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数学经历”到“数学经验”的嬗变

2018-01-26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陈小彬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经历经验情境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陈小彬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乐趣,而不是让儿童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去完成。“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和基础学科。因此数学经历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一、“数学经历”与“数学经验”顺化断裂的种种表现

1.“数学经历”不能抽象为“数学经验”

生活数学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积淀、自由生成的“纯经验”型数学基础,它具有个体性、随意性和直接性。因此,儿童往往不能从中提取出数学因素,提炼成数学模型。

2.“数学经历”不能迁移成“数学经验”

“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那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呢?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学生学习这个内容时,是从生活中切分的实际情境直接跳跃到纯粹的数学中分数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生活中的“半个”和“一半”在数学上的意义,导致生活中的分数与数学中的分数“脱节”。

3.“数学经验”不能活用于现实生活

“三(1)班同学去春游,有42个同学去划船,有每小时租金6元,每条可以坐4个人的大船,也有每小时租金4元,每条可以坐2个人的小船。(划船时间为50分钟)(1)请你设计两种租船方案(不超载,也不留空位),并算出相应的价钱。(2)请你找出最省钱的方案,并写出思考过程。”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就忽略了选择应用数学知识达到更省钱的方式。也就是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

二、实现“数学经历”到“数学经验”顺化的策略

1.开展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唤起学生“数学经历”到“数学经验”的顺化意识

(1)班级交流阅读,培养“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数学经验”的意识

在班级交流阅读,如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牛顿在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就是在水烧开的时候,水蒸气冲破水壶盖子,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等,这些科学家都是从生活经历到科学发明的。

阅读数学报刊,通过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方式,促进学生去捕捉、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如生活中尤其是菜市场等场所经常提到“2块3毛一斤”“3斤8两多少钱”等问题。通过阅读学生提出:什么是“斤”“两”“块”“毛”?“斤”“两”它们的进率是多少?能进行简便计算吗?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生活中“斤”“两”“块”“毛”等知识,并能转化成“进率”“简便运算”等数学问题,形成了初步的数学经验。通过阅读,进一步让学生培养“生活中的数学”,从而转化成“数学经验”的意识。

(2)亲子共读,经历“生活中的数学”积累成“数学经验”方法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一些数学综合活动,如记录自己家里6个月的水电费情况等,绘制统计图或统计表,从而经历生活中的数学,初步积累数学经验。

亲子阅读,让部分家长有意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这是一个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小论文:我的妈妈是一位超市的收银员,我发现妈妈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0元、40元、60元或3元、4元、6元呢?数学阅读让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抽象,从而培养数学经验的意识;通过“班级交流阅读”“亲子阅读”等方式,促使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思维相结合;通过数学日记或小论文的方式转化接近自己的“数学直观”,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经历”与“数学经验”的转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养成学生全面走进生活,探求学生“数学经历”到“数学经验”的顺化方法

(1)观察生活情境,激活数学经验

教师创设情境,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建立起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对数学知识或整体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认识小数》一节课,教师所选择的健康卡问题,就是源于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从而出现不仅可以用4/10表示,还可以用0.4表示。从而充分体现了现实情境的价值和意义,为数学学习的开展奠定了生活基础。情境的现实性更容易拉近数学与学生经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经验。

(2)参与生活实践,发展数学经验

亲身尝试和体验学习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两大要求。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注重实践体验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创新的舞台。

在《认识几和第几》教学时,组织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其他同学,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说一说所在的行和列共有几人等?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几和第几”的体验。从而发展了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生活经历与数学经验的互化。

3.夯实教学过程,搭建学生“生活经历”与“数学经验”的顺化平台

(1)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激活数学经验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激活数学生活经历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的亲力亲为,使其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并最终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参与,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素材的主动加工。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中,用钱买东西的经历都有过,但要抽象成一个相对抽象的人民币问题,离开了生活情境,就有点困难。课堂上,为什么不以数学经验的方式告诉学生呢?如果课堂上教师对数学经验直接呈现,那么隐藏在数学活动背后更为丰富的观察、比较、猜想、实验、验证等数学思考便无法得以落实。而执教者以数学生活经历的方式通过争辩、质疑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结论,原本属于数学经验的数学结论,在这里以数学经历的方式由学生主动获取,对于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都有重要意义。

(2)注重“综合实践活动”,顺化数学经验

重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生活经历顺化数学经验的重要载体。

如《周末时间的安排》一课中,通过自己记录一天的生活,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以及数学内部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验发现数学问题,选择解决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学习或参考小华的一天安排中,让学生搭起了生活数学经历与数学经验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健康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的习惯。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激活生活中的数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把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使“生活味”走向“数学味”,从而让学生实现“数学经历”到“数学经验”的嬗变。

猜你喜欢

经历经验情境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经验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