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以舞蹈《雀之灵》为例
2018-01-27罗韵洁三峡大学443000
罗韵洁 (三峡大学 443000)
《雀之灵》是傣族舞蹈的经典作品,编导和表演者都是杨丽萍老师。该舞蹈是模拟孔雀形态情绪的舞蹈。舞蹈情节虽简单,但艺术表现力却非常饱满。这部舞蹈作品在传统傣族舞蹈基础上进行创新,极大地发挥了舞蹈艺术表现特长,是模拟动物形态的情绪舞蹈。下面笔者将在对《雀之灵》舞蹈欣赏与舞蹈批评的分析中进一步阐述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一、舞蹈作品《雀之灵》中的艺术欣赏
欣赏舞蹈《雀之灵》可以说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舞蹈中每次干脆的动作定格,从眨眼、张嘴、挠痒、与回头的动作中,高度还原了孔雀生动的形象。杨丽萍的手臂始终是美的焦点,似水波纹一般的蠕动,让人感觉不到这两只手臂还有关节的存在,仿佛每一寸骨头都能活动。观众可以从舞蹈作品中看到舞者通过人体的手指、手腕、手臂、胸、肩、胯、腿等部位的不同动作及变化,以形求神,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孔雀觅食、展翅、跳跃、戏水等种种形态。《雀之灵》的魅力感动了千千万万业内外的观众,单单光靠对孔雀形象的生动再现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在于其为人们营造出了一种“境”,人们可以感受到那是一种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大部分欣赏者,就以笔者来说,在为这部舞蹈作品沉醉的时候,绝非仅因为舞蹈中的某个优美动作,或是杨丽萍老师那流动的双臂。更多的是为舞蹈所营造与升华出的一种完美境界所陶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们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和谐,感受到心灵的超脱、纯真的向往、以及自由高贵的品格。作为欣赏着们一定都能感受到,杨丽萍老师用“心”在跳舞,他完全将自身与舞蹈融为一体,用整个心灵和肢体在于生命作无声的对话,正因如此《雀之灵》才能透出一种强大的震撼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更好的促进了欣赏者对美的享受,更能感受到舞蹈作为一门身心合一的非语言艺术,它带给人们灵魂的对话与心灵的洗涤。
二、舞蹈《雀之灵》中的艺术批评
一部舞蹈作品,既离不开编导精心的设计也离不开舞者精彩演绎,杨丽萍身为《雀之灵》的编导兼舞者,在两方面都做的十分出色。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包含着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雀之灵》作为一部经久流传的优秀舞蹈作品,其中也包含了这两方面的价值。
首先来说《雀之灵》中的审美价值。第一;其审美价值体现在它的创新性上。傣族孔雀舞蹈从一代“孔雀舞王”毛相,到第一位“孔雀公主”刀美兰,经历了由再现雄性孔雀威武阳刚之美到表现雌性孔雀高傲柔媚之美的两次转变,杨丽萍的孔雀舞是在继承传统傣族舞蹈审美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回归,《雀之灵》不再简单地搬用傣族舞蹈风格化和模式化的动作,而是抓住傣族舞蹈内在的动律和审美,依据情感和舞蹈形象的需求,大胆创新,吸收了现代舞特点,充分发挥肢体关节能动性的优点,创编出新的舞蹈语汇,动作灵活多变,富有现代感,生动的将孔雀的形象转化为舞蹈形象,既保留了孔雀的身形性格特点又不失舞蹈动作的艺术审美。除此之外,意境的营造更是作品中最为关键的一笔,它将舞蹈作品进行升华,不仅局限于孔雀形象本身,而是以孔雀为出发的一种更高的精神世界。第二;其审美价值还体现在作品的生命性上。杨丽萍老师曾说过“舞蹈是我生命的需要”,她用肢体表现着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思考和追求。在杨丽萍老师这种身心合一的舞蹈观和沉静、淡泊名利的舞蹈境界的驱使下,舞蹈作品《雀之灵》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摆脱了矫揉造作的外在情感表现,真正反映了民间舞之“魂”。
其次来说《雀之灵》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也是建立在其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的,首先对于这部舞蹈作品中的种种创新,都能为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一个启示,开辟一条新路。其次,对于作品中所营造的意境以及所展现的生命力;作品通过杨丽萍老师身心合一的演绎所传达出的真善美;从孔雀的形象中所散发的高贵自由淡然脱俗的品格;以及由孔雀形象所升华而成的关于人类生命的灵性,这些都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着欣赏者。杨丽萍老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体现在作品的各个角落,她对舞蹈的执着早已超出了一般舞蹈职业者对舞蹈的热爱,她对舞蹈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是为了金钱、名利,更多的是一种对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对生命表达形式的探索,对发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而她在用舞蹈表现她对生命的态度与探索的同时,向每一个欣赏者传达了美好的品格与纯净的信念,更向全世界人们展现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
三、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欣赏”离开“批评”便无法升华,“批评”离开“欣赏”也只是空中阁楼,下面笔者将以舞蹈《雀之灵》为例,阐述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1.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根据上文对舞蹈作品《雀之灵》中的舞蹈欣赏和舞蹈批评,可得出,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任何艺术批评活动都要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两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中的“鉴赏”由“鉴”和“赏”组成,从字面上看就包含了鉴别和观赏两方面。艺术鉴赏首先要经历艺术欣赏,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形成其中关于美的直觉印象,累积感性经验和理性觉察,再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批评,将艺术欣赏活动中的所有的审美接受根据现有的理论加以理性的有逻辑性的描述、分析、评价。例如上文中对舞蹈作品《雀之灵》的艺术鉴赏,欣赏者首先要在舞蹈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把握作品中的舞蹈语汇,肢体动作的特点以及情感的表达,在《雀之灵》所营造的意境中,抓住内心感受,以个人的成长教育背景人生观世界观为基础,形成对作品的再创造。最后在舞蹈欣赏的基础之上对舞蹈作品进行思考、描述、分析、评价,发掘作品的创新点,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其用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就是舞蹈批评,它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的。
2.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总结、发展和升华
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那就必然说明艺术批评是建立在艺术欣赏基础之上的拔高,上文也提到艺术批评就是将艺术欣赏活动中的所有的审美接受根据现有的理论加以理性的有逻辑性的描述、分析、评价。由此就能看出,艺术批评是对艺术欣赏中所累积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觉察加以总结,再在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发展与升华。以上文中的舞蹈作品《雀之灵》为例,作品舞蹈批评中所分析出的关于舞蹈的创新性,就是在总结舞蹈欣赏过程中对舞蹈新颖的傣族肢体语言的把握,将此种把握进行理性的逻辑分类,结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升华了舞蹈欣赏中的经验累积,为舞蹈作品带来价值。所以说,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总结、发展和升华。
3.艺术批评引导、推动、提升艺术欣赏活动
艺术批评不仅能从艺术作品中还原出作者本意,还能引导欣赏者从作品的结构、技术技巧,或者是对作品的想象、联想中创造性的读解出艺术作品新的含义,从而使欣赏活动具有艺术再创造性。欣赏者能在艺术批评中感悟艺术意义和审美意义,透过艺术批评看到艺术作品更多的韵味,在百家争鸣的艺术批评中博采众长,吸收优秀的思维、独到的视角与丰富的理论知识,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对日后的艺术欣赏活动进行更好的引导与提升。
4.艺术批评连接了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
从艺术创作的传递流程来看,艺术批评是艺术创作的后续活动,编导家创作了作品,表演家对作品予以二度创作(有些艺术门类不存在此环节),之后才有接受鉴赏环节中的欣赏与批评。若光有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远远不够,这样作品和观众就难以充分沟通,那么创作者、表演家(有些艺术门类不存在表演家)和观众也难以充分交流。上文有提到,艺术批评是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对其的总结升华与发展,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由此便架起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的桥梁,按照艺术批评对作品的分析和引导,达到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二者的沟通与共鸣。既促进了欣赏者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又将欣赏者的思维分析评价反馈给创作者,促进艺术创作的更好发展。所以说,艺术批评连接了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