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视觉传达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中的模式
2018-01-27杨天舒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121000
杨天舒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121000)
成德营 (锦州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21000)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教学中推行的必要性
首先视觉传达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制作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作品。所以对于设计作品的评判标准要有所改变,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本身,还要适应不同群体的对于设计的需求。学生想要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就需要深入实践当中进行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设计审美与实践能力,而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创新实践教学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而更加顺利地实现转型。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校学习期间找到方向,从量变逐渐发展成质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产业需求和产业导向,在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中,能够更好得使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相结合,也为毕业后致力于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二、在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教学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一)协调发展多种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以点对点模式进行经验传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为目标。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长期被视觉传达专业所用,只有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以多种教学模式为基础,才有可能实现产教交融、协同育人。
首先,对学校内的教学模式转为工作室形式,学生通过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再进入工作室了解和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前期的市场调研、印刷工艺及材质、包装结构及材质、广告制作的要求、企业形象策划等内容。在工作室的学习之中接触实际项目,在课程讲授中熟悉材料、设备、工具,并且进行合作式的实践模式,通过设计市集、网络途径进行销售,从而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在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实践技能,并且最后使设计本身产生了经济价值。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得将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指导,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引进企业中的设计师进入课堂进行指导、辅助工作室建设、进行项目实训。学生也可以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而走入真实的设计情景,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通过工作实践的形式转化为专业技能。
第三,在校内推行导师制教学。通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设计专业各学科的内容与方向,并且具备基础的设计能力。再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想要跟随的不同专业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则按照专业发展与个人研究方向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以此指导学生进行产品与项目实践,从而实现项目化教学。通过企业现有的项目开展实训和实践,以此作为教学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最终的项目需求即教学目标。
(二)多元化发展师资建设
就当下高校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后,我们可以看到较多的教师都普遍来自高校的直接输送,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性的指导相对较弱。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教师通过到设计公司进学习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并且加强对制作技术、运作模式和生产流程的深入学习,从而为在教学中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聘任在企业中具有丰富设计经验与较强实践能力的设计师到学校,通过新鲜血液来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达到真正的产教融合。为使产教融合更加顺利地在教学中推广开来,还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要加大课程中的实践课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参与课外的实践实训,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自由,让他们的创意与设计真正与市场接轨,变为产品,从而对产业发展给予助力。
(三)推进“一站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的视觉传达专业存在着严重的产教脱节问题,究其根本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各大院校都在争相建立实训基地,但对于其利用程度并不如人意,还有很多实训基地仍未有企业的进驻与合作,大部分的实训基地都是在培养相关专业的实习生,产教融合程度不足。在视觉传达专业中对实践学习的评判标准缺乏合理性,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轨现象,并且没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这些问题使得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无法体现其目的、意义及价值。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正适应了现下对教学转型发展的需求,学生成为企业创作的来源,教师则通过指导进行深化与指引,从而使得学生的作品变成具有生产销售价值的产品,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中推进“一站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创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
首先,产教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由于传统授课模式是填鸭式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相关的专业内容与知识。通过产教融合,企业逐渐走入了高校,使学生有了更多机会亲临具有专业性的课题项目,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同步提升。例如在进行网页设计和广告设计课程时,通过与锦州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将企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老师带领学生亲自走进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全面了解企业经营重点、业务范围、项目流程等,与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企业宣传的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全面参与企业营销、设计推广等具体的操作环节,并且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项目训练,更好地检验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其次,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生从客户心理入手,更早的了解受众需求。广告设计公司是大部分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场所。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够更早的脱离学生阶段的状态,顺利地过渡到适应社会的心理状态,这为更多实习生以及毕业生走入社会和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要求高校教师要根据现有的学生能力和公司的不同需要开展互动式教学,要以专业的态度,带领学生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去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根据岗位公司要求的不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第三,产教融合有助于高校与企业的多方合作,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在面对高校和企业时,我们应该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判其各自作用和价值。不能认为高校教育一无是处,应该意识到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理论研究是处于相对理论层面的,但对于具体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中的实践性学习和锻炼也检验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状态,我们应该通过市场的需求和反应来评定学校与企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所起到的作用,三者之间各不相同又互相影响。良好的校企合作给学生的开放发展创造了空间和可能性,让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生,可以拥有一个相对积极且自由的个人实践与技能发展的空间,并由此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在企业提出的项目命题中,学生的设计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有客观的需求进行限定,这使得设计脱离了传统的模拟训练,更具有实战型也更具有现实价值,因而也提高了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也通过真实项目给一些优秀的学生以可观的现实经济回报,实现了多方共赢、资源优化。
四、结语
在教育转型的大趋势下,我们确实应该反思如何将实践与教学并重,对教学进行实践性开拓,摆脱以往只重视结果,轻视对学生能力提升和培养的状况。各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也离不开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看到了视觉传达专业所面临的状况,也剥茧抽丝的从中梳理出面对的问题,希望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使视觉传达专业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乃至实践教学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