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以微信、微博为例
2018-01-27河南大学外语学院475000
袁 方 郑 昕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475000)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新媒体”一词越来越多地跃入大众视野,而对“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李兴衡(2016)在其论文《新媒体的定义及传播形式研究》中,综合分析了2008年至2015年期间各界学者们对于“新媒体”的阐述与界定,并给出了一个定义:“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和现代通信技术,使信息传播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使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这三种角色不能再被严格区分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这一定义可看出,新媒体是一种开放式的传播方式,形式丰富多样,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在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改变的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也深刻影响着外语教育教学领域。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的通讯手段允许教学地点移动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课程,也可以实现课堂互动;教学成果的验收也不再拘泥于纸质作业,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手段实现。新媒体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课外辅助教学资源,许多应用软件具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并能够通过测试等手段得到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还有大量的外语阅读材料可供分享,为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扩大、语言文化了解提供了丰富素材。
在众多新媒体手段中,微信是我国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普及率最高的传播媒体之一,它作为通讯手段、社交网络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公共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与自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使知识的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微信的出现,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陈佳,2015)。同样占据主流媒体地位的新媒体还有新浪微博,微博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平台,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协作性、多模态性及群体性等特点(黄光芳等,2015)。无论何种语言,都会随着时间改变和更新,会不断出现“新兴词汇”“旧词新解”等情况,微信、微博的普及可使外语教学不断与时俱进,可以使师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科动态,阅读最新的相关著作,并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资源。新媒体技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和学开始转向电子化、数字化,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以微信、微博为例,从这两种新媒体手段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二、新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通过移动新媒体可以便捷迅速地实现海量信息的资源共享,加深师生交流,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和学生都能因此而受益。
首先,就教师而言,从备课到授课再到听取课后反馈,新媒体的应用已经深入每节课的方方面面。
因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外语教师能够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准备课程。例如,在准备例句时,用传统的查字典的方式搜寻到的例句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相对较为陈旧、不适应时代潮流的句子,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通过使用外文网站检索该词汇等手段,可以从最新的微信、微博等处便捷地收集例句,因其和社会热点相关,能极大地因其学生的兴趣,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刺激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联想以及创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专业的微信公众等途径,较快地获取专业前沿学术动态,自我提升,并将前沿信息应用于课堂,加快课堂知识更新。
在授课时,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新媒体来拓展课堂宽度。通过网络尤其是微信、微博等途径可轻易获取各类外语类的影像音频等资源,例如“TEdtoChina”在新浪微博于2018年5月25日推送的“为什么你锻炼起来比别人要难”,通过每周一次或者多次播放类似拥有积极正面影响的视频音频资料,不仅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外语听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上进行公开更新的专业知识内容,如网易公开课等同步到课堂教学中,优先于传统媒介下课堂知识更新(宋晓萍,2018)。新媒体的普及还能实现课堂的多样性。
在课后,教师通过新媒体可以方便快速地将校内外开放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过程跟踪、学习资源推送、在线交互、学习评价,构建一个融互动、体验、共享的移动学习环境(朱杨琼 ,2016)。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等途径不定期向学生发布有助于学习的公众号推送文章,或是博文等。或者教师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发送音频视视频信息、图文消息等,让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随时随地接收学习资料,有选择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后自主学习。由此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快捷地资源共享,加大课后学生对外语的语言输入。
就学生而言,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
除课堂之外,学生传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图书馆,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图书馆信息共享共间也得以拓展,通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咨询,使中外文文献资料的查找咨询服务更加便捷。
除此之外,新媒体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加强应用交际能力。例如关注外语类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提供学生更多接触外语的机会,专业学习类的外语公众号可以巩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娱乐类的公众号,可以拓展学生对外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法、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的理解,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通过加入外语学习的微信群,能为让学生融入真正的外语语言环境中,在闲聊中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和语言应用交际能力。
另外新媒体可以加深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使用微信群或者教师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进行问题咨询,实现学生和老师一对一的讲解答疑。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进行个性化学习内容检索、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间互动交流的广度。
由此通过新媒体可以实现外语学习的随时化、随地化,延展和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起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使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以及正式学习的强力支持补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新媒体对于教学不利的因素
在网络信息爆炸增长的今天,信息的碎片化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微信、微博、手机应用软件等新媒体传播出的信息,为满足传播的即时性、多元化、广泛性等需要,往往呈现出零散、相对独立的特点。
对于学习来说,非线性的碎片化信息目前适用于浅层学习,不利于深层学习的知识体系建构(陈琳等,2011)。许多外语类的微信、微博都提供有“每日单词打卡”、“每日一句”等服务,旨在让学生在词汇、句法等方面有所积累,但这种学习方式所习得的内容相对孤立,尤其是对于一些拉丁语系的动词,因为有复杂的语法体系,独立的单词记忆对语言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
通常在评价一种语言教学的基础教材时,会引入“知识系统化”的概念,即该教材的知识结构构架是否清晰,是否依照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编纂,这不仅利于教师教学,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而微信、微博带来的碎片化学习内容无法整合为系统的知识构架,这对于外语基础的建立是不利的。
四、结语
教学一直以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新时代、新环境。从总体上来说,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但信息传播的迅速和广泛带来了信息共享的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质量不等,真实性辨别困难,来源难以追溯等问题。分析这些媒介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并规避一些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