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电影下的西部电影刍议

2018-01-27郭茂林贵州大学音乐学院5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黄土地概念民族

郭茂林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550000)

一、中国西部电影中“西部”概念的厘清

西部电影的概念在电影之初便已产生,而中国西部电影概念的形成则要晚很多。中国西部电影是伴随着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创作而逐渐形成的。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 1980年代,当时电影先驱钟惦棐在西安曾指出,中国应有自己的西部片,从此,中国西部片这一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但对于中国西部片这一概念的界定在学界则存在着广泛争议,同时这一概念自身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西部电影这个概念诞生之初,由于当时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以张艺谋为主的第五代导演早期作品。所以当时所谓“中国西部电影”,更多的是指以我国西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以反映西部社会人的生存状态、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光为特点的电影。在这里其地理核心主要集中在以黄土高原为核心包括整个西北地区的广大区域里。比如《黄土地》所反映的陕北农村状况、《老井》的故事发生地太行山区。但随着时代和电影自身的发展,中国西部电影这一概念使用被逐渐泛化,尤其是在新千年前后的大批商业电影仅仅把把西部作为一个故事发生地和背景风光处理。在这一时期里和中国西部电影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大漠戈壁、漫天黄沙。

时至今日,中国西部电影的概念正在逐渐的和地理意义上的中国西部地区相吻合。在这个更为广阔的区域里,中国西部电影这一概念便不再同其诞生时有着相对一致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景观,而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地理样式和文化传统。近些年来,传统电影意义上的西部地区并没有出现新的代表性电影作品,与此同时在这一广阔的区域中的非典型西部电影区域则出现一批带有明风格特点的影片,如西藏、内蒙、重庆等地区。

在当下新的中国西部片浪潮尚未形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西部电影的概念和内涵的丰富是历史的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把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西部电影和广泛意义上的中国西部电影进行区分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中国西部电影的多种样态才能不带枷锁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意义上以黄土高原为影像核心的关注该地区人的生存状态的中国西部电影也才有更加恰当的生存空间。

二、中国民族电影与中国西部电影的关系

电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我们不能简单用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传统的美学理论去生搬硬套给不断变化的中国电影。中国民族电影必然是在电影艺术和民族传统、中国电影和西方影像相互交融中才能形成和独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上中国西部便处在这样一个交融点上,而且必须肯定的是中国西部电影在中国民族电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西部电影新的发展也必然要在中国民族电影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演化。

长久以来,中国电影人也在不断的向国外先进的电影方法理论学习,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 在影像风格上,中国电影广泛为世界关注的第五代导演,就是受到西方电影理论的影响。在电影语言方面他们进行彻底的革新,全面使用电影化的语汇,直接以视觉造型表意,形成一种以影像造型为电影本体的叙事风格。中国西部电影,特别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西部电影便是在抛弃传统“影戏”观念走向画面造型的典范,无论是《黄土地》中对“黄土”的表现还是《红高粱》中对于“红色”的夸张化强调,其在影像意义上的发展都是一种对西方的积极吸取过程,但这并不妨碍,反而更加让这些电影具有中国气象。

电影语言上的进步对于中国西部电影而言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中国西部电影在影像风格上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鲜明的西部文化景观的呈现。他们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画面造型和深刻隐喻传达独特的情感态度,讲述中国西部故事,承载着对民族文化的反思、民族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比如,在《红高粱》中对于红高粱的强化表现,突出表达了人性的张扬、生命的绽放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黄土地》中,通过表现西部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这样环境后背所代表的传统对于人性的束缚。来表达出中国人在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坚韧和面对束缚时的反抗精神和人性光辉。

电影是个舶来品,但来到中国必然要在中国自己的文化土壤上生长,用中国人的言说方式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在内涵表现上他们或是反映每个当下中国现实的社会状况、或是表现中国人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也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电影才迎来第四代的复苏第五代的辉煌。中国民族电影要建立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基础上充分吸收世界上一切有利于本民族发展进步的东西,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电影。无论是影像和叙事风格的构建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的表达,中国西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中国民族电影最好的诠释。在新时期下诸如《英雄》、《十面埋伏》等大片把中国的武侠情结和民族情怀有机的融入,试图在寻求中国民族电影的新的突破,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中国西部电影这一特点。

三、何为中国西部电影

那究竟什么电影可以被称作为中国西部电影呢?首先其必然是一部中国民族电影,但电影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又不能简单用固有方式和理论去生搬硬套。

笔者认为一部电影称之为中国西部电影有如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一部作品被称为中国西部电影,那么这部作品是应该对中国西部生活进行书写的。每个民族每个地域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这也是其与其他地域相区别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其往往有着共同的话语空间和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基因。长期以来我国电影人的众多作品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传统。他们或展示瑰丽的西部风光、或对生存状况深切的反思亦或是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关注,而这些问题落脚点都在生活在那片土地人们,密切注视着这片土地。第五代导演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在简单的故事下表现了西部那种生存极其严峻下的生存规则以及人关于诚实、忠贞、担当等美好人性的书写。与此同时表现了西部瑰丽的风光,而且这一故事背景对整个影片的主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老井》所展现了一个同样生存状况极其严峻的环境。人们在这样极度缺水的环境下,为了打井承受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也展现着世世代代的生存方式。通过这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深处村落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几代人的苦难史,是对人民坚韧性格的赞扬也是对民族历史的反思。第六代导演陆川的《可可西里》机敏的把握住在变化的中国所产生新的问题,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冷静的记录着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残酷与担当。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放置在一个空前无助的背景下,在这里更加凸显出人的无奈和光辉。同时也是对当下问题深刻的反思和敏锐的关注。

其次,中国西部电影之所以如此独特就是在于其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作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西部电影电影也应该去表达刻画这个西部人的精神和性格。比如陈凯歌的作品《黄土地》通过黄土地的苍凉雄浑,带有寓言式的刻画出憨厚率真的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形象。又通过对翠巧的反抗的刻画把这个民族的反抗精神很好表现。勤劳善良、坚韧顽强隐忍内向的民族性格通过黄土地和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完美诠释。

再次,中国西部电影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西部文化景观。比如说《双旗镇刀客》中的漫天黄沙、《老井》中太行山区、《黄土地》中陕北农村景观等。而且这些景观不能仅仅作为背景而存在而要参与到故事的讲述,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

最后,中国西部电影要有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和讲诉方式。这里笔者所说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在我国美学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继承和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言说和讲诉方式。比如说《那山 那人 那狗》整部影片都是以父子二人送邮件为线索,整个故事看似松散却弥漫着一种中国所独有的含蓄。影片结构不同一般影片的发展规律,但确是在无形中进行着情绪积累,诗化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散文气息。其无论是讲述方式还是情绪的传达都是最传统的中国样式。在看似散乱的故事里使得叙事充满了诗意和浓郁的亲情。浓重的亲情在无言中走进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田。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电影中“西部”概念的厘清、中国民族电影与中国西部电影的关系分析并在在中国民族电影的背景下试图给出中国西部电影的一些基本范式。在当下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似乎面临一种困惑,对于中国西部电影的再次开掘或许不失为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一条好的道路。

[1]张乐天.新时期以来中国西部电影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任小鹏.简论中国西部电影[J].电影评介,2012(05):1-3+12.

[3]张阿利. 华语电影导演与中国西部电影软实力的提升[J]. 当代电影,2010,(03):145-148.

[4]王海娟. 中国西部电影简论[D].兰州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黄土地概念民族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我们的民族
《黄土地》画报
幾樣概念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不忘黄土地
从黄土地走来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多元民族
亲不够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