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专业多科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索

2018-01-27刘朝晖大连大学美术学院116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驱动课程体系

刘朝晖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116000)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施背景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与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传授者应由知识的传授、生产和发展者向资源整合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转换,架构资源,引导路径。国内部分高校从本世纪初首先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对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的项目驱动式教学

方法进行初步实践,之后更多的学科分别结合各自领域的教学陆续展开实践。2014年教育部组织企业和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以产业和技术融合的项目介入方式来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实践过程并不深入系统,且局限于单一专业课程实践,进行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至今尚为空白,特别是基于自身条件与要素禀赋,结合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流动、技术变革等趋势,学科自身内生性发展需求形成的跨界融合教学方法的研究仍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和议论的层面,缺乏对问题内在成因的深层关注,专业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停留在课程实践层面,“泛实验化”倾向比较突出,碎片式的观点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推广价值不高,折射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面对新的社会需求的“失语”状态。

二、多科融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学科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在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大环境下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来自技术和资本,也源于在新经济范式下艺术设计所面对的核心价值不再是形式美学与技术应用的改造,而是真正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不再是单纯地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参与建构社会公共生活,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系统策略层面,它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而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和跨学科特征,在应对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诸多复杂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已远远超出设计师个人能力控制及管理的范围,团队合作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以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素质。因此,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建立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具备比较优势的开放性、整体性、交叉性、多科融合的动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资源互补、协作互动,缩小因师资水平、资源配置、发展速度不平衡而形成的地域差距和专业差距,在打破专业壁垒、推动教育资源有序自由流动、高效运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有重要价值。

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直接关系着设计人才素质的优劣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其进行的系统改革和研究成果的实施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元认知发展、自主探究、科学思维建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显在和潜在的影响。多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诸如在课程模块上与其他横向专业几无关联的独立单元线性封闭排布;课程内容沉湎于传统的学科与专业划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专业边界清晰固化,造成课程内容的延展性与弹性不足,学生获取综合知识信息的渠道有限且路径单一;课程实践充满了教师先验性的假定性色彩而无视综合环境的变化,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提高,导致培养目标和实际培养效果的巨大脱节等弊病,能迅速形成教学创新引领、课程结构升级、设计服务价值链的重构,形成围绕领域前沿理念、技术、方法和新兴产业趋势,是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也是比较优势的基本表现形式,最终会形成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整体比较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三、“多科融合的任务驱动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透过当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滞后的表象,围绕新经济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以问题为导向,研判艺术设计领域专业方向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适时构建符合未来艺术设计领域创新标准的“多科融合的任务驱动型”人才培养目标:

1.以社会服务为驱动力,以实际项目为抓手,跟踪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教学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流动趋势,更新培养观念。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叉组织协作,培养完成项目全流程设计整合服务的能力;加强不同专业、学科、领域间的知识、信息和观念的交换,促进不同认知层次、维度和知识背景的人才交流。

2.整合分散的教学资源,建立由低级到高级,从潜在到现实的教学分工与专业化、技术迭代、制度创新的师资结构,形成有序、系统的链式教学模块,强化学习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加专业储备、提升综合素质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最终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和锻炼实际技能的良性循环。

3.协调完善专业方向课教学课程体系间的各种关系,以具备研究价值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为抓手、以多科融合的跨界思维与协作方法为对策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体系建构的理论框架、评价标准与实施路径,完成对既往“分专业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侧重理论讲授、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向未来“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4.以不同类型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方向课为实施对象,提炼源于具体项目的教学任务衍生方式,验证 “多学科+项目驱动+多层次”于一体的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系统性服务设计理念和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模式的普适性。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驱动课程体系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