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

2018-01-27杜宜润厦门华厦学院361024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大众

杜宜润 (厦门华厦学院 361024)

随着我们进入21实际,我国电视媒体已经开始多元化发展,各家媒体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大,为了在市场中能够站住脚跟,媒介必须对当前的发展思路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不仅具有特色,同时又具有竞争优势的节目形态。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民生节目已经从引入期过度到成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同时在视听表达方式也趋向情节性、故事性、娱乐性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然而,视听语言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样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做出有深度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媒体界思考的问题。

一、电视民生新闻视听语言运用分析

(一)积极意义

1.对传者的积极意义

随着方言、曲艺在民生在民生新闻中出现,尽管有一部分批评的声音,但是这些声音并没有影响它们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主角地位,甚至还促使媒体业发展起来新的审美文化与情趣。在电视民生新闻中加入视听语言,形成了大众喜欢的电视节目形式,将电视民生新闻推向一个又一个收视高潮。就传播者来说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是为了创新节目形式。在国内最初发展电视新闻的时候,电视新闻画面以会议新闻、时政要闻、党政新闻等内容为主,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运用字正腔圆的语言播报领导讲话、文件等。这样的电视新闻模节目形式过于威严,拉开电视新闻节目与大众的距离。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融入方言不仅可以是内容生动有趣,同时也拉近了电视民生新闻与大众之间的玉体,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情感与态度质量。

2.对受者的积极意义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人追求快乐是本能。由此可见,娱乐是我们生存最基础的需求。众所周知,视听语言是通过刺激感官传递信息的感性语言,能够更直接生动形象的将语言传递给受众,其本身就可以为受众带来快乐。另外,视听语言本身就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如音乐、美术等,主播若想将思想情感呈现在镜头中的情节中,这也就促使视听语言的表现方式更具有艺术性,同时也为受众带来更精彩的审美情趣。随着媒介娱乐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到电视传播,推动了我国电民生新闻媒体的发展。虽然当前仍有部分媒体盲目跟风,恶性竞争对传媒业的发展形成了不良影响,但是大部分的媒体还是严格遵守职业守则与道德,以负责的态度创新电视民生新闻内容,积极引导大众对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通过视听语言的娱乐功能让大众在工作之余忘却短暂的压力。

(二)消极影响

1.对传者的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视听语言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再现性在电视民生新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大众带来了新的审美文化与情趣。但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若视听语言运用不当很可能导致失范现象的出现,优势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滥用视听语言不仅无法使栏目新颖,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可能会出现反作用。现阶段,部分电视民生新闻中因为视听语言运用不当,导致出现视听语言失范情况日益突出。在新媒体时代,视听语言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在运用视听语言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个度已经成为传媒接关注的焦点。由于传媒业余学界对此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运用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给媒体的形象的塑造与人才队伍的建立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由于部门民生新闻中乱用视听语言导致媒体在大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我们就传播学的角度而言,传播者是信息的源头,会对传播的内容与质量形成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都有无冕之王的称号。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被赋予的权利与荣誉。然而,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无视电视媒体对的监督作用,在节目中将猎奇作为卖点,导致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其次,由于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滥用直接影响到新闻媒体从业的纸业型年与形象。现阶段,电视媒体基本上都是由媒介控制,对于电视栏目好坏的评价标准变成收视率,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使得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忘却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确实责任感到时职业信念受到影响。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往往抱着逐利的心态,在节目中通过浮夸的标题吸引眼球,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破坏媒体从业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是可以能引发大众反感的情绪。

3.对受众的消极影响

随着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视听效果对人类的极限不断发出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愿意享受视听盛宴。然而对于视听感官接受信息的模式容易忽思维比较理性的受众,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评判积极依靠意识与直觉是违背我们认知事物的规律。由于大部门受众长时间受到声音与图形思维的影响,对感知能力势必会造成影响,这样就导致人类的审美需求被打破。

二、规范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

(一)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评估体系

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规范视听语言的运用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与知道,同时也需要只能部门加强审核与把关。对于政府部门对电视新闻节目中视听语言管理与指导可以化为具体的政策与条例。对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中出现魏国操作的必须追究到具体的人员,同时节目的相关责任人与制作者都必承担一定的责任;对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价值观与发挥正能力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奖罚制度形成有有效的监管体系,这样就可以制止电视民生新闻中出现滥用视听语言导致失范行为的出现。此外,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健全的电视节目评估标准,这是国内电视民生新闻出现视听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电视台评估节目好坏的标准就是收视率,但是仅仅依靠收视率评价节目有失公允。为了规范电视民生新闻中视听语言的运用,那就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收视率评价标准,在对一个节目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品牌影响力、公信力等,并且通过随机调查统计的方式完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

(二)建立电视批评制度营造良好批评氛围

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电视评价的言论经常出现在疙瘩报纸、杂志中,但是对这一概念研究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更无从谈起建立电视批评制度的建立。但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很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批评进行研究。我国著名的学者欧阳宏在其著作《电视批评论》中明确提出电视批评的概念:电视批评的基础是欣赏电视节目,并以电视理论为指导,对电视受众、电视现象、电视思潮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活动。而时统宇对于电视批评的的理论则是将电视传播内容作为电视评价的基础,对电视节目进行审视与判断,并且对电视制作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总而言之,电视批评实质上是对电视传播的整个系统进行评判的过程,属于价值评判。在我国电视传播过程中电视评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视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电视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起到监督作用,纠正电视传播中出现的偏差,是电视媒体对自身的定位有明确的认识。当前,因为国家广电总局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是制约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视听语言不规范的主力,而社会公众对其影响比较小。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规范视听语言的运用还是需要简历行业协会,或者构建专业的机构实现对电视评价的制度化发展。

(三)提媒介素养加强道德自律

对于提升媒介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升电汇民生新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不不仅仅单指提升从业人员的学历。在电视媒体行业中很多从业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但是很多从业人员表现出的文化素养与高学历并不成正比。真正的文化素养是指讲自身学习到的知识为养分滋养品格的形式,使其外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积累知识以后,还需将社会责任感、工作热情转化成为人文素养。其次,提升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电视媒体的竞争更趋向于科技、创意以及人才的竞争。因此,电视新闻媒体若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创新,盲目的跟风根本无法吸引大众的目光。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在不同的领域内以创新思维、超前思维占领市场。此外,电视民生新闻媒体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自律建设。由于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人员急于求成,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滥用视听语言。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承担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避免因为过分娱乐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不良影响,为大众带来更多具有价值新闻内容。

三、总结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邢台多样化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中视听语言也在不断的增加,电视民生新闻逐渐表现出视听特征。通过方言、曲艺等意识行台湾的融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视听表现更加丰富。在电视民生新闻播报过程中穿插故事、对话等形式可以加强电视民生新闻的趣味性与可看性,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单一性,丰富的视听语言可以使大众更快的进入新闻请情景中,进而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1]陆容.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J].视听,2017(11):111-112.

[2]宋立新.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J].中国高新区,2017(17):246.

[3]高凯珅.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日版本的视听语言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6.

[4]张晓丹.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功能及运用[J].中国报业,2014(22):57-58.

[5]王倩.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3):113+123.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