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野外写生资源与教学结构研究
2018-01-27朴青云延边大学美术学院133000
朴青云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133000)
作为绘画创作的基础,野外写生在绘画学习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绘画表现能力提升以及艺术素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培养环节。在艺术创作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绘画者对客观事物的美感最为直观的体验和表现,对于自然以及人文风貌的表现,能够使绘画者在思想观念、绘画理念和绘画技巧技法上勇于尝试和创新。在表现形式上尝试不同的表达,在提高艺术创作素养方面更是无法取代的。
一、野外写生资源与教学目的
回顾美术的发展历史。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当代所有时期的绘画作品,都无法离开基础性的造型训练手段的写生。无论是人物、静物或者是自然风景作品,都是建立在写生的基础之上的。野外写生不论在美术教学结构方面,还是学生个人绘画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1.高校野外写生的目的
野外写生课程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尤金•布丹认为实地作画才能捕捉大自然鲜活灵动的生气,这是关在画室闭门造车所达不到的效果。野外写生比室内写生更为具备的优势就是它具有变化丰富的自然环境,相同的一处景观在不同的时间点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令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野外写生的训练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提高对色彩的认知和表现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绘画材料的属性与使用。
此外,在进行野外写生的同时也能直接接触社会人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提高观察能力,使学生的创作理念和思维方式发生微妙的转变,而这些在以后的艺术创作当中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绘画者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这些都源于对大自然的深刻接触和体会。合理时间、合理资源中进行野外写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取景构图能力,色彩的表现能力以及掌握绘画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使物象感受和体会更加深刻,进而使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有所提升。
2.野外写生资源与教学意义
地域自然文化面貌下的野外写生具有的独特艺术内涵及意义,它充分表达画家创作的情感因素和流露出的价值观,发掘户外写生创作中的地域气息和文化精神。绘画者在野外写生中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人文、自然特点、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资源等特征,描绘具有独特情感表现形式和自身绘画语言的作品。将艺术创作融入地域文化特征,走自己的特色的艺术创作道路,形成具有自己文化符号和文化认同感的写生作品。
选择合理的写生资源的野外写生教学,是美术院校写生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合理写生资源对培养学生在特定时间色调的把握能力、创作意图、对各种造型、色彩因素进行取舍方面起到积极性作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目的性的选择资源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外景写生的适应能力,快速地解决色彩问题及培养学生绘画语言表现能力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另外,野外写生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更加直接真切,它能够进一步准确的反应学生的个人审美思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对于个人艺术素养和对绘画艺术形式的提升上,野外写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地域性风貌及文化特色,对中国艺术创新的推进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野外写生资源的选择
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自然风景资源,各地区的物象造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体验是创作的基础与源泉。野外写生资源并不是一定要选择名胜古迹、山水秀丽之地,应因材施教,合理地、有机地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绘画基础来选择适合学生们写生的地方,尽可能的运用纯天然的环境题材和社会文化题材将课程多样化,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科学化精神,灵活选择野外写生资源。
在写生课程前教师应考虑低年级学生宜选择一些形象不复杂、色彩关系明确的景物练习,根据学习的要求与进度,去寻找合适的资源来写生。选取绘画景象时应多选择含有远、中、远近的风景写生。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视平线所在画面中的位置,更好的掌握色彩由于多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以及规律。而高年级外出写生时可大胆选择形态比较复杂、色彩丰富的景物进行练习。可深透体会、探索、思考,把自己喜欢的题材加以表现。
在野外写生资源的选择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基础练习,还要考虑表现内容的广度和现实生活中感受性、写生活动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以及考虑个人的审美情感因素,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深入了解艺术创作形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写生表现能力。
因此,野外写生教学应积极开发野外写生资源,鼓励让学生走出画室,感受大自然,将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与此同时,野外写生时应多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场景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三、高校写生课程的实施情况
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野外写生是属于一门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属于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体验、提升自身自然环境写生能力的重要的途径。通过野外写生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当今大学美术教育中室外写生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高校野外写生课教学概况
野外风景写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魅力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目前,在国内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野外风景写生课程,并且涵盖各类的美术专业,这是因为野外写生课程对大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野外活动中更好的体验生活,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所以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约有一到两次次户外写生课程。写生地点基本会选择在风景秀丽、景色独特的山水之地,学习时间大约为二到三周。
目前野外写生课程计划制定,多数采取以教师为主,学生民主提议的方式进行。这种形式有利于教师以专业角度考量,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及领导能力。组织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意见并进行民主探讨,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野外写生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进行示范性绘画,再让学生直接对景物写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构图处理方式及色彩的应用,促进学生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察力及色彩表现力。但是由于写生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实施情况,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
2.野外写生课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风景写生作为一节实践性课程,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如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野外写生课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是教师应该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问题之一:是学生用摄影照片代替写生,在野外风景写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教学理念趋于功利化。有些写生课程设置不再是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而设置,而是为了写生而写生,这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写生课程的学习目的。有些学生往往拍几张风景照片草草临摹敷衍了事,使用摄影照片来代替用眼睛观察自然的过程。教师允许这种学习方式,会助长学生投机取巧的想法,失去室外写生的价值意义。
问题之二:是教师无目的选择写生地点,写生课程变得日渐形式化,甚至对学生的情况与写生地点情况不了解,教师所做的任务仅仅是将学生集中带到写生地点完成教学任务。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在该课程中并没有因材施教。当今我国美术高校设置的写生课程的资源要求与课程教学过程,基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单一的审美标准选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忽略了地域特色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影响了野外写生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进程。
问题之三:是写生课程中忽略不同天气的写生作用。由于写生基地存在着不可控制的灵活性、随机性,学生往往对雨雪天气、早晚天气等时间采取了回避态度,或者在长时间等到舒适天气,或一整天寻找写生地点,忽略了发现写生风景存在的偶然性,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写生表现能力,又耽误学生时间,往往事倍功半。
四、高校野外写生的教学实施
野外写生课程是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必须经历的训练,也是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合理的安排与实施野外写生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野外写生资源是丰富的,但须合理开发利用方能最大程度体现价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专业能力与领导能力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关键。但如何才能让内部资源达到最佳效果是值得探讨的。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在教师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其领域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并且具有丰富的野外写生经验,三者缺一不可。其次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应当合理。野外写生的地点面积不是室内教学能够比拟,要考虑到教师的照顾范围,比例过大必然影响教学质量,但比例过小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根据以往带队经验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在5-10:1为宜。如果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可以借此让年轻教师加入协助,分担压力的同时也可以积累他们的野外教学经验。另外,我们在策划写生课程时,应考虑学生的年级及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让学生在经济适用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写生资源。
教师在写生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针对性,着重注意学生在观察、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学生写生时表现出的个性要进行辩证分析,对正确有益的部分要充分鼓励与进一步指导,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及时引导。写生教学实施期间,建议每天结束后都进行当日总结,进行个体及比较方法来点评。写生课程全部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写生成果进行评估,分为开写生评估画展、风景自主创作等方式,及时落实教学成果汇报展。
现如今,野外写生课程对美术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给学生带来更多观察事物及发挥想象力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创作信息,了解创作素材,了解物象的生动形态。野外写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多样环境,对于自然事物的观察、探索、发掘、感知,最终都将成为画面中体现出来的独特语言,这对促成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总之,深入的挖掘野外写生教学的内涵,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现阶段,野外写生教学已经成为大学美术专业不可缺少的艺术实践课程。它让学生在描绘自然物象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感情,面对面的感受自然,这对学生提高自然形与色的归纳以及概括能力的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并且学生通过对自然景物形态的审美判断以及画面结构与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升自身的个性艺术表现技能和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大学野外写生课程通常也是教和学的相结合,其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学习、彼此促进的过程。教师在野外写生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教学示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物象写生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写生资源的实际环境出发,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增进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摸索和思考,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并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