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维度解析幼儿游戏的创新策略

2018-01-26周恩惠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游戏组织创新

周恩惠

【摘要】游戏是幼儿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不断创新变化的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影响游戏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可以从游戏设计理念、游戏内容设计、游戏组织形式、游戏活动环境和游戏评价等五个维度加以探究。

【关键词】幼儿游戏;设计;创新;组织;环境;评价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提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需要从其影响因素着手。实践证明,影响游戏设计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可以从游戏设计理念、游戏内容设计、游戏组织形式、游戏活动环境和游戏评价等五个维度加以探究。

一、设计理念维度创新

(一)主体性设计理念

要体现学生活动主体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设计实践中要结合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游戏加以设计。

(二)个性化设计理念

要坚持游戏设计具有个性化理念,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发育速度以及认知结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游戏设计理念,要强调幼儿参与的纵向对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并逐步树立成长自信,更加主动展现自己在某类游戏中的特长。

(三)社会性设计理念

要体现设计的社会性理念,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社会价值相关理念以拓宽幼儿思维领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参与。如角色游戏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扮演而积累经验和促进发展。

二、游戏内容维度创新

(一)时代性

幼儿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是幼儿游戏内容设计的必然选择,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高速运转的网络媒体、不断更新的城市建设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题材。基于此,幼儿教师应选择具有时代意义的元素渗透到游戏内容中来。例如,通过航天飞机(飞行器)模型展(相关视介绍),从而利用生活素材制作航天模型游戏,让孩子密切接触现代航天技术,了解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让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凸显时代发展方向。

(二)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土文化滋养着本土游戏,扎根于地域环境中的游戏不仅形式上更加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在情感上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本土文化特征。因此,幼儿教师在游戏内容选择与设计上应该立足地域文化,挖掘本土游戏,让孩子在熟悉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强烈的文化体验。例如,针对居住在沿海一带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区角投放形状各异的贝壳,开辟沙滩区投放沙包模型,吸引孩子堆沙堡等,让孩子在耳熟能详的游戏中,在地域文化熏陶中进一步体会游戏的乐趣;而对于居住在盛产茶叶地区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与茶叶有关的游戏。

(三)灵活性

游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例如,根据当地季节性的变化设计服装展示游戏,目的在于鼓励幼儿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选择、利用材料制作服饰以体现季节特征。再如,在“娃娃家”游戏设计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应根据小、中、大班孩子的认知发展、心理条件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环境,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情境,设计情节,体现游戏设计的灵活性。

三、组织形式维度创新

(一)混龄式

混龄游戏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开展游戏,如家庭教育中的“大带小”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取长补短,让其在混合、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逐渐学会用礼貌语言与同伴交流。“你能帮我一下好吗”“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能够成为不同年龄段孩子文明沟通的润滑剂,进而提升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主题式

在平行游戏或者混龄游戏过程中,为保证游戏的教育引导意义,教师可以圍绕某一个核心主题对游戏环节进行设计,让孩子在参与游戏中逐渐理解、消化主题,进而实现情感价值的引导。例如为了让孩子感受春意,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师设计了《秀丽的春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结合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说、朗诵、唱、跳等方式描绘春天,并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区域式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教学开展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构建一定的区域空间,如益智区、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生活区、建构区、活动区等,并通过有目的地投放相应的材料,吸引孩子在稳定的区域内开展游戏。例如,鼓励幼儿进行折纸游戏,通过折叠卡片得到不同的图形,引导幼儿更加形象地了解几何图形特点,感受图形乐趣。

四、环境构建维度创新

(一)空间布局

活动室、教师、寝室、走廊、室外活动区域等都是可供孩子游戏的空间,是孩子展现好奇心和运动热情的良好场所。在空间布局中,教师要保证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结合,让孩子不仅能够在教内进行绘画、手工、棋类游戏等,还能够在户外奔跑跳跃,展现运动天赋。要强化动静结合,如棋类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的空间与探索类游戏空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让孩子能够在各自区域尽情体验。为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支配空间,如一些孩子喜欢个人游戏,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其独立探索的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孩子对游戏环境的支配能力。

(二)材料投放

材料投放质量关系到孩子参与游戏程度以及自主设计游戏能力的发展。在游戏精神的引导下,生活中能够支持幼儿游戏的材料随处可见,如报纸、画册、易拉罐、饮料瓶、包装盒、棉线、碎布等,教师在创新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并鼓励孩子发挥丰富的想象,尽可能多地挖掘游戏材料。当然,为保证幼儿游戏的创新性,游戏材料的选择应坚持四个原则。

1.安全性。绿色无害,大小合适,没有尖锐部分等应该是教师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以有效避免孩子在游戏中发生吞咽、刺伤等事故。

2.可塑性。材料不一定是现成的,半成品的材料反而更能夠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教师应注重材料的可变化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能够根据创意随意造型,让沉闷的材料“活起来”。

3.本土性。教师应注重对本土游戏项目的挖掘,利用砂石水土、花鸟草虫、果叶竹柳这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材料鼓励孩子更多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馈赠。

4.审美性。游戏过程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材料选择应美观大方,并在色彩、造型方面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吸引孩子在愉悦的视觉体验中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培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创新

(一)由结果向过程转变

评价方式创新之一就是要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重视游戏中的平等对话,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在与孩子的平等互动中渗透游戏精神;注重孩子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游戏中协调矛盾,培养其相互分享、相互帮助的意识;注重自主游戏能力的评价,鼓励孩子在游戏中的创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二)有单一向多元转变

单一向多元转变包括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其一,评价主体要丰富,避免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性,充分体现教师、家长、孩子等多元主体。例如,教师根据游戏规则对孩子的游戏过程进行评价,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主游戏能力进行观察与引导,配合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增强亲子互动;小朋友之间相互评价,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增进友谊,缓和矛盾。其二,创新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游戏内容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于科学实验游戏,教师可以利用总结归纳法;在美术、手工等游戏中,教师可采用作品观摩法;在语言类游戏中,教师可采用故事叙述法等,让孩子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游戏理论,引导幼儿自主、主动、自愿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在实践中应坚持创新理念,探索游戏理论,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开发游戏材料,构建游戏情境,完善游戏评价,让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且在游戏当中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艳琼.浅论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创新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212.

[2]张丹.戏剧游戏促进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3]刘洋之.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个案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7.

[4]刘忠娟.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创新[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3月会议论文集[C].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2016:1.

[5]何叶.民间幼儿游戏资源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14(11):73-74.

[6]徐刁刁.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N].延安日报,2011-07-09(005).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组织创新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