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写意古玺印创作中的草书意识初探

2018-01-27广西艺术学院530022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草书篆刻文字

魏 波 (广西艺术学院 530022)

一、当代古玺印创作观与草书意识的关联性

历史上,古玺印由于年代久远,在汉代之后出现了认识上的断代情况,人们对其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宋元篆刻初兴,文人篆刻家普遍接受“三代无印”的说法,直到明清篆刻大兴,流派纷呈,文人对古玺印的学习还大多停留在偶尔仿作的层面上,直到晚清黄牧甫的出现,全力主攻古玺,才打开了古玺印创作的大门。当代,篆刻创作由古代的文人书斋式雅玩而走人展厅竞技,成为被纯粹观赏的艺术形式,随之带来了创作观念的巨大变化,印人在不断汲取古典精华的同时,探求着符合展厅竞技环境的现代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印屏制作的花样性,大篇幅边款的视觉效应,当然更重要的是印面本身的出奇出新、夺人眼球,突出个性而表现形式和自我。基于这种开放的创作观,张扬个性的“大写意”印风基本占据了当代印坛的主流地位。古玺印浑朴变幻的风格特点也成为了印人最佳的取法对象,当代古玺印创作章法上更加追求矛盾对比,错落险绝,字法新奇夸张,刀法酣然痛快。可以说,这种创作理念与草书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草书出现于汉代,流行于魏晋,盛于唐代。是五体书中最富于艺术表达的书体,特别是狂草,纯粹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而不是以实用为目的。草书的创作可以说是一个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的过程,线条的方向、长短、粗细、曲直、俯仰、向背;结体的开合、欹侧、疏密;章法的大小、错位、留白等等一切都是阴阳协调动静平衡的对比关系,艺术家需用高超的形式感来调和这些矛盾,最终使技法与情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草书创作中这种不受字形的约束,深入到点、线、面等内在构成中的全局意识,就是“草书意识”。同样,写意古玺印的精髓也是在于在变化莫测的矛盾对比关系中找到最终的平衡点,在创作中,篆刻家要有挑起矛盾而后又要平息矛盾的能力,大到整体章法,小到字内空间,挪让、顾盼、呼应,离合、聚散、虚实相生,随势赋形,方能精彩迭出,夺人眼球。可以说,草书创作中随机生发、因势利导、阴阳协调的形式意识,与当代写意古玺印创作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二、草书意识对大写意古玺印创作的推动

篆刻的发展自始就与书法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战国玺印之所以形式多样,与当时“文字异形”的书法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汉印的“缪篆”风格也是基于当时的通用书体演化为隶书的基础之上的,唐宋时期由于篆书早已不是常用书体,因此印章的篆法讹误百出,不合六书,元代赵孟頫等人感到其中的危机,倡导复古思想,提倡“印宗秦汉”,但当时文人治印大多是只篆不刻,刻制是由专门的工匠来完成的,印章偏于工艺化。到了明清时期,印材的改变,出土实物的增多,金石学的发展等因素使得篆刻创作兴盛,流派纷呈,篆刻家邓石如提出了“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邓氏治印“使刀如笔”,将篆隶书法的笔意带入印中,刀笔相融,增强了印章中的书法意味,影响了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等大批的篆刻家。从此,在石面上“使刀如使笔”的写意性成为文人篆刻的重要特质。当代写意古玺印创作则更加强调了印文的草书笔意,在印稿上石的过程中,更加强调自由书写的“草篆”效果,甚至是将印面用墨涂黑后直接下刀冲刻,强调创作过程中不可重复的意外效果,用刀冲、切、敲、披、削、刮、擦,无所不用其极,最终达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艺术效果。字法上,“书为形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印人更加注重文字的造型特征,字态如人之坐卧、行立、揖让、醉狂、颠伏,各尽其态,草书创作中“因势生发” 、“文字变形”的观念深深影响了古玺印创作中的文字造型特征,将古玺印的审美意象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继“印从书出”后,清代篆刻家赵之谦则提出了“印外求印”的创作理念,旨在突破单一的“印宗秦汉”模式,拓宽对印外文字的搜求范围,鼎彝文、权量文、泉币文、镜铭、古陶文、砖瓦及周秦汉魏石刻等皆可拿来入印,对篆刻的发展影响深远。当代篆刻创作则将此理念更加发扬光大,创作文字素材范围进一步扩大,从金文甲骨到陶文刻划,再到晋砖汉瓦;从秦印缪篆再到唐宋官印,甚至美术字、楷书等种书体形制都进入了当代印人的创作视野。到目前为止,当代篆刻以草书直接入印的情况虽然不多,但甲骨文、金文、陶文、砖瓦文、秦诏版文这些入印文字无一不具有随手刻划的草书意味,草书意识无处不在。古玺印创作的入印文字皆为古文字(大篆),草书意味更加浓郁,古文字造型自由多变,可繁可简、可长可扁、可方可圆,左右高低错落,且可互换位置,给印人的创作带来无变幻莫测的写意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写意古玺印创作中,草书意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成熟的当代印人不但要能创作出严谨整饬的偏于设计性的工稳印章,还应该有随机急就的写意能力,这就需要能将章法、字形、线条的变化烂熟于胸,治印时能随机生发、因势利导,创作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的作品。

[1] 沙孟海著.《印学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 尹海龙著.《古玺技法解析》.重庆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猜你喜欢

草书篆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篆刻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书法欣赏(草书)
种出来的“逍遥居”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