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作用探讨
2018-01-27孙雪莲大连辽渔医院辽宁大连116113
孙雪莲 大连辽渔医院 (辽宁 大连 116113)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根据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超声检测,其中厚度大于3mm的为观察组,厚度少于等于3mm的为对照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有规律宫缩与手术中、手术后的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有规律宫缩的患者有4例(8.00%),对照组出现有规律宫缩的患者有10例(2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晚期的产妇采用彩超检测时,其子宫下段瘢痕的厚度可以对母婴的风险率进行评测,并能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率。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最近几年,我国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人数越来越多,随着输血、水电平衡、麻醉、输液与手术方式等措施的进步,剖宫产已成为挽救围产儿与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1,2]。但该手术会给产妇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容易出现子宫破裂等情况,这就造成再次剖宫产的概率增加,也使母婴的死亡率提升。故本研究就采用彩色超声检测对再次剖宫产的孕妇进行检测,并分析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根据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0例,年龄27~35岁,平均(29.38±4.65)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6±1.24)周,其中50例患者均有一次剖宫产史,没有进行过其他子宫手术,且两次剖宫产的间隔时间为6~10年,平均(6.78±3.85)年;对照组50例,年龄28~36岁,平均(29.86±4.93)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43±1.32)周,其中50例患者均有一次剖宫产史,没有进行过其他子宫手术,且两次剖宫产的间隔时间为5~9年,平均(6.32±3.2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与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检测,其检测的频率为10MHz。患者取仰卧位,在检测前需让膀胱充盈,且检测时需对胎儿的位置与其他情况进行观察,截取显示出子宫前壁的图像,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还需详细对其厚度进行记录。且检测的诊断标准为:如孕妇的子宫下段各层回声连续均匀,且厚度大于等于3mm则为Ⅰ级;如各层的回声没有连续性,且局部的肌层具有缺损,施加压力时其羊膜囊没有隆起,其厚度为小于3mm则为Ⅱ级;如能看见局部的羊膜囊对子宫下段前壁隆起,且厚度小于3mm则为Ⅲ级[3,4]。Ⅰ级的瘢痕则表示为子宫瘢痕的愈合较好;而具有子宫瘢痕缺陷则表示为Ⅱ级、Ⅲ级瘢痕。两组患者都采用硬外麻醉的方式进行持续麻醉,再次剖宫产手术是通过对第一次剖宫产手术瘢痕进行切口还需切除瘢痕,将腹壁各层逐层切开,并将腹腔打开,对子宫下段中出现瘢痕的现象仔细观察。在子宫下段瘢痕处进行横切口,将胎儿取出。对手术中的出血量与宫缩情况、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如两组患者中有产后出血倾向的情况出现,则应立刻对患者使用宫腔纱条填塞,在手术后如出现出血过多的患者则应及时采用缩宫素,以此促进宫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有规律宫缩与手术中、手术后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3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有规律宫缩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有规律宫缩情况,观察组出现有规律宫缩的患者有4例(8.00%),对照组出现有规律宫缩的患者有10例(20.00%),由此可见,观察组出现有规律宫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的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情况,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为(265.39±69.29)mL,产后出血者3例(6.00%),缩宫素用量为(51.49±13.28)mL;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为(337.38±118.79)mL,产后出血者11例(22.00%),缩宫素用量为(90.23±4.37)mL;其中对照组出现了3例先兆子宫破裂并行急诊手术的患者,且有10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前没有自觉症状但手术中出现了肌层缺如,即只有蜕膜层、绒毛膜与浆膜层;而观察组则没有上述情况发生。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也直线提高,这对患者选择分娩方式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现已成为挽救围产儿与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但该手术会给产妇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妊娠子宫破裂,有研究证明子宫破裂的死亡率高达60%,且这会让再次剖宫产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有研究表明,在通过安全经阴道分娩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其临界值通常为1.5~2.5mm,且子宫瘢痕的厚度如大于等于3mm则表示为子宫瘢痕愈合良好的患者;而本次研究就针对彩色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有规律宫缩与手术中、手术后的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瘢痕的厚度小于等于3mm时,其组织没有了原先的器官结构,且愈合不良、弹性明显降低,故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时,会造成手术中的血量增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会增高,故使用缩宫素的用量会明显增加。且进行有规律的宫缩时,产妇的子宫下段瘢痕的肌层会通过拉伸变薄,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肌层消失的情况,这样更加容易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5,6]。
综上所述,在对妊娠晚期的产妇采用彩超检测时,其子宫下段瘢痕的厚度可以对母婴的风险率进行评测,还能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对母婴可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