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做好新时代人大教科文卫工作

2018-01-26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

天津人大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条例矛盾监督

文/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理性判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认识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也为做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把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表述。中国共产党经过96年艰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原因就在于根据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转移工作重心,制定和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过失误,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仍然看做是阶级斗争,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

历史充分表明,只有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才能真实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真正解决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问题,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明确工作重点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历史性飞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得到扭转,“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之后,不再仅限于“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有着更高、更广泛的现实需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拥有千百亿元财产的富豪,也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既存在部分中低端产品过剩,又存在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生态环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等等。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工作重点的转变。一是从总量向结构的转变。目前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在许多领域产能依然不足,需要从重视总量转向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财富分配的重要性上升。既要坚持发展,做大蛋糕,也要解决好发展的均衡性,分好蛋糕。三是从硬需求向软需求转变。人们对物质的硬需求相对降低,对法治、环境、健康、教育的软需求不断上升。四是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在保持可争取的增长速度同时,难度在于如何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挑战转换为新的发展机遇。五是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我国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开始不占优势,技术后发优势也不再突出,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进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与民计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医疗纠纷处置条例、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学前教育条例、学校安全条例,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法、控制吸烟条例执法检查,视察全运会筹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校安全条例、医疗纠纷处置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和审议传染病防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报告。在学前教育条例执法检查中,持续推动解决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问题。在审议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情况报告时,要求抓紧制定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措施,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做好新时代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一是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支持和保证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精心组织好履职培训,扩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和监督工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质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凝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二是立法保障人民利益诉求。落实“立好法、立良法”要求,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有限的立法资源更多向民生重点领域倾斜,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健康、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软需求,用法律呵护百姓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民生领域监督实效。落实“真监督、真支持”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监督,把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增强监督实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在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四是调查研究民生重点问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围绕解决“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分析问题、研究对策,通过立法和监督工作推动问题解决,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条例矛盾监督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