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2018-01-27黄加升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10000
黄加升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100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唯一一个文化没有被中断的国家。这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我们拥有着独立而完整的文化传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元素。当代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改革创新,在题材和创作风格上也应该吸收和借鉴古老的艺术元素。吸收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促发观众联想,主动去观赏和品位作品的美感和寓意。现阶段我国的动漫设计技术与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应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取长补短,弥补技术上的欠缺,立足于悠久的历史传统之上,寻求适合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当代动漫设计当中适当的添加传统文化元素适应当今动漫潮流发展方向,人终归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现实,所以单一而极端的科幻会让人在新奇过后产生落差。如不注重添加人文因素,会使影片虚幻而乏味。人的情感是最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的,所以人性化的作品才能找到人的情趣。而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作品中的作用便是极度的渲染了作品中关于人的认识、情感、精神方面的因素,从而起到提升作品文化底蕴和可视度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元素对动漫产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
动漫作品已经普遍大规模流入市场,成为主流的影视作品之一,得到观众的热捧、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生命周期长、发展空间大。甚至在儿童阶段的教育也会借助动漫题材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相比于教科书,动漫艺术更容易被幼童所吸收,能够直观的表达人物情感,传递精神内涵。在这种动漫作品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孩子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和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更容易接受各类知识。
各国动漫文化的起源大同小异,在题材、灵感、角色塑造等方面是在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演变而成,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动漫产业。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如《宝莲灯》《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葫芦娃》《九色鹿》《铁扇公主》《鹬蚌相争》等便是根据民族文化因素改编而成,得到了广泛好评,影响着几代人,成为儿童时代的经典,每每回忆起来都倍感亲切和谐、幸福温馨。在动漫作品中适当的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升华作品内涵,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耐人寻味,更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产业中的具体运用
可运用于动漫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多种多样,如民间传说故事、古典文学、历史人物、服装、音乐、器件、刑罚、礼俗等等被广泛运用于动漫产业,被消费者所接纳和喜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儿童时代的经典,讲述了一个家庭和谐生活。在影片中引进了一些道德和礼俗等传统文化元素,给消费者耳目一新之感,其表意丰富,富有感染力和渲染力。
《秦时明月》这部国产动漫正热火朝天的播放中,它大量的运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历史为基础,艺术为羽翼,讲述了始皇帝灭六国统一中原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剧中人物形象生动,活波自然,再现了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始皇帝,勇敢无畏、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少年项羽,敢爱敢恨、不屈不挠、执著勇敢的少年刘邦。整部动漫画风清新、别具一格,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动漫设计相结合,以科技手段再现传统文化,集历史知识、艺术文化、民族特色于一身,以一种别样的风格形式演绎了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大碰撞与融合的盛况。这是一部令国人骄傲的国产动漫,在传统文化的运用上它无疑是成功的,音乐与情景想结合,激起了中华历史文化学习热潮。
三、当代动漫设计的发展趋势
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代动漫设计还得依靠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是,如果缺乏人文因素,动漫情节将显得空洞乏味。科技是再现艺术的一种方式或手段,以科技为辅再现艺术是动漫产业发展之必然。而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很好的充当艺术这一角色,古老文化元素意味着自然、淳朴,在快餐文化时代是一种值得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氛围。因此,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艺术巧妙融合进当代的动漫设计中, 符合大众口味。
动漫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行业,在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要想提高设计水平取得真正的发展,还得不断丰富动漫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文化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动力引擎,将中华悠久历史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做中国特色动漫产业,争取设计出原创的动漫作品。
四、结语
动漫产业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多种多样,有着丰富的题材可供选择,就连外国的动漫产业也大量的引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创作了《功夫熊猫》这一巨作。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民族文化优势,创新技术,做到文化与技术相结合,让国产动漫真正的在世界大舞台上“动”起来。
[1]彭玲.动画导论[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刘轶,张琐.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李娜.传统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应用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