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历史书写中的时代特色美

2018-01-27叶方方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5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时代

何 容 叶方方 (贵州大学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550000)

一、历史文学美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开篇提出的史之意义及范围里提及“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即历史记述目的是求得因果关系,分析当时人当时事,给后人启智、明智,历史犹如大厦建造坚实的地基,明亮的舞动着指明未来方向的旗帜。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也允许给它穿件干净的衣裳,历史要求史料真实,如梁启超指出“治科学者一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研究要求以客观资料为前提,切勿主观想象,但在客观资料真实的基础上给其润色能增加其可读性,即普遍所谓“文史不分家”。历史记述语言不应是冷冰冰的文字去普遍表明,而应是跳动着的情感,与阅读者的情感连在一起,语言文学的巧妙使用能使人更能融会贯通的看出历史研究的目的何在,让人恍若生活在笔者的记述语言下,是亲历者而不是阅读者。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里写到:“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时,阿房宫的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和春光华丽之境会不自觉的浮现于脑海中,甚至于能想象到那里的气候,春光湖色与风雨寒冷并在。虽然阿房宫在历史上究竟存没存在还是个未知的答案,但从这些语言中,仍能看出某些专属于哪个时代的特色,在那个落后的封建时代,建造一座如此庞大的宫殿必然劳民伤财,进而可知会造成经济上滞后等社会特点。又如《王氏之死》,读及此书,就犹如站在那些故事者的身边,和他们一起经历着那些悲苦伤痛,进而能看到那个社会的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如此悲凉。

梁启超说:“经济事项,就像人生的血液。”经济流通使社会得以运转,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经济的进程,经济不只以“金钱”“财富”等字眼衡量,也不只是以大摞大摞的数字说明,它隐匿于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整个人类社会进程中,譬如“阿房宫”“王氏之死”。

二、历史史料叙述美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地基,只有建立史料上的研究,才可称得上史学。傅斯年曾说“史学即史料学”阐明了史料对于史学的重要性,史料之于史学,犹如心脏之于人体。在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之为物,真所谓‘牛溲马勃,具用无遗’,在学者之善用而已。”这就是说无论何种史料,它们的如何运用都在于写作者,写作者运用史料来画出怎样的图案是由写作者来划定的,不同的写作者对同一史料有不同的见解和运用,即一般所谓的史家四长“才、学、识、德”。

史家通过史家四长对史料进行叙述,并在叙述中使用独特的书写风格,从而形成一种历史史料的叙述美。

《王氏之死》的作者是英国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梁启超曾说“泰西各国,交通夙开,彼此文化,亦相匹敌,故甲国史料,恒与乙国有关系,即甲国人专著书以言乙国事者亦不少。”这指明了关于中国的研究,中国人并不是专才。其实一直困惑,以当世之人眼光来看,何以见得一个国外人竟比国内人看本国问题还通透,外国人不懂中国语言、风俗习惯等,怎能探析出中国的社会根源问题所在呢?但通过《王氏之死》后,发现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并不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三纲五常”观点看问题,而是深入社会底部,研究社会下层群众甚至地位低下的妇女也能成为主角。这从《王氏之死》的副标题“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中可看出,历史也可以以小观大,历史不是英雄史诗,不是精英专属,而应是小人物这些小齿轮孜孜不倦的共同运转而完成历史向前发展的。从某一方面来看,这样的历史叙述往往才是最撞击心灵的,具有一种特色美感。

三、历史书写中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每个时代都有专属印记,后人唯有从历史书写中得以窥探前人所处时代的面貌。

《王氏之死》史料来源有三,一是《郯城县志》,它生动地描述了郯城发展的艰难历程,主编冯可参似乎要真实地保留一部凄惨的记录,而不想加以美化或粉饰。县志作为地方志集中记载的是某个地方真实发生的情况,有理有据的证明着某个地方过去存在的痕迹,作者用《郯城县志》作为写作的主要史料,是尊重史事,是对时代的还原和敬重。如“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大兵破城,屠之官长。俱杀绅士、吏民,十之七八。城之内外,其杀数万余人,街衙宅巷,尸相枕籍。惨伤孑遗,践尸而行,民伤大半。”从史料可看出,当时的郯城面貌,全城一片凋敝,民众或死或伤,从史料中可看出那个时代的特色,灾难随处可见,人民生活惨重。正是县志这种真实可靠的史料记载,让那个时代真实的展现在众人面前。虽不敢保证县志就一定真实可靠,毕竟所有史料都参杂着记录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县志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官绅黄六鸿写的有关县府的私人回忆录和笔记,他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家,常常记下某一特定事件所发生的确切时刻和日期,确切的货币额或者人数,以及参与某一交易或对抗双方的人员情况。这里看到,虽回忆录记载的多半是小事,但可看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里,挣扎和悲凉的深深存在。如记录中载“夫男子自尽,悬梁赴水,永作负榱逐浪之魂。报官不收,蝇集蛆砸,谁为悲哀。妇人自尽,悬索垂巾,长为闾巷阴房之鬼。”史料中可看出,不论男女,忍受不了悲苦生活而自尽后,社会上无人管理,无法入土为安。从这可看出,在那个民生凋敝、破烂不堪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牺牲品,任谁都无法逃脱。这是属于哪个时代的专属语言,那个时代的处境如何从这些语言中能深切的感受到。个人在历史这个大殿堂里犹如蝼蚁,微不足道,时间终会让小人物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可正是这些渺小的小人物又是那么伟大,正是他们日以继日的推动着历史前进,让历史长河生生不息的流淌着。

三是蒲松龄的玄幻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在17世纪70年代在山东省写作小说时曾在1670年经过郯城,决定从他的视角来补充冯可参和黄六鸿较为偏重史实和官府的记述的不足,他的记述偏重孤独、性爱和梦想,这似乎更贴合广大下层群众的心里。同时以这种虚幻小说来渲染现实,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惨。小说中的人物相比于现实,更能得到眷顾,远离吃人社会的崩溃经济,如一个名叫小二的女子聪明慧美,当她与情人逃跑,遇到困境时能“出二纸鸢,与丁各跨其一,鸢肃肃振翼,似鹣鹣之鸟,比翼而飞。”财富缺少时,能利用“法术”借金,“女为人灵巧,闪居积,经纪过于男子”“女明察如神,人无期期”等抬高了妇女的地位,使妇女能与男子地位相等甚至更高。但正因为这是虚幻小说,便突出了在现实生活中妇女的地位之更悲惨。在那个生存无力的时代,卖妻也是种遍常的行为,从何而谈爱情和梦想。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角多是女鬼妖狐,这与佛家所倡导的死后升极乐世界不同,女鬼妖狐是游离居无定所的,没有灵没有魂,只有一缕见不得光只能晚间方能出来游荡的气或须经刻苦修炼从而得到幸福,而且大多是生前遭受太多苦难而死不瞑目想来世间或体验真情或找回温情的。作者采用《聊斋志异》作为文章的内容之一,或许是为了体现蒲松龄对那个社会的鞭挞和不满。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聊斋志异》讲究因果报应,这也体现了历史的因果关系。正如梁启超所指:“因缘生果,果复为因。”因果是循环作用的,政治不当、经济衰落等导致人类社会凋敝不堪贫穷落后,同样,若人类不思进取也可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唯有人类“精于勤”,方可创造一个繁荣盛世。

历史书写语言让我们大致了解那个时代的美好或肮脏,历史书写具有的时代特色在于掌握历史是一个整体,整体中有若干分支,整体使分支具有了延展性,各个分支构成了整体的完整性,要学会在整体中品味揣摩分支 ,在分支里把握融合整体,从而形成对那个时代历史的真实境况的切身感受了解,而不是一味照本宣科式的呀呀学语。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时代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新历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