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为本、回归常识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1-26覃华东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育人

覃华东

【摘要】文章结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依据“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施工图”(新时代高教40条),以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高等教育坚持“以本为本”,即以本科教学为本和以课本为本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让教育回归刻苦读书学习常识、回归育人常识及回归生活常识。

【关键词】以本为本;回归常识;基础力学;育人;生活常识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通航产业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差异化核心课程研究与实践(2017JGA330)。

一、引言

基础力学是理工科院校力学、土木和机械等专业的基础课,在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基础力学的教学效果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结合会议的讲话精神,依据“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施工图”(新时代高教40条),以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高等教育坚持“以本为本”,即坚持以本科教学为本和坚持以课本为本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让教育回归刻苦读书学习的常识、回归育人常识及回归生活性常识。

二、坚持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不仅包含本科教育为本的含义,还包含以书本为本的含义。

(一)以本科教学为本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本科阶段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使学生的能力朝着专业方向发展,使学生具备了进入某个专业领域的条件,使学生在该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成为可能。只有在本科阶段打牢知识的基础,才能在所学的专业方向走得更深更远。另外,本科阶段也是学生自学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做准备。高校只有把重心放在本科教育上,才能给更多学生正确的引导。

反观教育现状,“60分万岁”“及格万岁”的观念仍然深深存在于大学生的意识中,学生不愿意主动吃透课本,不到期末不看书还是大学生的常态,每天轻轻松松、玩玩手机就过去了,很多学生的整个本科阶段几乎都处于荒废状态。尽管这样,大多数学生的文凭还是混到手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对于机械类学生而言,力学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若学生把力学基础学好了,其专业课程往往一点即通,专业课学好了,今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力学课学不会,学生就难以学会专业课中的运动分析、变形计算和强度计算等内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时也将障碍重重,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让年轻人更有动力,让青春处于奋斗状态。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应该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

(二)以课本为本

以本为本的另一个含义,即以书本为本,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随着信息媒介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书本显得陈旧落后,加之很多老师上课只顾照搬书上的东西给学生,以书本为本的做法受到了诟病,但是学生的基础学习还是以书本为重点为佳。如今学生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更加多样,同时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上融入了更多的新内容、新技术,甚至很多高校重实践、轻理论,使得传统的课本显得落后陈旧和缺乏魅力,因此现在学生的学习多以课件和教学视频为主。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太功利、太浮躁所致,一方面学生想快速学完一门课程,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课本的枯燥乏味而追求課件和教学视频的声色等感官刺激。虽然这样学生也能学完所学课程,但课件和教学视频的内容往往不如课本系统和完整,不读课本会导致其所学不够全面。而且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浮躁,没有安静读过课本,难以把所学知识内化,没有经过内化就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很多学生一年半载后就把所学忘光的原因。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读课本,要仔细读,且不是只读一遍。读书百遍,才能其义自见,读书且有所得、有所悟,学生就能有成就感,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

三、推进回归常识

(一)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

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增加学生的图书借阅量是各高校遇到的难题,很多高校试图通过各种活动甚至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图书借阅量,然而这样的方法是形式多于内容,事实上增加的是“借”的量和图书馆的“工作量”,而没有增加“阅”的量。要想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还是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设计导学案实现,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例如,学案可以分为如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记忆类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完成老师预设的问题,课前完成;第二层次是理解类内容,要求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或生活挂钩,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第三层次是应用类内容,要求对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第四层次是创造类要求,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未知领域(即尚未学过的知识或科技前沿领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学案的各个层次由浅入深,使得课程有挑战度、有难度、有深度,以此增加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的专业斗志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把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同时要严格考评,严把出口关,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根本的考核标准。当然,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的,因此教师应该严格依据人才培养定位,建设好差异化的核心课,使得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特色,具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以基础力学为例,工程类、机械类和力学类专业的基础力学应各有侧重,应差异化地突出特色,使基础力学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做好铺垫。这样也使得学生的刻苦学习始终是前后关联的,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二)回归教育常识,教是途径,育是目的

回归常识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教育教育,教是途径,育才是目的,这也是所有教育者的一种常识。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我们却只关心分数;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而我们却给他们一样的教学内容,给他们定下相同的发展目标。这种模式把握不当往往会违背教育的规律,会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各门课的教师当深入挖掘其所教课程的育人功能,寻找适当的知识点作为切入点,形成一系列生动、自然的育人点,把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合。以力学为例,在适当的知识点中可以展示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力学成就,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列举相关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例如:钱学森在自己刚刚完成的一篇力学论文的结尾做了一个批注:“Nothing is final!”“科学无止境”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还可以将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人体类比,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提高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因为自然的规律与人体的规律是相通的,例如借助构件的疲劳破坏说明人体会积劳成疾的道理,号召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

(三)把常识性的东西还给学生

教育要回归常识的另一种解读,就是教育要把常识性的东西还给学生。常识的字面意义是人所公认的命题或事实,通常是人的感觉器官所及经验现象。而科学往往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科学源于常识,而高于常识。科学是从日常经验出发的,因此人们理解科学通常离不开常识的经验。还是以力学为例来说明如何把常识性东西还给学生。基础力学是一种基于常识的自然理论,若在课堂上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常识性的东西还给学生,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之美妙,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会骑自行车的人皆知,车子速度较快时比刚刚起步时稳定,停止的自行车不能只靠两个轮子稳定,这就是一种常识。自行车平衡机制与“力矩”这一概念有关,源于其前叉后倾,因此在讲到力矩的计算时可以对这一常识进行解释。根据观察可知,自行车的车把轴并不是与地面垂直的,而是向后倾斜了一定的角度,因为前轮固定于车把的前叉上,故又称之为前叉后倾。前叉后倾,使得车辆转弯时前轮上的离心力所产生的力矩方向与车轮的转向相反,于是车轮就有了自动回到中间位置的趋势。一般而言,车速越快,转弯时离心力越大,其产生的恢复力矩相应越大,车子越稳定;车子前叉后倾角度越大,力臂越長,恢复的力矩越大,车子越稳定,但转动车把越费力;而后倾角度较小时,较容易转动车把,但车子的稳定性越差。若把更多类似的常识在课堂上传给学生,课堂将增加不少趣味,学生的思维也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常识虽然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时候也会让人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判断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大多数人会得出“地球是静止的”这个错误结论。因此,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坚持以本为本,积极推进“四个回归”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教师的角度阐释了坚持以本科教学为本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回归刻苦读书学习常识、回归育人常识、回归生活性常识的有效途径。然而本文所述仅是皮毛,更重要的是,基础力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蓉.基于差异化发展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04):65-68.

[2]叶志明.略谈一名基础力学课程教师的基本功[J].力学与实践,2005(03):75-76.

[3]王珂晟,薛春芳.工程力学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掘与探索[J].力学与实践,2010,32(01):82-84.

[4]陈蓉霞.科学与常识:如何走向渐行渐远[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01):94-108,159.

猜你喜欢

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兼爱育人谱新篇 奋楫扬帆再出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一校一品 劳动育人
实施“四三三”育人工程 提升“三全育人”质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