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中的人物命运和死亡隐喻
2018-01-27田可欣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100000
田可欣 (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 100000)
《香水》其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情节并不复杂,似乎只是在描写一个杀人取香的凶手的离奇一生。然而,它通俗的情节下蕴含的是作者的批判意识和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揣摩。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死亡命运进行分析,以求揭示作品背后的隐喻。
一、格里马,巴尔迪尼和埃斯皮纳斯之死
此三者都贪婪,自私,从格雷诺耶身上攫取所需之物,在格雷诺耶离开他们后又会死于自己被放大的人性弱点。作者借他们的死对社会黑暗,人心冷漠的时代进行了抨击和揭露。
“格雷诺耶从他对格里马投去的头一瞥——不,是从他吸入格里马气昧的头一次呼吸中即知道,他只要稍有反抗情绪,这个人完全会置他于死地。他的生命的价值只不过等于他所能做的劳动,这条命的存在,取决于格里马对它的利用。”
作者在此以全知全能的第三视角对事实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叙述,看似对二人的行为不置褒贬,但他们死于非命的下场即表明作者对这两人丑恶行径的不齿,并对此进行无情的鞭挞。塔亚德·埃斯皮纳斯侯爵的野心和贪欲在于企图证明他近乎滑稽荒诞的“换气疗法”,最终远征 雪山,永远消失在了暴风雪中。小说《香水》的故事背景处在19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风头正盛,自然科学取得极大发展。而塔亚德·埃斯皮纳斯侯爵在此作为启蒙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创新的先驱,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他的死则具有更深层次的隐喻。在《香水》中他被当作神秘团队的精神领袖人物,“为了获得永生”的塔亚德主义者每年举行固定仪式向他表示尊敬。作者刻意模糊了迷信与科学的界限,一个追求理性和科学的在死后被人当作永生的象征,无疑具有极大的讽刺性。作者借埃斯皮纳斯的死指出了迷信与愚昧自中世纪以来对人民根深蒂固的影响——种种看似追求科学的行为实则成为了迷信庸众的学派依据和精神食粮。
二、少女之死
格雷诺耶为了占有“近似圣灵在人间显示一样“的,具有神圣意义的少女香水,最高程度上达到自己的自我认同感,达到操纵与征服庸众的目的,不带任何感情的残忍杀害了25名少女。因为从小异于常人的生长环境和嗅觉天赋,”对于那些表示无气味的词,即那些抽象的概念,首先是道德伦理方面的概念,他学起来最困难,“正义,良心,上帝,欢乐,责任,恭顺,感谢等等——它们究竟表达了什么,他不明白,永远捉摸不透。”格雷诺耶摆脱了道德人伦的约束。在他眼中,近乎完美的少女只是香味的载体,其生命价值根本忽略不计格雷诺耶的杀戮行为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征服欲和占有欲间接影射了希特勒渴望征服世界,残忍杀害犹太人行为和“德意志高于一切,要统治全世界”的意识形态。巧合抑或是作者有意安排,格雷诺耶为了制作”神香“而杀害了25名少女,除去刚被希特勒封为一天元帅就违反其命令的鲍卢斯,希特勒前后共分封过25名海陆空元帅。而不论是少女体香所制成的香水还是元帅,这两者都是格雷诺耶和希特勒进行邪恶征服的有力武器。这种违反道德人伦的行为,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三、加拉尔夫人和格雷诺耶母亲之死
加拉尔夫人和格雷诺耶母亲两人在格雷诺耶的性格塑造中起了重要作用,甚至是格雷诺耶一系列谋杀和反叛行为的诱因。作为小说中屈指可数的女性形象,她们缺少最低限度的仁慈与同情之心。格雷诺耶的母亲在臭鱼滩边完成了生产,将他随意撂在宰鱼台下任其死去。加拉尔夫人由于少时失去了嗅觉,丧失了人的冷热感觉乃至任何激情。作为格雷诺耶一到八岁的抚养者,她在梅里修道院停止给予抚养费用后的一个星期迫不及待地将他以十五法郎制革匠格里马。虽然明知格雷诺耶将因此“面临九死一生的命运”,她仍感到心安理得,因为“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这两位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冷漠在格雷诺耶早期的性格塑造中将他推向了无法认同人类身份的极端,“非自愿地处于越来越边缘化的孤独境地,同时也酝酿了他对人类社会根深蒂固的仇恨”。在描述加拉尔夫人的命运时,作者再次运用了他反讽的天赋。他一方面对加拉尔夫人的行为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他又为她安排了最令她感到恐惧的命运。这种对加拉尔夫人行为的表层肯定更加重了作者对西方社会病中人们道德沦丧和人情冷漠的嘲讽。更不用说格雷诺耶母亲因为多次杀害婴儿罪直接被斩首的悲惨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几位男性角色不同,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死亡都是强迫性的,被动消极的。加拉尔夫人即使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停奋斗,最终也只落得与期望恰相反的下场。格里马在内的男性人物的死亡则是他们个体主动选择的一种结果。作者的这种安排折射了父权社会下的女性生活现状——一种缺少选择,被命运安排的悲惨人生。
四、格雷诺耶之死
在格雷诺耶的死亡中,作者展现出了一个极端的世界:格雷诺耶带着对世人的嫉妒憎恨而选择自杀,将他分而食之的谋杀者们则是出于由香水引起的极度钦慕与爱;格雷诺耶在最炎热的一天回到了巴黎的圣婴公墓,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讲,臭味都已抵达顶端,却又带着“天使”的香味走向死亡;在诞生之地选择被谋杀……小说的戏剧冲突在格雷诺耶死亡时达到了高潮。也唯有如此极端的世界才能孕育出格雷诺耶一般极端的人物。
总结来看,《香水》的叙事线索除了主人公格雷诺耶的活动,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死亡所构成的一条暗线。不论是天地抑或人间,都遍布了他们死亡的身影。随着格雷诺耶的死亡,作者所构筑的死亡王国也建造完毕。王国中映射出的世界的丑恶,人性的冷漠,使得读者陷入对人性的反思和人类未来的思索,这也是我们在读完此书后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1]帕·聚斯金德著.李清华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27-35.
[2]朱茜著.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隐喻性解读[D].海南大学,2012.
[3]李显杰著.二元并置·反讽·怪诞——读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J].外国文学研究,1991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