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谈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教学策略

2018-01-26吴丽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字理甲骨文拼音

□ 吴丽芳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五篇识字课文,内容简单,特色鲜明,包含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贴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编排是先识字后学拼音,打破了以往的常规,这样有利于学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明白识字和拼音之间的关系,理解语文学习的目的。然而,学生不借助“拼音”这根拐杖,该如何领会生字的音、形、义呢?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来突破识字难关。

一、观察模仿,正汉字之音

“识字一”单元中的生字是生活中最常见和常用的,学生易识记,但有些学生的读音不准,这时教师又不能教拼音,为此感到很烦恼。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在学说话的时候家长没有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发音不准的问题。当然,有些发音不准是地方口音导致的,这纠正起来要困难许多。

如在教学“三”和“山”时,学生的舌头经常绕不过来,频频读错。笔者通过展示夸张的嘴型、放慢语速、反复发音来引导学生模仿、跟读。学生没有学过拼音,但教师可以把发音的方法先教给他们。笔者出示手掌进行示范:读“三”的时候,舌头放平;读“山”的时候,舌头翘起来一点。另外还尝试让学生读一读绕口令《三和山》——三是三,山是山。三三是三三,三山是三山。三三不是三山,三山不是三三。对于经常读错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大胆读,经常说这两个字。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自然克服了“三”和“山”发音不准的问题。该单元中“坐”和“站”的教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

二、图文对应,显汉字之形

一年级的学生对图片的敏感度远高于文字,他们对图片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也高于文字。让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文字对应,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降低识字难度,这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口耳目》一课采用了儿童最常用的看图识字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插图和身体的器官,帮助学生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字。在教学“耳”字时,笔者出示耳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耳朵、耳洞、耳垂等,引导学生读准“耳”这个音;再出示耳机、耳环的图片,引导学生给“耳”找找朋友。教学“手”字时,笔者出示手掌和手臂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和“手”有关的词语,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手指、手心、手背、手腕”等词。接着,笔者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与“手”有关的物品。学生在观看一幅幅形象的图片中不知不觉就抓住了图片与生字间的共性,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也理解了字的含义。

三、语境识字,明汉字之义

孤立的汉字是无助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汉字只有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变得鲜活,充满生命力。识字不是孤零零地认字,是可以和阅读、和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的。

在教学《天地人》一课时,笔者从《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入手,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讲完故事后,笔者问学生:“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生说勇敢,有学生说神一样的大力士,有学生说顶天立地的人。于是,笔者相机板书了“天”和“人”的甲骨文,让他们猜一猜哪一个是现在的“天”字。很多学生都说“天”字的甲骨文和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的样子很像,而“人”字的甲骨文仿佛一个人侧着身子,好像在感谢盘古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在故事中他们不但认识了“天地人”,而且了解了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的关系,感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有些学生分不清“你”“他”“地”三个字。笔者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这三个字,分别介绍自己。“你”介绍说:和好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你”字。我的身体里还藏着一个变形的“人”字。“他”的自我介绍:我的身体里也藏着一个变形的“人”字。我和“地”长得很像,但我们俩“衣服的袖子”不一样。“地”说:我的身上盖着厚厚的泥土,看起来黄黄的。我会变魔术,我和小草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叫我草地,我和雪花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叫我雪地。

四、字理识字,品汉字之美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追溯字源,我们会发现古代的汉字在表达字的内涵时极为生动,这就是字理。字理识字就是挖掘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把由笔画组成的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使学生在感受汉字之美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掌握构字规律,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日月水火》一课安排了八个汉字,每一个汉字配有实物图和甲骨文,图文对应,主要运用象形字识字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先呈现打乱顺序的甲骨文和楷体字,小组讨论,将生字和甲骨文连一连。再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画了什么,它的形体与甲骨文有什么联系,甲骨文与现在的汉字又有什么关系。然后利用微课将图片、甲骨文和汉字重合。最后小组合作迁移学习其他七个象形字。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画画今天所学的2~3个汉字的甲骨文,让同学猜一猜。这课的汉字都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了解了汉字的字理,也更加深刻地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本单元中的“坐、站、对”等字,教师也可以利用形象的甲骨文,让学生在理解字理的基础上识记,这比死记硬背有趣得多,也能帮助他们了解民族文化。对于表示数字的汉字,则可以采用古代计数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来识记。字理识字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生字音、形、义三者的联系,激发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

五、游戏识字,感汉字之趣

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专注时间比较短,没有趣味的课堂会使他们失去兴趣,所以在识字课的教学中开展一些识字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识字,也可以巩固所学生字。《口耳目》这一课中,笔者安排了一个课中游戏——看字做动作。笔者出示这课的生字,学生指出相应的部位,指错了就算淘汰。随着出示速度不断加快,做对动作的学生不断减少,最后剩下的十名学生就算获胜。课中动一动既让学生得到了放松,又巩固了记忆。

这个单元的生字很多比较形象。笔者在教学完一个单元后,设计了一个小组竞赛活动“生字闯关游戏”。第一关在黑板上写上阿拉伯数字,让学生把对应的汉字贴在下面;第二关利用简笔画让学生贴汉字,比如“花、虫、云、雨”等;第三关是甲骨文和汉字配对,比如“日、山、火、水”等。还可以通过给汉字配图、编字谜等游戏来识记生字。以往的“开小火车”检查生字比较枯燥,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则既有趣又有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基于统编教材的调整,不借助拼音的识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丰富课堂中的识字教学方法,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有文化,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字理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下爱上汉字,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王万致,伍明珠.意趣·文趣·理趣·情趣——以“趣”激学,让学生爱上汉字[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2]邹馥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3).

[3]郑雪琴.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3).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314500)

猜你喜欢

字理甲骨文拼音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