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作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2018-01-27薛晓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310053
薛晓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310053)
一、计算机作曲形式概述
自1957年,美国作曲家Richarn Hillel和数学家Leonard Isaac合作第一次应用计算机算法编出歌曲曲谱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计算机作曲的技术性研究不断升温。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大数据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到作品领域,使计算机作曲的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具体来说,目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作曲形式主要有七类,分别是:计算机数学模型作曲、计算机音乐语法作曲、计算机规则作曲、人工神经网络作曲、遗传算法作曲、脑电波作曲及随机动态参数作曲,上述作曲形式的发展和应用,对作曲效率和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但也存在问题需要完善。
二、计算机作曲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融合问题
技术有效融合问题,是计算机作曲日益凸显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由于算法技术或编译软件的不成熟,应用计算机算法或软件自动编译的曲谱,与人工编译的曲谱相比仍存在很多瑕疵。波兰著名音乐家Zofia Lissa曾在《论音乐的特征》一书中提出:“音乐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殊表现”,他的观点阐述了音乐创作与人类心理变化的密切关联,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创作的音乐作品,尽管与人为创作有极高的仿真度,但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谱曲作品,具有优良的反馈机制,能够自动识别乐曲节奏及风格,但仍存在难以体现曲调、乐句信息,节奏稳定性不足等缺陷,其他几种计算机作曲形式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音乐与技术的有效融合问题,这对于作曲质量提升十分不利。
(二)思维素养问题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作曲是传统人工作曲的辅助,严格意义上讲,即使它的技术手段再成熟,也难以完全替代人工作曲,原因也是多元的,例如:计算机作曲难以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仍然需要作曲家根据待谱曲子的风格、特征等要素设置相关的参数,才能够完成自动作曲,上述环节中便渗透了人为因素。此外,即便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的曲谱,还需要后期的调试,这个调试的过程需要作曲家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完成。然而很多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完全依赖计算机作曲技术,不加人为修饰完善,在思维认识上存在“过于依赖计算机作曲技术”和“盲从技术潮流”的误区,也是普遍存在于计算机作曲中的问题。
(三)曲调平衡问题
运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的曲谱,需要进行后期缩混录音处理,以获得更完美的曲调音响效果,这一处理的核心原则在于:压缩制作好的音乐,使作品的曲调听起来更加均衡。然而,很多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关注曲调平衡处理的重要性,在后期的混缩处理中,对作品音轨的衰减或增益处理不到位,导致整体影响平衡性受损。此外,在作品声相平衡的后期处理上,也没有根据作品的预期创作效果调试,简化调试过程,从而影响了整首作品的曲调平衡性。
三、计算机作曲的优化策略
(一)改良技术手段
对计算机作曲的技术进行改良,是解决作曲问题的重要策略。本文认为应重点从智能算法优化的角度进行改良,鉴于现有算法在识别、运算、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良。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新的计算机作曲改良算法,例如:厦门大学郑银环等学者提出的“基于特征旋律挖掘的二阶马尔科夫链谱曲算法”,应用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计算机算法不能有效识别作曲者心理感知,谱出的曲子过于生硬的问题,其特色在于:谱曲心理识别算法技术,能够挖掘音乐片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程子序列为特征序列,并与马尔科夫链模型结合,通过应用验证了该算法的智能性和有效性。此外,渭南师范学院崔峰等人将修正型粒子群算法用于智能作曲技术,大大提升了作曲的效率和质量,上述学者的研究对于计算机作曲技术的改良都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二)完善思维素养
对自我作曲思维素养的完善,也是计算机作曲优化的重要策略。一方面,作曲者要清醒认识到计算机作曲的辅助作用。应深知,即使计算机作曲技术的功能性和技术性再强大,它也很难真正替代人为作曲的所有思维意识,换句话说,计算机作曲是对人为作曲的辅助,而不是完全替代,因此,在平时的作曲中,作曲者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作曲这种形式,而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提升自我的计算机作曲应用素养。对于作曲者来说,要熟练精通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曲软件或平台的应用方法,不断丰富自己应用计算机作曲的经验和能力,提升自我的作曲素养,提升作曲的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曲调平衡.
关注曲调平衡,也是计算机作曲需要进一步有关的环节。一方面,要注重整体曲调音响的平衡。运用计算机软件或平台进行谱曲时,作曲者需要综合应用软件或平台的技术功能,对作品中各音轨的音量进行实时调节,突出主要声部的曲调感,根据曲子的内涵和风格,做好音轨的增益或衰减调试,凸显出作品中各个层次的曲调感,以使谱出的曲子的曲调音响平衡性更优。另一方面,要注重曲调声相平衡。在计算机作曲设置时,要根据曲调结构多引入双声道全景式立体声设置、混响延时设置,使作品的纵深曲调空间更加凸显,此外还要注重复合频谱的设置,以融合曲调中的不同声线,营造完美的声相平衡特性。当然上述效果的实现需要作曲者有效应用计算机作曲软件反复操作,直至调试出最优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作曲实践中,作曲者应树立“人为主,机为辅”的理念,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并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思维素养,关注操作中的曲调平衡,风格融入等问题,以不断优化计算机作品的实效性。
[1]冯小龙.电脑作曲浅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77.
[2]崔峰.基于修正型粒子群算法的智能音乐作曲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7(0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