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音乐多方面的应用
2018-01-27张艺凡中国传媒大学100024
张艺凡 (中国传媒大学 100024)
近年来,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进军乐坛,甚至成为音乐宣传中的时髦元素。去年8月21日,美国网红歌手Taryn Southern在YouTube上传了单曲《Break Free》,据称这是她和AI平台Amper Music共同创作的歌曲。据说Southern写了一段主旋律,放入Amper Music中,选择情绪、乐器、节奏等等参数,Amper Music 就会自动生成副歌,添加和弦,变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歌曲完全听不出是由人工智能编曲,和人类制作的作品没有太大差别。这是AI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的新突破,也可以看成是在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商业化行动。
人工智能在音乐上的应用可不止AI专辑,2016年11月17日谷歌公司在推特上宣告大动作,Google Play Music音乐服务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与天气、地理位置还有用户活动等信息结合,精准地向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色彩的音乐推荐,服务性超前,是Google Play Music亲民发展的重要一步。
“人工智能”这个极具科幻色彩的概念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遥远,在音乐领域,多年以来便一直有爱好音乐的科技工作者尝试过让AI参与到音乐创作甚至演唱中来,其中部分“以假乱真”的作品更是掀起了职业音乐人对于自己的“饭碗”是否稳固的担忧。
有人认为,音乐属于创意艺术,并不能被简单粗暴地取代。据2016年一项研究结果表明,AI不仅可以进行复杂的音乐创作,甚至有可能达到“大师级”水平。索尼巴黎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研究人员盖坦•哈杰里斯与弗朗索瓦•帕切特就研究了一个课题:人工智能机器能否创作出与巴赫(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一样风格的赞美诗?为了寻找答案,哈杰里斯和帕切特曾开发了一个名为“DeepBach”的神经网络。他们利用巴赫创作的352部作品目来训练DeepBach。接下来,在预定义音域内,他们将这些作品变调,创作出了2503首赞美诗。研究团队对1600多人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400多位音乐家或音乐系的学生。测试结果表明,超过50%的人认为,DeepBach生成的作品就是巴赫本人的作品。这表明,人工智能不仅可以进行复杂的音乐创作工作,还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其实AI在音乐领域的涉猎并不新奇了,早在计算机刚出现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化学博士Lejaren Hiller在使用计算机工作时发现将程序中的控制变量换成音符后程序便可用来作曲,且曲子符合作曲法则。1957年,在Lejaren的计算机上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首完全由计算机“作曲”的音乐作品《Illiac Suite》。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如谷歌成立的新项目Magenta,让机器模仿人类的想象思维并进行艺术创作。经过训练的谷歌神经学习网络向我们推出了其处女单曲,一首90秒的钢琴曲。在这股大潮里,索尼模仿披头士和老巴赫的风格创作出新乐曲,百度开发了“看图作曲”的黑科技,看视频作曲估计也为时不远了。
人工智能会代替原创音乐人吗?
人机配合的创作方式是人类音乐家创作速度的20倍,让她比以往更有创造力。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进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AI创作也在影视、广告和游戏配乐等领域大量应用。这也让人担心,AI的出现会抢了音乐人的饭碗吗?
危险度高、重复低效的工作被AI取代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人创造机器的价值所在,但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和面向人的工作是很难被取代的,并不代表一定不会被全部取代,回到问题上来,未来的人工智能作曲是否将取代独立音乐人呢?我认为暂时还不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是在模仿、理解人类并制造固定性,但艺术则需要在理解人类之上制造不固定性,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逻辑。
AmperMusic的CEO Drew Silverstein认为,“人类创造者和音乐家不会因此消失,而是可以让你不必花费数万小时和数千美元购买设备表达你的情绪。 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念,那就是音乐的未来将通过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合作来创造”。也就是说,AI只是降低创作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帮你更轻松地用音乐表达情感。音乐原创的核心“人”是不会被取代的,人类所产生的社会经验、思考、情感也是AI技术所无法拥有的。尽管这些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是否算真正的音乐创作还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它作为一种辅助创作工具,必将大大降低普通人参与创作的门槛。
一切超越都是从模仿开始,人工智能也不例外。AI的创造力来源于人类的知识成果,它模仿了人类的复杂思路并提取关键步骤,用最快最高效的方式创造新的音乐成果。就像提取了公因式,在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人类创造进行了“抄袭”,也会让人产生“耳熟感”、“亲切感”和“接地气”等感觉。所以,要说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创造力,取决于对于“原创”的定义,毕竟人类的创作也是基于对之前的个人体验和专业学习来进行的。
有意思的是,Google Brain团队科学家Douglas Ec表示,“现有模型不仅不能讲出任何笑话,连让代码收敛都做不到。”人工智能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还差一点点人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