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
2018-01-27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35000
陈 元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235000)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启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象直接推动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层次的学校学前教育学生也在不断增多,就业前景宽阔。而与此前相对应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较为滞后。高职院校学期三年,时间短、任务重,教育对象大多是文理兼收,如何保障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教学质量,必须要对这一专业的课程与教材体系进行新的调整和建设,以适应当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教学中的尝试与经验体会做了如下总结,试图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贴近当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 素描教学(5周40课时)
素描是训练学生造型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学生提高绘画技法和观察物象的基础课程,这一技法的掌握为学前教育学生后续的美术课程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教学中课程设置有多种几何体的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静物临摹与写生,风景临摹与速写等课程,讲解人物头像与全身像的比例关系及动态分析等课程。其中根据学生特点,教授如何观看、如何合理构图,线形素描与全因素素描自选写生与临摹。本着在学前教育教师工作中够用、适度的原则,掌握素描的表现语言,具备就业所需的造型能力。教学中应明确获得绘画的过程感悟。教学中可适当选择装饰画图案临摹与自选创作来辅助该节段的教学。
二、 色彩教学(5周40课时)
色彩是美术基础知识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学前教育在校生必须掌握的美术知识储备。这一知识的掌握,为学前教育学生学习如儿童画、装饰图案、中国画、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众所周知,色彩是幼儿园视觉传达中重要的表现语言,用适合幼儿心理心智的色彩表现与应用手段,培养具有当代审美的色彩观念与审美修养,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课程设置中用水粉材料导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基本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用色技巧,通过临摹为主,写生为辅的课程训练,初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文理兼收而美术大都为零基础的学生而言,这一环节不应像对待美术专业学生那样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适当增加些水彩材料的运用,如讲授并实践水彩画的基础知识,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法导入教学中,形式可选用铅笔淡彩、钢笔淡彩、直至用湿画法来画出静物花卉和风景,利用水彩画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水彩画的好奇、兴趣,大大加强了色彩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三、儿童画画法欣赏与教学(5周40课时)
当前社会上、学校、幼儿园的一些美术课中常常出现老师不做范画,学生不知怎样画的现象,少儿美术作品大都成人化、模式化、千人一面,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代幼儿美术教育违背了儿童心理,是扼杀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恶果。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如何正确欣赏儿童画,引导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尊重、爱护孩子的艺术创造性和审美情趣的建立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俗话说,童言无忌。教学中应认识到少儿美术教育有以下几个根本特征:1、净土:它有自己的规律性,要顺其自然,有一方孩子的净土。2、天赋不同,启发的方向不同:一定要在开发儿童的智性和天赋上下工夫。所谓天赋每个孩子都有,有高有低,重要的不是教授学生,尤其是美术这个领域,对儿童而言就是重视视觉培养,而不是造型和技巧上的培训,更不是把这种及富个性和感觉的美术用成人化的标准来进行束缚。3、艺术的本质和人的本性:人性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污染、不造作。所以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真”字,这正是我国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缺少的,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为某种目的而服务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前教育学生对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教育,鼓励与儿童打交道、做朋友。通过优秀的儿童获奖作品欣赏和分析,如主题的选择、调色的和谐、对比与统一,线条的表达,材料的运用等等。课程设置了油画棒、刮蜡画、线描、粉印版画、彩墨画的技法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掌握绘画材料的性质、画法及儿童绘画的特殊语言,为他们将来指导儿童美术做好准备。
四、 立体构成与手工制作(4周40课时)
手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体系,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使学生的基本把握立体构成的一般规律与思维创新,通过欣赏当代艺术经典作品打开学生对当代艺术观念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观看艺术经典,如:雕塑艺术、综绘艺术、装置艺术、纤维艺术、环境艺术等,拓展学前教育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当代审美情趣。手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一项课程,在幼儿园中普及开展手工制作、手工设计,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活动,不但训练手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及对当代艺术观念的培养。课程设置为:纸工布艺、泥塑、综合材料造型艺术创作等课程。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基本掌握折染方法、剪刻创作、衍纸技法、偶人制作、折叠规律、纸塑浮雕、布艺创作、泥塑陶艺技能及综合材料的创作方法等,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做到与孩子们边玩边做、寓教于乐,更能够建起孩子们与教师、家长的感情桥梁,让孩子们体会融入团队创作中的快乐情感。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设置是一个具有当代性、科学性的课题。如何在高职院校三年课程中,使学生循序渐进充分掌握少儿美术创作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方法以及技能技巧,是值得高职院校学前教学团队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任务它将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基础性作用。
[1]林菁菁.《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艺术》.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张燕,段志勤.《美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