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时代发展前沿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01-27

科学中国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准污染物实验室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14年通过科技部建设验收,2015年首次参加评估并获评良好类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环保系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发扬“求真、继承、包容、引领”的学术精神,倡导“自然和谐、厚积薄发”的创新文化理念,紧密围绕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原创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为目标,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开放型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为主要任务,从“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分区理论”“环境基准”“环境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三个方向开展了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为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现在实验室已成为国际上环境基准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验室由25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在实验室的科研队伍中,有院士5名,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其中,1人为国家原“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人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实验室目前有独立或共建2个博士、5个硕士学科点和招收点,有独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室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20多人,博士后50多人。

在多年的发展中,实验室以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及湖泊污染控制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依托多个多功能实验室、大型模拟装置系统、野外观测综合研究站等平台开展研究工作。现在,实验室已得到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CAL)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认可和计量认证;同时,实验室已是3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保护部标准研究所和化学品登记中心的挂靠单位。

在合作交流方面,实验室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设置开放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客座研究生、举办学术会议、国内外学术互访、组织学术报告和专业讲座等,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增强学术研究氛围,培育高水平成果,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同时,实验室与美国EPA、欧盟RIVM、OECD及国内多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在现有工作基础与水平上,近年来,实验室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多项:主持杰青、优青、重点、面上、青年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获国家和部级奖项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出版专著18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ES&T等SCI刊物论文600余篇;提交国家标准、重要咨询报告、方法规范和技术指南52个;获授权专利70余项。

科研成就大展览

紧密围绕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在化学品的环境暴露、毒理与生态效应、基准理论方法学、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的新理论与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其中代表性的进展如下:1.在太湖等重点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规律、水生态功能分区理论以及相关环境要素的质量变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阐述了太湖等我国重点湖泊水环境质量特征与演变规律,为我国水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研究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太湖、滇池等地区污染物多介质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富集放大机理,发展了PAHs、PFOS等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技术,为污染物的环境暴露、环境风险评估及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综合考虑我国水生态系统物理、化学要素及其与生物指标响应关系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方法,阐述了我国重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提出了我国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总体思路、原则和分级技术体系,为建立国家分区分级的环境基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综合分析了我国表层土壤PAHs污染特征,建立了基于污染物单体组成的东北污灌区污染物源解析方法,研究了酸雨对我国红壤DOM溶出的影响机制,为土壤环境基准分区理论及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系统研究了我国酸雨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致酸物质在大气中的转化机制,优化了酸雨污染控制综合指标体系,并基于GIS组件技术开发了酸雨控制管理平台。

2.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环境介质的环境基准构建理论与方法,初步构建了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理论方法体系框架。

研究了水体硬度和pH值与我国重金属和氨等典型污染物毒性及水质参数的定量响应关系,建立了水环境基准阈值与pH值等的函数关系;揭示了锌、镉、铬(Ⅵ)、苯、硝基苯等污染物中国区域物种敏感度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分区的湖泊营养物基准的制定方法,获得了云南、贵州等湖泊的营养物基准阈值;率先开展了25种重金属水生生物毒性和基准模型预测研究;阐述了镍等重金属土壤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研发了航测飞行器观测技术,揭示了北京周边等地区PM2.5的暴露特征和来源;提出了针对我国空气污染和人群特征的空气颗粒物环境基准体系框架。

3.在流域重大风险源、污染场地和危险废物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

开展了临界量评估标准方法的研究,阐述了我国特大城市化工园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方法,为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防范与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确定了我国农药、化工、石油等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模型中的暴露因子、毒性和场地特征等参数,开展了我国主要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土壤中石油烃等指导限值;率先开展了我国人群暴露参数调查方法研究,阐述了暴露参数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定量影响关系,开展了多环芳烃、铅等污染物的表观遗传毒性和机理研究,建立了基于环境暴露和人体生物标志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率先开展了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理论方法研究,建立了危险废物填埋场堆体稳定性评价模型,研发了含十溴联苯醚等电子废物的高温水泥窑炉协同处理技术;集成创新了“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截留-A/O生物膜—氧化混凝”技术工艺,应用于化纤(腈纶)等石化行业废水处理工程,提升了我国高环境风险行业污染物风险削减技术水平;开展了我国新化学物质危害性识别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数据外推方法,为我国《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导则》提供了技术支撑。

4.较为系统地研发了我国环境标准制定方法框架,阐述了我国环境基准向标准转化的理论方法,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重要标准的编制、发布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综合分析了我国与国外水质基准和标准的差异性,阐述了我国水质基准向水质标准转化的理论与方法,初步形成了我国环境基准向标准转化的理论方法学框架;提出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框架体系,研究了环境标准制定方法,为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及技术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适用范围、功能区的分类与标准的分级,确定了污染物项目筛选、浓度限值制定原则,为编制和发布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提供技术支持;综合分析了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问题,初步提出了新一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框架体系;开展了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达标经济成本、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确定了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阈值,为《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发布与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发展中长期路线图,参与编制了多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规范、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管理规范,提交了多项政策建议,为我国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基准污染物实验室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浅谈机械制造加工中的基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