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精神:夏卡尔及其作品的美学思想探究
2018-01-27吴雨佳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116023
吴雨佳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116023)
马克•夏卡尔,1887年生于俄国维台普斯克小镇,犹太族人。他的艺术以丰富的想象力,绚丽的色彩和浪漫的情怀而著称,被誉为“梦的诗人”。他开创出独特的绘画视觉角度及艺术风格,他用梦幻式的意象揭示藏匿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童话片段,用充满抒情性的精神气氛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孤独、乡愁、爱情、传说,在真实与梦幻的转化与超越中,他想要到达的终极目标是自由的精神境界。
一、自由的审美符号——“漂浮”、“飞舞”
夏卡尔的画中反复运用了“漂浮”、“飞舞”的符号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飘逸的审美特点,展现了极度欢愉的高峰体验。马斯洛曾这样描述“高峰体验”——“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1。
《生日》是在1915年7月7日夏卡尔生日那天,他的未婚妻蓓拉提着蛋糕,拿着花束来画室见他时,他感受到巨大的喜悦和幸福而创作的一幅作品。整幅画的色彩丰富而明丽,色彩和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裤子的黑色与绿色的上衣、礼服的黑色与地毯桌布的红色等强烈色彩的对比相配,营造出一种温暖、热情又充满爱的氛围。画家让自己飘在空中来表现溢于言表的陷入爱情的幸福和喜悦,他甚至都没有画他自己的胳膊,我猜想他是不满足于用臂弯来拥抱蓓拉,他要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去拥抱和环绕他的爱人,所以在构图上,他和蓓拉构成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轮廓,展现自由舒展的人体美。他运用奇幻的超现实手法表现了一个有关生日的梦境。“漂浮”和“飞舞”的绘画符号呈现出飘逸的审美特点,飘逸的文化内涵是精神的自由超脱,体现为人的物理生命和宇宙、精神生命融为一体,他在此刻的高峰体验中感受到了浑然一体,合二为一的完满的自我感觉。
夏卡尔当时就处于这样的时刻,他自己也曾在自传中说:“我只要打开窗户,爱、花还有蓝色的空气,就会随她一起飞进来”2在这样迷狂的高峰体验中,会丧失时空的感觉,所以夏卡尔想用肉体脱离重力的限制,摆脱空间的局限,漂浮在空中,所以他想要让时间停格,想用画笔迅速记录下这个幸福的瞬间,这个灵魂与灵魂相撞击的神圣时刻3。这时候,“漂浮”、“飞翔”这符号就不仅限于表达爱恋的快乐,而是成为一种超越现实,放怀宇宙,与万物同在、契合的欢愉的完美象征,成为了体现自由精神的审美符号。
二、自由的境界呈现——庄子之“游”和夏卡尔画中呈现的自由境界
在分析夏卡尔的作品的精神内涵时,我发现其运用想象、梦境创造的理想世界与中国道家庄子“游”的思想有着相类似的意趣,都体现出通过审美的超越探求生命自由的意向。
“逍遥游”是庄子自由境界说的核心和宗旨。庄子之“游”是理想、幻想之游,是精神的神游,“游”的对象是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是摆脱具体物象的限制,打破形和物的桎梏,达到的最大程度的心灵自由的境界。“所谓‘逍遥’,就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由于这种自由主要限于心灵或精神领域,而不是现实的社会自由,因而被称之为境界。”4庄子构建的理想世界是在其感官感觉及其印象的基础上通过主观想象而形成的,并将这样一个自由世界当作本真的世界和世界的本体,“游”的境界是超越主客二分,超越自我与万物,超越现实与理想的自由本性和人的本然状态的复归。
夏卡尔画中“失去重心”、“飘在空中”、“翻转倒置”等艺术符号体现了摆脱现实束缚,追求自由的境界,实现美的超越与复归。《我的故乡》是夏卡尔受到当时立体主义、野兽派的影响创作的一幅表现乡愁的油画。画面构图自由,不遵循严谨的物理规则,打破空间秩序,割裂常理的联系,或许这样的构图也是他的自由意识的不经意的流露。在这幅画里,他运用强烈和大胆的色彩:白色的眼睛、绿色的脸庞、鲜红色的背景以及远处的黑色,这饱满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醒目而又热烈的力量。他通过交叉和重叠的景象,描绘了一个他心灵中的故乡——“我”与大母牛亲切地面对着,母牛的眼神纯净慈祥,让“我”的心灵瞬间镇定和安宁;背景是典型的俄国农舍和教堂的塔顶,那是“我”魂牵梦萦却再也回不去故乡;在大牝牛的头部画着一个挤牛奶的妇女,“我”与牡牛的中间有一个扛镰刀的农夫和一个倒置的妇女,村庄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谐相居。夏卡尔用浓郁的感情创作这幅作品,同时一种赤子情怀的天真与浪漫洋溢,让我们在荒诞的画面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情。这是夏卡尔在艺术创作中重构的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又复归本然的理想中的故乡,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依、人与自我精神自由统一的审美理想的空间。这跟道家自然观追求无己、无待的自由自适之道和求自然得天趣的美学品质很相似,他们都同样指向绝对的精神自由境界。“逍遥游”是庄子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方式,“飞翔”是夏卡尔追求美的生命姿态。
三、自由的生命本体——童心
无论何时都保持与生俱来的本真,这是夏卡尔一生所虔心信奉的,也是他思考个人纯粹的思想来源。读夏卡尔的作品就像在读一本童话书,一本描绘现实又超越有限的童话书,一本将苦难化为大美的童话书,一本让心灵找回本真的童话书。夏卡尔画中自由精神的生命本体是童心。正是因为夏卡尔拥有一颗纯粹的童心,他才能在现实的苦难上作诗作画,在战乱、屠杀、血腥、绝望的现实土壤上创造出一片精神和灵魂自由的乐土,并在此境中找到本真的自我5。
夏卡尔一生带着梦与爱流亡,只凭一颗纯粹的“童心”将现实的人间苦难转化为心灵的诗意栖居,实现对自由的超越与心灵的复归。夏卡尔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国内革命、纳粹屠杀犹太民族,经历了妻子蓓拉的离世,经历了战乱时的流亡,所以他的艺术并不是虚幻而是生活,他的艺术是心理的写实,是他内心世界的铺陈,他所描绘的不是物体的外观,而是内心的感受,他自己也曾说“我的绘画是写实的,是对我内心形象的铺陈。不是梦幻,而是生活。在我内心的世界,一切都是现实的、恐怕比我们目睹的世界更加现实。绘画对于我犹如一日三餐那样必不可少,绘画就像一扇窗,穿过这扇窗我飞向了另一个世界”。 夏卡尔用梦的幻想性和爱的主题传达着他面对生命苦难的态度以及人类对幸福的终极追求,他用寓言似的形象、梦境般的场面、童话般的抒情最为真实地保留了每个人最初真实状态,那最令人怀念的童稚。
四、结语
夏卡尔是流浪的诗人,是游离于众多流派的牧歌者。在夏卡尔的一生之中,他受到如莫奈、勃拉克、马蒂斯等多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技法的影响,创造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母题和语言,最大限度地从符号组合、空间重构和色彩运用之中释放出了画家的主观意志和自由精神,为人类贡献出了感人肺腑的佳作,他在艺术创造中的独到见解和自由表现力也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画家。夏卡尔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构思奇特,色彩大胆丰富的绘画作品,更是一个充满了爱以及童真的精神世界,一个回到自我、回到完整的时间空间跟自己独处的自由境地,他用自己最本真最质朴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艺术,试图用最直接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夏卡尔的一生经历本民族的苦难和辛酸,超越悲伤仍传达着温暖,用爱去超越痛,用美去渡一切苦难,他留给我们的同时还有这样的生活态度,这样审美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和爱的人生。在这个心灵荒凉、灵魂焦虑的时代,夏卡尔作品中表达出的纯真、美好和自由精神仍为现代人所渴望和追求,我们需要汲取爱的力量去摆脱外物的羁绊,摆脱功利心、工具理性的“遮蔽”,找回“童心”,复归到“真我”的本原状态,回到自我的精神家园,进入到人生的终极自由王国,感受天地之大美。
注释:
1.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J].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52.
2.夏卡尔著,余光中译.我的生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3.苏雅娟.简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124-126.
4.王富仁.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J].河北学刊,2009,29(06):39-46.
5.廖瑜,赵继学.在现实与梦境中徘徊——浅析马克•夏加尔绘画的心理动机[J].美术大观,2007(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