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能球磨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P2/C

2018-01-26侯贤华

电池 2017年6期
关键词:钠离子炭黑负极

张 芃,汝 强,郭 庆,侯贤华

( 1.广东省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省高效绿色能源与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

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资源丰富和电位安全等特点,逐渐成为下一代储能和动力电池的研究热点。磷元素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Na3P,2 596 mAh/g)和适宜的嵌钠电位,是当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1]。在实际的充放电过程中,磷的体积膨胀效应高达491%,会破坏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另外,由于Na+半径(0.102 nm)较大,在材料中的嵌脱困难,也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倍率特性等。采用适当的合金化工艺及碳复合技术进行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磷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F.Qian等[2]制备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4P3/C,以50 mA/g在0.1~2.5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 055 mAh/g,循环150次的容量保持率仍然有86%。W.W.Li等[3]制备的GeP5/C复合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以200 mA/g在0.1~2.5 V循环40次,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2 300 mAh/g,循环效率接近100%。

本文作者采用简便高效的保护气氛球磨工艺,将高导电性Cu粉、导电炭黑SP引入廉价、无毒的商业红磷中,构建软硬镶嵌的CuP2/C复合材料,以期提高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1 实验

1.1 CuP2合金材料的制备

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将1 g红磷(P)粉(Aladdin公司,AR)、1.025 g Cu粉(Aladdin公司,AR)和202.5 g氧化锆球珠(d=5 mm)放入不锈钢球磨罐中,封装后,在DM-4L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南京产)中以300 r/min的转速球磨36 h,制得纯CuP2粉末。采用同样的工艺,另加入0.5 g导电炭黑SP(上海产,电池级),制得CuP2/C复合材料。

1.2 电池的组装

将0.04 g KOH(天津产,AR)和0.26 g柠檬酸(天津产,AR)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pH=3的混合溶液,用作调浆溶剂。将活性材料、黏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成都产,AR)和导电炭黑SP按质量比7∶2∶1调浆,涂覆在25 μm厚的铜箔(上海产,电池级)上,在60 ℃下真空(-0.2 MPa)干燥12 h,再裁剪成Ф=12 mm的电极片(约含0.75 mg活性物质)。以金属钠(Aladdin公司,99.7%)为对电极,Celgard 2400膜(美国产)为隔膜,添加5%氟代碳酸乙烯酯(FEC,苏州产,电池级)的1 mol/L NaClO4/EC+DEC(体积比1∶1,苏州产,电池级)为电解液,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LIR2430型扣式电池。

1.3 材料的分析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用X’Pert PRO X射线衍射仪(荷兰产)分析材料的物相,CuKα,波长0.154 06 nm,以5 (°)/min的速度连续扫描,管压40 kV、管流40 mA。用Zeiss Ultra 55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产)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

用BTS-5V3A-S1电池测试系统(深圳产)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电流为100 mA/g,电位为0.01~2.50 V。用1470E电化学工作站(英国产)进行循环伏安测试,电位为0.01~2.50 V,扫描速度为0.2 mV/s。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的物相分析及形貌特征

图1为制备的CuP2、CuP2/C的XRD图。

图1 CuP2、CuP2/C的XRD图

从图1可知,纯CuP2在22.49 °、30.90 °和50.40 °等3处有不同强度的特征峰,分别对应(011)、(-112)和(202)晶面,与CuP2的标准卡(JCPDS:18-0452)吻合。图中未见单质Cu、P及其他杂质峰,表明球磨使Cu、P之间充分键合,生成金属磷化物相,制备的材料纯度较高。当体系中引入导电炭黑SP后,CuP2/C的特征峰位与纯CuP2相似,但峰形明显宽化,与脆硬的金属磷化物和韧性的碳材料之间相互压延、碰撞、分散,逐步细化组织形成纳米晶结构有关。纳米晶的电化学活性高、离子扩散较快,有利于改善循环稳定性。

图2为制备的CuP2、CuP2/C的SEM图。

图2 CuP2、CuP2/C的SEM图 Fig.2 SEM photographs of CuP2 and CuP2/C

从图2(a)可知,机械球磨法合成的纯CuP2为不均的颗粒状,部分小颗粒相互结合,出现严重的团聚;在嵌脱Na+过程中,此结构易产生较大的应力,引起合金破碎,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引入SP后,材料的团聚得到改善,如图2(b)所示;从图2(c)可知,CuP2/C复合物由原颗粒状转变薄片状,薄片之间相互堆垛,形成微颗粒[4];在球磨过程中,大的机械动能使Cu、P及C相互撞击,Cu与P相互作用,生成较硬的磷化物,材料不断被粉碎、压合,脆性组元镶嵌在结构稳定的韧性碳材料上,逐渐形成层状复合物。导电炭黑SP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还能作为导电骨架,提供高效的电子传输通道,提高导电率。片层结构增加了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离子的快速传输,有利于改善电化学性能。

2.2 材料的充放电分析

制备的CuP2、CuP2/C的恒流充放电曲线见图3。

图3 CuP2、CuP2/C的充放电曲线

从图3(a)可知,纯CuP2的首次放电、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 115.78 mAh/g和730.241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65.4%。从图3(b)可知,对Na+惰性的碳材料的引入,降低了电极的活性比容量,CuP2/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充电比容量分别为796.15 mAh/g和450.44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56.5%。两类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均有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量,与首次循环时在电极表面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消耗大量活性Na+有关。Na+半径较大,在电极中的嵌脱较困难,也会导致部分容量损失。两种材料的放电平台均在0.5 V附近,主要对应于金属磷化物形成Na3P和金属Cu的过程,嵌脱钠的机理见式(1)。

CuP2+6Na++6e ↔ 2Na3P+Cu

(1)

第2次循环时,由于纯CuP2的导电性差、体积膨胀率高,电极易开裂、坍塌,并与集流体分离,放电、充电比容量衰减为911.11 mAh/g和869.53 mAh/g。第100次循环时,放电、充电比容量仅为321.11 mAh/g和314.36 mAh/g,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不好。在片状CuP2/C复合材料中,由于镶嵌在高导电率软相碳材料上的金属磷化物分散良好,避免了纳米颗粒的团聚;片与片的相互支撑,又提供了较多的自由空间。这不仅增强了体系的导电率,还可缓冲CuP2在Na+嵌脱时较大的体积效应,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CuP2/C第2次循环的放电、充电比容量为498.40 mAh/g和523.12 mAh/g,库仑效率提升至95.3%;第100次循环时,放电、充电比容量为489.53 mAh/g和488.00 mAh/g,库仑效率为99.7%。

2.3 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制备的CuP2、CuP2/C前3次循环的CV曲线见图4。

图4 CuP2、CuP2/C的CV曲线

从图4(a)可知,首次循环主要对应CuP2的活化过程、SEI膜形成与嵌脱钠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第2、3次循环的曲线并未重合,表明材料有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与恒流充放电分析的结论一致。从图4(b)可知,片状CuP2/C的首次循环与纯CuP2相似;第2次循环时,复合材料在0.5 V附近出现还原电流峰,对应金属磷化物转变成Na3P和金属Cu的反应,在0.8 V附近出现的氧化电流峰,对应CuP2的脱钠过程。第3次循环与第2次相似,嵌脱钠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复合材料的循环已趋于稳定。相对于纯CuP2合金,片状CuP2/C复合物的嵌脱钠反应更明显,与复合物中形成高活性的纳米晶,有利于离子可逆嵌脱有关。此外,软硬镶嵌的片层结构增加了与电解液接触的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也促进了电极的嵌脱钠反应[5]。

制备的CuP2、CuP2/C在电流为100 mA/g时的循环性能见图5。

图5 CuP2、CuP2/C的循环性能

从图5可知,纯CuP2材料较大的体积效应导致容量迅速衰减,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仅剩321.11 mAh/g,原因是团聚严重。CuP2/C复合材料的比容量较稳定,原因是导电炭黑SP不仅提供了有效的电子传输通道,还降低了嵌钠过程中与电解液溶剂反应引起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使材料结构更稳定。在100 mA/g的电流下,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充电比容量为796.15 mAh/g和450.44 mAh/g。从第2次循环开始,比容量趋于稳定,第100次循环的放电、充电比容量为489.53 mAh/g和488.00 mAh/g,库仑效率为99.7%。

3 结论

本文作者采用简便可行的保护气氛球磨技术,合成了纯

CuP2和CuP2/C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纯CuP2的电化学性能不太理想,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衰减为321.11 mAh/g。在CuP2/C复合材料中,由于形成软硬镶嵌、分散良好的复合结构,高导电的炭黑不仅为体系提供了高效的电子输运通道,增强了电极的导电率,而且避免了合金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与团聚现象,从而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以100 mA/g的电流循环100次,放、充电比容量分别为489.53 mAh/g和488.00 mAh/g,库仑效率为99.7%。

[1] LI W J,CHOU S L,WANG J Z,etal.Simply mixed commercial red phosphorus an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with exceptionally reversible sodium-ion storage[J].Nano Lett,2013,13(11):5 480-5 484.

[2] QIAN J F,XIONG Y,CAO Y L,etal.Synergistic Na-storage reactions in Sn4P3as a high-capacity,cycle-stable anode of Na-ion batteries[J].Nano Lett,2014,14(4):1 865-1 869.

[3] LI W W,LI H Q,LU Z J,etal.Layered phosphorus-like GeP5:a promising anode candidate with high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and large capacity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5,8(12):3 629-3 636.

[4] KIM S,MANTHIRAM A.The facile synthesis and enhanced so-dium-storage performance of a chemically bonded CuP2/C hybrid anode[J].Chem Commun,2016,52(43):4 337-4 340.

[5] 何菡娜,王海燕,唐有根,etal.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化学进展,2014,26(4):572-581.

猜你喜欢

钠离子炭黑负极
SWAN在线钠离子分析仪的使用及维护研究
负极材料LTO/G和LTO/Ag-G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2017年我国炭黑进出口概况
钠离子通道与慢性心力衰竭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分步电沉积法制备Cu-Sn-Sb合金负极材料
韩国三星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
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2014年我国炭黑出口额84万t
日本炭黑出货量连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