导员
第一届山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精彩瞬间
举办两新党建指导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精彩的足球比赛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为什么美国足球联赛没有升降级制度?
足球比赛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七)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认识足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