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探讨

2018-01-26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面源管护水土保持

□吴 鹏(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0 引言

2016年12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意见》,提出全省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以及县级城市基础设施将通过3-5年努力得到明显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镇特色更加鲜明,城镇吸纳力、辐射力明显增强,努力使一批县级城市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建设城镇周边清洁型小流域,是保护和改善城镇周边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新型城镇,加快推动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特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综合治理模式。其建设目标是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水、生活废水得到有效处理;推广有机农业,降低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物含量;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城镇周边的小流域,人为活动较为频繁,水土流失相对较严重,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上,也要兼顾地区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为城镇居民提供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休闲观光区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探索一条清洁、高效、可持续的城镇周边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道路。

2 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重点

2.1 生活污水处理

根据当地区域内村镇发展规划、农业工业发展布局以及污水排放量,合理布设污水处理设施,做到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在适宜的区域以适宜的方式以点盖面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场(站),解决分散的点源污染问题。推广发展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CWT)、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BR)、高效节能型生物通道污水处理技术等。

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管理机制,悬挂公示牌,落实管护主体;做好日常运行维护,明确出水水质排放标准;建立工程运行日志,记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2.2 生活垃圾处理

近年来城镇人口增多,辐射城镇周边乡村人口增加,再加上一些区域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运营,因此城镇周边小流域居民垃圾、饭店垃圾、游客垃圾增加,有点区域甚至出现随意堆放、侵占河道等现象。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生活垃圾的处理应主要采取以下方式:①建设简易的垃圾储运站,远离河道、沟道、渠道和水库周边坡岸,避免暴雨冲刷造成二次污染,在乡村两级建立垃圾清运机制;②在远离河湖、水库和水源地上游区域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填埋场应做好基底防渗,以防止渗沥液渗漏到地下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填埋场覆土后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植被,固土绿化,改善环境。

建立相应的生活垃圾处置运行管理机制,明确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保持河道清洁、街道整洁、村庄周边无乱堆乱放,对垃圾处理设施做好日常检查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2.3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

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和化肥,土粒将它们随径流输送到小流域河道中,造成水质污染。城镇周边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应以保护小流域水体为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通过坡改梯田、增加田埂等措施,减少因土壤流失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提高土地生产力。②推广有机农业,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建立一种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4 滨库(河)带建设

城镇周边水库、河湖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滨库(河)带的建设,有利于创造人居舒适的城镇周边环境、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建设质量,同时滨库(河)带还对富养化物质净化、水质清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滨库(河)带建设主要包括打造水源保护林,构筑林草生物缓冲带,种植水生植物和灌草等。具体做法可以在集水区岸边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在水域周边撒播苇状羊茅或披碱草等草种,在外围较高处种植旱柳、桧柏、山榆、红瑞木等乔灌木,在清理水质的同时,构建良好植物景观。

3 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目标

3.1 健全管理体系

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所属的市、县两级水土保持机构健全,乡、村两级明确人员专管,满足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管理需求。

3.2 构建水土保持氛围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所在乡、村两级对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大,举办过针对村民的水土保持知识讲座,村内有水土保持宣传的标语、标牌。村民认知度高、水土保持意识强。

3.3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扶贫攻坚等相结合,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治山、治水、治污”同步,建设完成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蓄水排水工程等符合当地情况的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宜林荒山荒坡、低质低效疏林地、撂荒地基本得到治理,无违规开荒现象,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治理措施到位。形成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

对已建成的水土保持工程在小流域内建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明确管护标准,推进对小流域内群众的工程管护宣传教育,营造人人管护、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3.4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70%以上,土壤侵蚀强度在轻度及以下。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效果好,具有生态、景观、亲水功能的沟渠、河道及河道周边的道路得到综合整治。

3.5 面源污染防治

面源污染防治效果明显,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70%以上,流域出口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

3.6 村容村貌改善

经过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小流域内人居环境(包括古村落保护)有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极大提高,初步建成社会和谐、美丽宜居的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4 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搞好农村水环境整治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出了明确部署。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建设水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抓手,2016年底,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出在3-5年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现阶段急需深入研究和发展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早日在中原大地实现 “美丽中国”和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面源管护水土保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水土保持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