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克普三十年变迁看服装企业发展趋势
2018-01-26杨瑭乐
杨瑭乐
陕西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前身是陕西第一毛纺织厂的一条服装生产线。80年代改革开放初起,受港澳台及西方文化的影响,长头发、墨眼镜、西服、喇叭裤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市场需求,陕西第一毛纺织厂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缝纫设备,美国格柏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及计算机裁剪系统(CAM),注册“杜克普”商标,生产杜克普牌系列服装,其中“杜克普西服”是陕西省名牌产品。
一、三十年变迁
笔者是杜克普三十年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杜克普辉煌的二十年,既解决了毛纺产品的终端问题,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穿着呈现多元化趋势,休闲、宽松、时尚、舒适的服装普遍被市场认可,西服真正回归礼仪、正装的属性,而且要求面料、做工考究,价格也自然不菲,市场逐渐萎缩。
2015年企业滑入低谷,只有零星订单勉强维持生存、职工人数锐减到20多人,但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还在,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数据。企业的决策者在思考、要么关闭、要么继续做!怎么做?杜克普人带着几十年的纺织情结毅然决定继续做下去,而且要把它做好。首先从外贸打开缺口,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窗口,成立杜克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接国际一线品牌的服装,产量从2015年2万件(套)提升到了2016年的20万件(套),2017年突破60万件(套)。职工又增加到600多人,而且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品质量得到了一线品牌的认可。决策者们经过研判认为:服装行业是传统产业,但不是夕阳产业。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人们总是要吃饭穿衣,而且衣、食、住、行,衣是首位,只是穿得越来越个性化、舒适化、时尚化、高档化,不存在没有市场,没有市场是因为你做的衣服不合体,顾客不喜欢而已。
从服装的源头看,最合身的衣服应该是裁缝手工缝制,但无法实现量产。实际上服装行业是一个超高利润的行业,服装要进入市场一般都是成本的5倍,国际一线品牌投入市场是成本的18倍,如此高的利润,为什么服装企业还是挣不到钱?实际上是供应链模式出了问题。现在一般企业的供应链模式是C282M(C端顾客、B端经销商、M端是服装厂),也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互不见面,企业也不知道顾客想要什么就盲目生产,结果造成大量的库存。所以这种供应链模式不改变。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企业吃亏,顾客掏了冤枉钱更吃亏。
二、服装企业的发展趋势
2016年12月,我国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互联网智能制造可以实现顾客与生产商面对面,顾客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可以瞬时传递给工厂,再加上智能制造设备的出现,使服装企业处在了一个改变供应链模式的关键时期,所以要抓住机遇,实现C2M供应链模式,彻底摆脱陈旧的C282M模式。以“定制”为核心,展开多领域跨界合作。在C端,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满足电子商务定制平台,在线享受自主设计、下单的愉悦体验。进行定制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这样实现了客户和生产者的直接沟通与衔接,你的要求我明白,可实现企业零库存。
倡导的“定制”不是高级定制,是接地气的,市场上卖多钱就多钱定制,不让顾客多掏一分钱。从品牌战略上,没必要去争世界名牌,只要你能做到一个区域的名牌,提供的服务能达到顾客的要求,市场也是做不完的。让利给顾客的同时生产者也盈利丰厚,做一件,卖一件,无库存,企业一定会良性循环。
过去一个裁剪师傅人工裁剪一套衣服需用时1.5-2/小时,现在自动裁床只需1分27秒,一台裁床可供100-200工人生产。关键工序全部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而且不受人工情绪、生产条件诸多因素影响,生产出的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简单化。比如衬衣的袖叉,一般需要4-5人去共同完成,智能化生产一个人只需要0.1秒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要实现智能化生产目标,一是要资金,二是要技术。从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需要一个全新的供应链模式企业出现;国家倡导“智能制造”2025;咸阳市政府很支持,提供充足的资金,中国服装行业“智能制造”领头羊山东红领集团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这样就给杜克普服装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崛起的历史机遇。国有控股公司投入现金一个亿支持项目建设,增资扩股后注册资金达到17000万元,标准化厂房48000平方米。引进山东红领集团“酷特智能”制造模式,同时嵌入工业观光项目。只要顾客来到杜克普,走进敞亮透明的智能化工厂参观,顾客的体型数据就会通过红外线获取,从大屏幕显示顾客适合什么样的款式、颜色,同时顾客也可以参加体验,参与进来,增加趣味性。通过观光旅游这条线,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的服装供应链模式和智能化服装生产全过程,让顾客感到愉悦。在市场开拓方面做体验店,让顾客试穿,你究竟适合哪一款,通过体验顾客就会准确的认识自己的身材、气质适合哪一款哪个品牌。
全新的服装供应链模式形成后,裁剪就成了整个生产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当获取顾客的数据后,技术人员就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类似这位顾客的版型,拿出来,与之相差5-10%。设计师就会修复与之相差的部分。直接传到自动裁床,智能仓储准备好面料及辅料、各种颜色的缝纫线,其中芯片记录着顾客的信息,每到一个工序只要刷一下芯片,这件衣服需要什么颜色的线、纽扣、拉链一目了然,同时也记录了这位工人的工作量。檢验完后,上包装线,上衣和裤子自动合并进行包装,信息会马上发给物流,物流就会知道在这里取多少件衣服、送往哪个城市、哪条街谁的手上。
新的制作过程运用物联网,改变了原来的弊端。过去衣服配套很难,几百套上千条裤子找不到上衣,因为不是一个流水线下来的。还有衬衣与西服配套更难,而且容易出错。智能化的配套是自动配套,准确无误。
三、服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不败之地的对策
1.研发。研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企业的发动机、生命线,如果没有跟随时代潮流经常出新,企业自然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随着新材料、新科技的出现、服装企业也可做成科技型企业。近年来,石墨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石墨烯内絮棉自发热、自导热性能研发的温控棉衣,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配备稳定热源后8小时保持26℃恒温,同时装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急救包,适应户外探险、矿井作业、森林防护、野外巡况、极地哨兵及高寒地区等恶劣环境者。石墨烯纤维具有抗菌抑菌、抗螨虫、抗静电、防紫外线、远红外发热等特殊功能,制成的袜子、内衣、衬衣等功能性服装,穿着透气、柔软、舒适、也可增加了人体血流变。这种服装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健康、绿色的理念,是服装新材料、新技术的一次革命。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例如,利用α射线灭菌消毒服装,利用智能面料生产抗静电、防蚊虫叮咬、电子跟踪定位和医疗保健功能产品,逐渐使传统的服装企业脱变为科技型企业。
2.定制。个性定制,智能化生产是服装企业发展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企业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服装的要求,造成库存积压,流动资金短缺,加之人力成本的上涨,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美国最新预测的“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中,“个性定制”被排在首位,这个判断是来自市场的变化趋势。在智能工厂成品衣架上,每件西服都是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款式和设计,但版型设计都能够准确的修饰身体曲线,平衡人体本身的缺陷,贴身合体。智能工厂把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融入到大批量生产中,由客户需求驱动,实现流水线上不同数据、规格、元素的灵活搭配,自由组合,从而在一条流水线上制造出灵活多变的个性化产品,实现数字化工厂柔性生产。传统的定制方式繁琐,交货周期长,价格昂贵,不便于普及定制消费。智能工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可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规模生产。消费者只要通过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登录平台,在线自主设计定制个性化产品,顾客的需求偏好就能瞬时传递给工厂。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横向、纵向“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国内7日,国际15日的交货期,实现国内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无缝对接。
3.外贸。要站在国际服装前沿,同国际一线品牌服装企业合作这样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队伍,又收集了版型、款式数据。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服装企业外迁,给内地服装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接到的订单,大多会找一个有资质、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来做。沿海发达地区服装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团队也都乐于来到内地。多年来,通过与一线品牌及奢侈品品牌企业的合作可知,他们用的面料无非是以天然的棉、毛、绒、麻多一点。但这些一线品牌的“特体定制”目前还是个空白。全世界一线品牌大概有7000-8000个实体店,每个实体店每天收一件衣服,那就是七八千件,也是够做的,而且市场卖多钱,定制就得多钱。
杜克普服装公司的30年变迁,印证了服装企业30年的变革史。服装企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有起有落,有辉煌,也有萧条。不变的是服装的品质,变化的是服装流行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个性定制下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将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