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时的河回来了
——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观察

2018-01-26陈松平中国水利报通讯员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12期
关键词:洗菜全面推行河湖

□陈松平(《中国水利报》通讯员) 范 智(记者)

家住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62岁的齐永瞻怎么也没想到,家门口的小垾河又可以淘米洗菜了。他在河边洗菜时高兴地说:“臭水河又变回我小时候打水、游泳的清水湾,多亏有了河长。”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是众多和小垾河一样的中小河流曾经的真实写照。

如今,和齐永瞻一样,安徽省许多生活在河边的老百姓都发现,家门口的河流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污染的河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流动起来。2017年4月底,记者行走江淮大地,实地感受到推行河长制带来的水质轮回——“鱼虾绝代”渐渐回归“淘米洗菜”。

治河惠及百姓民生

暮春时节,皖南大地草木葱茏、水清河畅。

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汪村,看到,绕村而过的众川河清亮透底,倒映着两岸的依依垂柳,河边用石板铺就洗菜、洗衣台,沿河散布着古色古香的徽派古民居,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水乡画卷。

“以前到了这个季节,河里是干枯的,而且垃圾到处都是,别说洗菜了,就是灌田都没水。”正在洗衣服的村民谢国英感慨,“河道整治以后,水变清了,河变宽了,大家洗菜、洗衣服也方便了。”

众川河是新安江上游丰乐河的主要支流之一。2013年,徽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对众川河开展了以河道疏通清淤为主的综合治理。如今,众川河已初步形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景观。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徽州区这样的河长制先行实践区县,在安徽还有不少。

4月26日下午,记者在芜湖县水务局党组成员童跃忠的手机上看到,一组河道清理现场的照片在“芜湖县河长工作”微信群里陆续上传。六郎镇方村沟河长万金贵在河道巡视时,发现河面有垃圾,现场组织人员一同清理,并通过微信及时向芜湖县河长办汇报清理进展。

这是芜湖县创新河长制举措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被水利部确定为河湖管理创新试点县以来,芜湖县全面实行河长制,大力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清淤护岸活水、农村清洁和居民生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空气、水、土壤等污染逐步得到控制,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惠及百姓民生。

翻开天长市万寿镇忠孝村老年志愿巡河队的《巡河日志》,看到这样的记载:4月6日,上午8时,白塔河忠孝段水面清澈,水位适中,水中无垃圾、漂浮物……

去年以来,天长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辖区内河湖水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河、湖(库)长”全覆盖,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合作战的责任网络。市、镇两级实行每日巡查一台账,每周垃圾一清理,每旬环保一宣传,每月信息一上报,主动出击,河水环境治理形成常态化。

2013年以来,安徽省合肥、铜陵、芜湖、黄山等市,以及芜湖、蒙城等区县,积极探索以水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让这里的每一条河流回归、升华,并深刻影响每个临河而居的百姓,为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门口的河都要有责任人

顺着蓝色的“河长公示牌”看过去,眼前就是整洁美丽的沿河沟,两面草皮护坡伸向远方,干净的水面倒映着河道管护员的身影。

安徽省要求所有河流都要在交通桥和河岸交叉处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公示河长姓名、管理单位、河道起讫、管护标准、监督举报电话等。3月6日印发的《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2017年9月底前,全省建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河长制体系,覆盖全部河流和湖泊。

“河水流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人负责。这些对河流负责的人,就是各级河长。”安徽省水利厅水管处处长朱雪冰说,在河长制组织形式设计上,安徽省分级设立河长,分级建立河长会议制度,分级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河长虽然管的是一条河,但要解决的问题却超越了一条河。芜湖县水务局局长汪火树说:“从芜湖县的实践可以看出,党政一把手担任河长,能有效解决‘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顽疾,从而由政府主导改变粗放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破解水生态难题。”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芜湖县,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人们自古就有水产养殖的习惯。“以前是出价最高的中标,中标后就拼命投放饵料、化肥,高密度养殖,顾不上保护水质。”渔业养殖大户后惟国,承包芜湖县东港湖46.67多hm2水面从事水产养殖已经有8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前年县里实行河长制后,政府废除高价竞标,合理确定水面发包价格,公开摇号确定水面承包人,从制度设计上杜绝了生态破坏。如今,在政府扶持下,他走上了生态化、多样化的养殖之路。

随着河长制的层层推进,安徽省涉水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加速,沿河湖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关停超标排污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民间治水力量也被带动起来,提高了参与积极性。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态,每位河长都是守护河流生态的责任人。3月底以来,安徽省吹响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各地市密集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5个督察组分赴全省16个市、2个省管县,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察,让全省“每条家门口的河都有责任人”,出了问题一追到底。

治理常态化才能“河长治”

“‘绿树村边合,水影庄外斜’,把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改动一下,就是对这里最好的写照。”这是自驾乡村游的合肥市民郭响林对芜湖县六郎镇官巷村的评价。

官巷村形成于北宋末年,全村四面环水,因水而兴,被称为“漂浮于水上的村庄”。水环境治理,让其再次成为旅游热点。如今的官巷村,小河潺潺,湖水清清,鸟儿啁啾,水草青青,风光如画。

在六郎镇河长办主任沈俊看来,要持续保持水活、水畅、水美,不反弹,关键是要在河道整治上推进长效管护。近年来,六郎镇通过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开展了建立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的实践与探索,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

“建立‘一塘一档’,把河塘水质的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水面承包户奖惩考核的评价依据,通过制定‘三水共治’村级考核、‘一线河长’考核、水面管理水资源发包办法、承包户保证金制度等,夯实长效管护机制。”沈俊解释说,“比如,承包户采取保证金制度。水质达标有奖励,水质下降则从保证金中扣除部分金额,对污染严重、不能按期整改的,将启动法律程序,终止承包合同,没收水质保证金。”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朱雪冰说:“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是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关键,河湖管理保护应该从不同河湖实际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把各个环节统一起来,齐抓共管,让百姓不断感受到河湖生态环境的改善。”

远古时期,鲧因治水不力,被舜帝放逐羽山;禹因治水有成,被民众拥戴为领袖。一奖一惩,问责分明。现代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责任是否落实。

为使河长制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提出五项保障措施,核心就是强化考核问责和社会监督,提升执行力,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上下合力治污染的局面。

“推行河长制,治理好百姓身边的水环境,是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所在、民心所系。”安徽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省水利厅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根据水利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最新部署要求,加大河湖治理与保护力度,严格河湖管理监督考核,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实现“河长治”。

猜你喜欢

洗菜全面推行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帮妈妈洗菜
凌溪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试论全面推行“营改增”及其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
盐水洗菜
左脑风暴
全面推行“营改增”对广西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