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美意识在素描教学中的培养

2018-01-27郎光臣云南工艺美术学校6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素描绘画意识

郎光臣 (云南工艺美术学校 650000)

何为素描?简单来讲,素描就是用黑白灰无色系的线条,朴素的描述自己所见所想的一门绘画语言。 因而,素描本身作为对描绘对象的表现,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每一件素描作品都应是借用基本的描绘基础,来表达我们对描绘对象的直观印象,它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双重审美观念。每一个人看待世界的眼光都是不一样的,同一描绘对象碰撞到每一个学生的点也是不一样的,而学生的这种主观认识又势必会渗透到其素描中。因而,素描教学在交给学生基本的绘画准则、规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生学生的审美品格,挖掘学生与绘画对象的碰撞点,使其放大、发挥。也唯有这样的素描作品,才是真正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一、素描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追求“美”的本性。生产力不断发展,简单的蔽体之衣、裹腹之食、休养之室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装饰性的东西往往更能增加蕴含在商品中的价值,这是与人们的审美变化密不可分的。但随后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使人们从对神的敬畏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关注于人类自身的人性、精神与社会的东西,艺术家在艺术上的表现因审美态度的不同也呈现不同的面目。技巧上的完美和优雅是缺乏的,难以创造出所谓美术作品,美术作品不是对“我以为”的再现,也不是空想式的描绘,而是直接的、不参杂感情的记录,以空间为基础的中创作者的情感和思辨的直接表达,约翰•格雷厄姆曾如是表述。这也即是说,艺术并非繁琐精美而毫无灵魂的技巧的堆积,也并非传统的写实再现,一件合格的艺术作品,是画家真实而直观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作为对描绘对象简单的刻画勾勒,直接的表现手法使素描学习者在观察、描绘对象的同时就已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理解,因而他的审美品格也就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素描作品中。同样正是因为如此,素描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基础技巧、基本原则之外,更应注意对学生个性化审美意识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素描技巧规律的同时,找寻素描对象对自己的直接感受,抓住素描作品给自己的每一丝情感与震撼,并将其倾注于作品中,最终做到在这样的素描练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描审美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对作品内容的驾驭能力。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以从单单以技术、机械、刻板的客观展示中逃离出来,转向自己的内心,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也只有这样,素描才不仅仅是对描绘对象简单的客观写实再现,而是使对象拥有灵性,是其真正意义上的重生。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素描并非是只重视人内心审美的表达,唯有在将绘画技巧转化为朴素的直接的感受与表达时,运用技巧于无形,使观者沉迷于画情而不见技巧时,素描的教学才能蜕去刻板的、纯客观的照片式描绘,回归艺术作品本身,人的内心,来进行艺术创作。

二、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从当下美术教育现状看来,我们的素描教学还是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考的制度所特有的刻板性、标准性、现实性,使学生必须要接受单一的、标准型的写实素描训练。当下艺术院校招生多用写实方法为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强调技术技巧的重要性,在这双重规制下,学生对素描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客观,教师灌输给学生的一条条“精确细致”到无以复加的描绘写实原则,把学生的思想和审美意识限制在了条条框框中,虽然每个学生都在很认真的练习、刻画,但没有情感的作品却总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因而,在保证学生对客观物体的描绘写实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的同时, 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打破学生在素描造型创作理念中的局限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素描中审美意识矫正,挖掘不同学生的不同认识与观念。

具体而言,我们有必要从素描的各个方面逐步解放出学生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直观意识,一张成功的素描作品,无需太多繁杂的装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对描绘对象的直观感受,即学生与对象的审美共鸣点。其次,要训练学生在技术处理时,投入自己对客观描绘对象的认识和思考,以心观物,以手执笔,以笔画情。最后要强调“真实”,艺术最忌走向极端:一是无心无情,而是无病呻吟;无心无情则毫无生命气息,无病呻吟又显矫揉造作的。艺术必须是思想和感情的真实表达,由此素描教学也应围绕“真实”进行,坚决贯彻“真实”的审美意识。

三、素描教学实践中审美意识的训练

为培养真正的绘画人才,在学生已经形成素描绘画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下,教师有必要对于学生的意识和判断力的差异性,来开展有针对性的素描基础教学训练,来走出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刻板框架。使学生在素描的基础课程中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一)明暗对比训练

素描中的明暗关系是素描独有的色彩张力,即素描中的色彩感,我们通常认为的素描的颜色缺乏,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式的“误会”。中国传统画技中向来以“墨分五彩”为重要表现形式,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记载“运墨而五色具。”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看似单一的墨,在浓淡重轻的不同运笔下,晕染出厚重、朦胧、清新、自然等无限的意境创造可能。而以单色调为主进行创作描绘的素描创作亦如此。

课堂训练前,教室可以先分析中外优秀作品中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明暗层次,使学生明白如何在画面中运用明暗色调,如何借助明暗色调进行情感表达;第二,利用具体物象做明暗色块间的区分描述联系,培养学生的直觉效果、敏感度以及如何精确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的能力;敏感度和如何精确运用绘画技巧来表达情感和思维;第三,通过以具体生活、通俗场景和自然风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鼓励学生利用想象力来探索明暗在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上的可能;最后阶段,以学生自主创作为主要内容,以抽象的方式来完成明暗对比训练。

(二)材料使用训练

材料的运用和使用方法一直是中国传统素描教学的一大空白,同时材料运用的教学也不完备。如何能让学生在素描教学训练中建立学生对材料使用的框架:如何运用契合的材料,如何通过合理的媒介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更凸显主体,表达情感,传递自己的审美感受是一大重要环节。通过材料的材质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对于常见事物新鲜审美方式,培养其审美意识,在生活中自发自主的去发现灵感。

课堂训练中,首先让同学自由在课上分小组讨论,对于自然中常见的各类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做材料形态阐释,并每人抒发自己对该材料的审美感受和思维体验;第二,利用逐条命题的方式,以学生整理好的材质,让学生依据不同材质的物理特点综合拼贴,进行艺术创作,以具象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为接下来的训练奠定基础;第三,使学生默画预先分类的某一材料;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主选择小组展示方式,挑选适当的材料进行表达,自由创作想表达的内容。

(三)个性创作训练

学生的个人素质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活文化,成长背景和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计量的。对相同事物的看法、审美理解和联想思维也是林林总总,各有不同。教师在面对如此差异性的群体,单单用固定死板的模式来达到注重个性思维,真实表达的审美课程教学目的的完成已经跟不上当下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如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来达到学生艺术审美的完整教学,帮助学生以自身特点为依据建立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已经成为当代素描艺术教学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瑞士画家伊顿曾在其初级教学课程中将学生分为理性的构成表现型、自然的印象表现型、精神的自我表现型三种类型,并根据个人特点、心理状态、情绪方法的研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才能和天分。在布置作业时伊顿同样针对三种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程作业,并最后布置一道能将三者的思维特点,情感方式联系起来的综合大作业,使学生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综合发展。通过有效率的作业帮助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审美意识。同时他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发现美和生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情感表达的自由化,把审美艺术同人联系起来,同人的内心联系起来,强调以充沛的情感为动力,适当的表达方式为媒介,使各个造型因素达到完美的平衡,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风格特点。他的理念对当下的艺术审美基础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要从基础教学课程开始不断深化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达,并在日常的练习实践中加以摸索、运用及掌握;其次,对于因不当引导而导致审美意识缺失、麻木的学生单独设计作业、采用个别辅导的手段,使其走回以运用真听真看真感觉为表达基础的审美道路上来。

四、结语

在素描教学中注重于培养审美意识,强调审美意识和而不同、多点开花的观念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一旦明白基础素描与艺术审美之间的联系,并主动去寻求拓展这种联系,那么任何一张素描都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主观性。 就能主观的去拓展绘画的意义和现实价值,从而运用于以后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去。

素描教学法的研究是一个“见山见水”的事,教师不可能长期不变固守老一套,因循守旧,只使用一个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许多方面的许多问题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就要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矫正。 这是一个变的动态平衡,而审美意识和审美辨识能力是不变的标杆。

猜你喜欢

素描绘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武汉素描
素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跟踪导练(一)4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凡·高的早期素描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