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MOOC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27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互联网+教学模式

李 嵘 (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610000)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反映学校教学形式固化和课堂知识没有与时俱进,传统式、封闭式、守旧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招聘单位及社会各界对高校教育的新愿景。古板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运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以及以被动式的执教思想都与时代格格不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互联网运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在当今国内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和普及,开放、共享、互动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成为可能。从网上授课到微课堂,以及现在最新的MOOC(慕课)模式,都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新趋势。目前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摩拳擦掌,展翅欲飞,纷纷开设在线教育平台,创造自己的MOOC课程。

在高校中,MOOC课程开设可分为两大板块——MOOC公选课程和MOOC精品课程。

第一板块中,普通公选课程可利用“网互联+”升级为公选MOOC课程,使公选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加优化,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公选课程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备,公选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改变学生只看重学分,不重视技能的态度,浑浑噩噩学习的不良心态,实际提升公选课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大力发展高校精品MOOC课程建设,着手打造特色教学团队,尤其是新型教务评价体系,是“互联网+”的教育思维运用核心。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不避讳外聘专家的加入,着力发现培养本校人才,双管齐下塑造特色教学团队。在深度挖掘校内外精英教学团队的同时,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优势可研项目,结合校际交流,建立起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库。进一步实现与外校合作共享课程资源,实现大数据共享的局面。

在教学运行中,学、教、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新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适应“互联网+”思维,使其简便、快捷、科学、高效的为教学服务。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质量管控、课程奖励、专业学分成绩、教师评分等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在适应“互联网+”的新教育环境中,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打破学科死角和专业限制,提升积极性,激发兴趣,在平等、高效、方便、快捷的新平台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和对社会有用信息,让自身收益。综上所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学为载体、以质量为指针的新型高校教学体系。

第二板块中,利用“互联网+”,以学生为核心,建立符合高校学生特色的资源共享新型课程平台,设置更加合理、科学、均衡的MOOC精品课程。既摆脱了传统教学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依赖性、守旧性、局限性,又改变平常教学中,单一、不平衡、顽固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不同学科的学生参与进不同的专业学习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听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和意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上也敢于进行新的尝试、新的创作、新的突破,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十九大的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的特色,符合大众的要求,将特效性、针对性及科学性融为一体。

以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包含了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影视拍摄、后期特效剪辑合成等多个专业。学校可以通过MOOC课程平台发布教学任务,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项目组进入课堂。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打磨每个细节,强强联合,分工合作,使单一课堂教学转化为项目组课堂教学;单一学生授课转换为多专业学生联动;独立点式课程转化为多点集成式课程;传统教育思维向 “互联网+”教学思维转变。通过MOOC平台打破专业壁垒,串联知识,拓宽授课覆盖面,变单一课程为联动多专业课程,最大实现课堂教学模拟实战设计一条龙的操作流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时效滞后、实操受限的局面。

在十九大的时代要求下,互联网的运用范围日益广泛,所发挥的能量日趋巨大,“互联网+”所迸发的扩张性和能效性都已在各个行业展示的淋漓尽致。把握“互联网+”在教育这个时代大潮的主角地位,利用MOOC平台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对培养出符合十九大要求的新型人才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五六年来,有关大规模慕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受到广泛关注,参与试点建设与应用的高校不断增多,课程数量迅速增加,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地区高校与边远地区高校、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青年教师与中老教师在认知水平、参与程度、建设力度和发展进程等方面差距悬殊。以试点建设促普及深化是国家层面的既定政策,但由试点走向普及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需在认清现状,厘清问题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理论发展与实践改进。

首先,从主观能动性上来讲,很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改革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是不足的,甚至感到恐慌和抵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不足,拒绝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导致很多事情难以推进。

其次,信心不足。信息技术的到来,各领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比高等教育要广泛得多。而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人才知识密集的系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动力和运用的信心都不足。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不会用、不敢用,而现在的政策体系对他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措施还远远不够。

再次,技术不稳定、不成熟。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实际使用程度不高,技术不够完善。

最后,缺乏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是困扰国内慕课建设核心问题之一。欧美国家的慕课建设主要靠互联网资本和风险投资资金驱动,国内外慕课在发展路径和驱动机制方面的显著差异使得国内高校慕课发展所面的临挑战更为严峻。高校在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及教学应用任务等方面承担着很大的压力,高校慕课建设是各方面合作的产物,众所周知,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各个方面,包括大学附属机构及互联网产业资本的投入,大学财团、课程推广由企业采用商业化方式运作。

针对这些困难和担忧,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和改善。

第一,国家教育部在2003和2011年分别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转型和升级,构建起了以国家、省、校三级为中心的精品课程体系。

第二,学校建立和完善慕课的学分管理制度,推进慕课学分认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树立典型。多选取省市和高校作为示范点,树立标杆,树立典型,推出一些课程合作联盟的先进经验,这项工作目前在做,今后也要继续做。

在国内,随着慕课技术内在缺陷与外在不足的逐渐显现,人们对慕课的认知开始趋向理性和客观。高校MOOC课程的教学探索、实践改革,点燃了不同学校思想观念的变化,应对十九大提出的新形式下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新的要求与期盼,使学校更好的适应新时代需求,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开发新时代的技术,以更加积极、便捷、完善的新姿态投身到教育的改革大浪中来,不畏惧、不害怕迎接更难的挑战,在时代机遇中奋勇搏击。MOOC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改革已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善,促进了学校、老师、学生对自己也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计划,无形中迫使学校在新模式下摸索创新出符合高校教学的新型模式,也推动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和技巧,以便更好的适应学生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除此之外,通过“互联网+”订阅课程,在线授课,精品MOOC课程实效转化率大大提高,将使更多的校外人群受益。它是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的有力支撑,对于高校自身品牌形象塑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总之,主流观点趋向于认为,慕课理念和技术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生态体系,拓展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空间,使多种新兴教学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互联网+教学模式
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