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化与个性化:在思辨中前行

2018-01-26赵家飞

初中生世界 2018年36期
关键词:模式化办学德育

■赵家飞

学校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以促进其终身发展。围绕教学、管理等工作,每个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不面临着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面对模式化和个性化的思考。

一、模式护航成长和发展

任何一所成功的学校都有它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对自身管理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后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是教育管理观念和思想的呈现,决定着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办学理念显于外则为办学模式。

学校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往往会引入依法治校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科学规范管理模式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以教育教学为重心组织开展活动。各种管理模式各有特色。各学校可以校级统筹、条线分明,也可以权力下移,加大年级组自主管理权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对建设高品质教育的需求,省内外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对办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观摩学习。常被提起的有省内的洋思中学模式、启东中学模式和省外的北京十一学校模式、河北衡水二中模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模式不是束缚,也不是简单的效仿。一套成熟的办学模式有助于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二、个性彰显创新和提升

学校教育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一样的人,而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如果对模式过分热衷,各学科一刀切,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模式化。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或学校管理,成了个别学校的追求。模式化违背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辩证的“扬弃取舍”原则和学校工作的“实事求是”原则。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每个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别,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应在遵循教育共性和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规律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发地方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教无类,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课堂,适用于所有风格的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上海育才中学等学校的办学模式,都是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建立适合地方特色或本校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构建良好的教学文化环境、改进评价体系及学校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的成功模式。这些办学模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个性化特色明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讲拿来主义,死搬硬套;应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深入研究,整合内化,以个性彰显创新和提升。

三、在思辨中前行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下文简称“宜外”)在办学之初也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参考其他知名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在办学过程中把目光投向师生的学校生活品质。提高学校生活品质的核心在于重构校园生活,因为校园生活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参与式教育”就是宜外在结合校本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行动体系(包括参与式管理、参与式德育、参与式教学),它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跨越。

在管理文化上,宜外推行的是“参与式管理”的组织架构,并以此确立学校各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规范以及学校领导成员的权责范围。在此基础上,学校把“参与”具体化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构建简约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效能。实践中,学校把“参与”理念落实在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通过建立“年级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管理阵地前移。具体到级组的管理组织改革,学校将三级改为二级的扁平化结构,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重心,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宜外由探究普适性的德育规律转向通过“参与”实现德育文化的会通与整合。在总体思路上,学校以“学生自主管理活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评价)为抓手,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从享有主体地位到成为一个自我管理者,形成德育主张,实现自我教育。

在教学创新上,宜外实现了课程范式的转换,自觉地在“参与式教学”中寻找课程与教学智慧。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参与?学生怎样参与?我们的操作是:1.宏观上,学生的参与分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领下,预习将要学习的文本,并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并把自己的疑惑(问题)列举出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2.微观上,课堂教学又分三个环节——检测展示、互动生成、评估反馈。个案可以据需调整。第一环节指向课前参与。通过教师检测、学生展示来强化学生的课前参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第二环节是课堂的主轴。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新疑问的产生成为本环节的主要任务。第三环节指向课后参与。评估反馈可以让学生课后参与更有方向性、针对性。3.从参与的层次来看,又有三个维度,即行为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与这三个层次的参与形式相对应的是三种课堂文化要素——对话、智慧、愉悦。

“参与”作为一种方式、价值和文化,创造了新时代教育的精彩。然而,学校教育的未来从来就不在“彼处”等着我们,而是当下明确的现实。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如何深化应用、全面融合,我们将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模式化办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透气感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Why other racial groups look alike?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