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回忆录里的汪精卫遇刺现场
2018-01-26晓柠
文/晓柠
“凶手系晨光通讯社外勤记者,原为十九路军军官,姓孙名凤鸣,能不顾一己生命而来作此,可谓天下之大勇矣。”因为刺杀汪精卫,孙凤鸣在近代史上留名。评价他“天下之大勇”者,则是被誉为民国时期“十大校花”的保志宁。保对孙的评价有论据支撑,因保是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老校长王伯群之妻,而王伯群亲历了1935年汪精卫被刺的经过。
保志宁是辛亥革命同龄人,1911年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外交官家庭。她16岁只身从南通赴上海就读大学,1928年9月从沪江大学转入有“东方哥伦比亚大学”之称的大夏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学家吴泽霖,为社会学系唯一女生。毕业不久,保志宁的称谓却从大夏大学校友变成了大夏大学校长夫人。
婚后,保志宁并不像宋美龄、陈璧君等夫人那样热衷政治,而是更倾心于家庭生活、相夫教子。
保志宁遗留的日记、书信等珍藏资料中,回忆中随便叙及或一笔带过的事情,往往都是惊爆一时的大事件,比如王伯群亲历的“孙凤鸣刺杀汪精卫”现场。
1935年11月1日,王伯群在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汪精卫主持开幕后,百名委员赴会议室楼下大门外拍摄合影,忽闻枪声大作,他返身看见汪精卫中枪倒地。
保志宁接王伯群返家之后遂有如下忆述:“群赴新会议室下大门前摄影。甫毕,招待员大呼请上楼开会,余等回身欲行而枪声作矣。余知为手枪之声,返身而观见精卫已中枪而仆。溥泉(张继)抱住凶手,枪声尚未已,一连十余声,有如大炮。众人蜂拥而入,有面无人色者,不知何人将精卫扶入楼下一室休息。谬丕成上楼告蒋(介石),言精卫被击受伤事,蒋下楼视,与余值于梯上,当时凶手亦被汪之卫兵猛击两枪,奄奄一息矣。”
对于刺杀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亦有所记。“细询汪伤,共中三弹,一由北背入弹来,在肋骨内;一由臂入弹,已突出。一中在额骨缝中,虽一时无生命之危险,然亦甚重云。咸以为共党所为,然政治黑暗,内情实难揣度。汪夫人云,此革命党应有之事,无足为奇,亦可谓知己之言。”孙凤鸣次日凌晨去世,刺汪事件使此次会议草草收场。而汪精卫被刺不久,随后辞去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职务,蒋汪之间罅隙加大。几年之后,汪精卫投靠日本,建立汪伪国民政府,成为一代卖国巨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