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悲鸿的绘画理念在美术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2018-01-27赵思源延边大学美术学院133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求真徐悲鸿素描

赵思源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133000)

徐悲鸿把西方学院派绘画教学观念和艺术创作理念引入到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中,开展我国高校学院派美术教育体制建设。可以说,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绘画艺术表现理念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我国绘画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他把西方绘画理念融入到中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给我国绘画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焕发新的生机,促成我国现代绘画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徐悲鸿的绘画美学观念

徐悲鸿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是引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美学思想的引领者,是我国传统绘画教育的改良者。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精髓在于写实主义绘画。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文章中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之后出现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念以及徐悲鸿的师法造化、绘画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等绘画理念,就建构了其再现性绘画艺术思想的主干动态,而至始至终贯穿其中的美学精神是对真善美的探索。

民国时期1927年徐悲鸿在欧洲取经归国,他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思想展开了改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实践活动。引入西方绘画美学思想不仅给延续几千年的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冲击了我国传统笔墨绘画艺术的局限性现状,同时也给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新面貌,并多方面给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家引起新绘画表现语言及美学思索。1949年建国后,徐悲鸿“艺术为人生”的艺术人生观念,迎合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时代文化精神,因而它的写实主义绘画美学也成为20世纪我国文艺界、美术教育界的主流。

徐悲鸿极力倡导中、西方绘画相融合和“求真”绘画美学思想。他的绘画艺术表现观念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徐悲鸿主张和努力下,首次在我国美术教育课程中加入了西方透视与解剖等理性课程,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物象造型能力,开辟了新中国绘画艺术教育的新气象。从此,使我国绘画艺术形象发生了改观,同时也对中国的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尤其在我国“意象”美学思维中融合西方的写实理念,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绘画美学思想,给我国的画坛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创新空间,也为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徐悲鸿的素描表现理念

徐悲鸿认为美术爱好者必须通过严格的物象造型写生训练,才能够获得扎实的绘画表现功底。他以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素描是可以使艺术作品取得真正的美和正确形式的唯一基础”。为意念进行素描教学。徐悲鸿认为:美术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强化训练素描表现能力,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物象观察能力,提高形象美、意境美、表现美的艺术创造素质。并且认为“研究绘画者之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指出“造型的能力提高必须以素描写生为基础,首先必须把对形体的塑造放到首位”的学院派素描教学理念。这些新型美术教育观念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实施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悲鸿从南朝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的“六法”绘画理论中摸索出 “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态自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的“绘画七法”观。并在素描艺术中遵循了题材与灵感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原则的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艺术家要深入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形象,把主观情绪寄托在美好的物象上。提出画家要通过艺术处理及表现手法,应把物象形态与内心情感用素描艺术表现语言融合,“所谓传神者,言喜、怒、哀、惧、爱、厌、勇、怯等等情之宣传也。传神之道,首主精神。”

20世纪,在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人物画的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求学生,要对人像形象特征观察之细微;强调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生动刻画;要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状态;画面要传达出喜、怒、哀、乐的情绪形象特征。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是“致广大,尽精微”,就是既要把握画面的整体,同时要深入刻画局部及细微的变化。这观念相当于有变化又要统一的事物矛盾的两个层面,就是指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关系。另外,徐悲鸿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强调的“宁方勿圆,宁脏勿净,宁拙勿巧”的描绘方法,它仍适用于当今各大美术院校素描教学中。

三、徐悲鸿绘画理念对我国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徐悲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极力倡导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美学思想,这对我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以及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建设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徐悲鸿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勇于借鉴和应用“求真”的西方学院派绘画精神及审美观念。“求真”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理念的核心思想,他的理性化的“求真”美学观念,长期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实践中已被核实其意义。徐悲鸿在自身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中,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中国和西方绘画艺术能够取得融合的多样因素,他在绘画创作中,把物象的再现性形象特征和写意性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中国美学意蕴又有西方“求真”的科学化的绘画特征。

徐悲鸿在教学中极力倡导西方绘画教学方法,他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改进了现行的绘画教学方法及培养方案。徐悲鸿积极引入西方美术教育体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为了提高“求真”的科学化绘画能力,大力倡导包括人体在内的实物写生训练,增设理性课程,以独到的见解制定了科学化的现代绘画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艺术人才。他的创新实践模式、学院派教学理念及课程体系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吕立新著.《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1年.

[2]王震著.《徐悲鸿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

[3]徐新著.《西方文化史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求真徐悲鸿素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初夏素描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武汉素描
张锦绣
素描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凡·高的早期素描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