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7孟秀珍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1
孟秀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内容提要: 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在不断增加医疗设备投入的同时强化对医疗器械管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就现阶段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促进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进步,提升基层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服务社会提升效益有所帮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医疗技术也日新月异,涌现出许多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在医院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医院竞争中,开始将高精尖设备作为自身竞争力的优势所在。高端医疗设备可以实现对患者快速、高效以及准确的检测,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对疾病临床诊断有极大帮助,对医院的运营发展起着重大作用[1]。所以,加强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视和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1.现阶段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院领导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现象。大多数基层医院通常是以2006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制定的CNAS-CL012006《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作为依据的,然后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准则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形成自身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但是,该准则的内容并不够全面,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并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所以,在现阶段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缺乏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没有准确的依据,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引发各种医疗器械使用问题[2]。
1.2 管理责任不清晰,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致使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而引发各种管理问题,如:对精密仪器保管使用无专人管理,责任不明确;有的操作者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遵守医疗仪器的相关操作规程,违规操作。如此等等,给医疗仪器的使用和患者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在人员方面,维修工程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医院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交流投入甚少;在仪器方面,对使用中仪器缺乏定期保养,小毛病未能得到及时处理,长期带病工作,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档案管理方面,医疗器械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
1.3 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
基层医院对医疗器械管理多数仍采用人工投入和电脑簿记的方法实行粗放式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带来很多困难:①医院医疗设备众多,资产清查过程繁琐,耗时耗力,清查结果的准确性不高。②医疗器械的整体运行状态不清晰。③采购、验收、使用流程不规范,高值耗材的证照管理、核对难度大,产品追溯困难等等。
2.现阶段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完善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医疗器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虽然国家还没有对医疗器械管理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但也有一些相关对应的法律法规,对此,基层医院不能因此就放松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充实、细化采购、验收、使用、保管、维修、保养、档案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使用、保养、维修工作加以制度规范。同时,应最大程度的确保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建立建全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实行全流程管理
医疗器械在医院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基层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必须建立从院领导、管理职能部门到临床医疗科室的三级管理体系,将管理制度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人。
临床医疗科室在医疗仪器使用前应做好相应的检查、清洁工作,保持仪器表面清洁,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稳定,只有确保正常,才能投入使用;医疗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用并报告管理职能部门。
管理职能部门维保人员应根据不同医疗器械制定相应的PM计划。确保仪器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具体的PM周期参考《医疗器械分级管理表》,如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呼吸机、麻醉机、生命体征监护仪等)应为重点。再次,应对大型、精密医疗仪器医院管理职能部门工程师无能力保养和维修的应与厂家签订保养、保修合同,由使用科室及医院设备科维保人员监督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同时维保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警惕厂家对维修密码的控制,为确保医疗仪器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医疗器械管理职能部门除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的同时应承担起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检查督导职能,负责对全院医疗器械的管理的具体工作,平时应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通过不同途径反映和解决,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管理职能部门工作深度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管理精细化程度。
2.3 加强和重视对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医院医疗器械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医疗器械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日夜增加,改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来改进、替代现有管理方法或者流程再造,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3,4]。
一套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界面友好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是基层医院加强医疗器械精细化管理的现实举措和重要抓手,从而实现从以往“人管设备”转变成“系统管人,人管设备”新常态。该系统应具有:①完善的医疗器械档案管理。系统从医疗仪器的申请、预算、采购的招标记录、器械安装验收报告、使用资料、设备日常维护维修报告、资产管理等档案全方位录入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性,便于日后准确快速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充分发挥器械档案的信息作用。②将医疗器械的质控数据、维护、维修信息进行汇集整理、储存、分类记录,并能很好的进行统计分析,监督控制管理仪器的使用情况和实时的性能状况,使管理人员准确掌握仪器性能变化情况,对医疗器械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有利于医疗设备的动态监管,合理配置和资源有效共享,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③对医疗器械的相关证照进行动态管理,包括产品注册证、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的有效期进行管理,并做到动态更新智能提醒;系统通过建立重点科室二级库管理,对相关物资纳入二级库管理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后,可以清晰、完整的对流转环节进行记录,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产品追溯管理,尤其针对高值耗材,采用固定条码,扫描完成消耗,有效避免出现偏差,并在使用后详细记录相关使用信息。④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日常使用(维修、巡检、保养)-报废”为止全方位进行管理。在管理周期内,记录不同批次,不同时间段进行的设备清点信息、位置变动信息、使用部门(或科室)变动信息。
3.小结
基层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等都离不开医疗器械的支持,做好医疗器械的管理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现阶段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清等情况,在相当程度上妨碍着医疗器械价值的发挥。对此,探索有效的管理对策,推动医疗器械改革的进步,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