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对称轴
——构造轴对称图形

2018-01-26毛予菲

初中生世界 2018年38期
关键词:人头国宝纪录片

毛予菲

记录文物价值,感受文明之美,《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播出,是一次对古老文物的探寻,更是一次向华夏文明的致敬。该片热播期间,网友好评如潮:“冷艳文物居然下凡了”“文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给满分”“那个逗得我肚子疼的旁白君,放学别走,咱俩聊聊”……

用文物打开历史

《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仅5分钟,“孵化”却历时整整两年,让主创团队“掉了一层皮”。从搜集到筛选,团队经过学习、研究、走访后,380多万件文物最终只留下100件。导演徐欢选文物的标准很明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中的坐标,展现大历史的转折与大文化的创造。

在这个标准下,商代后母戊大方鼎、古蜀国三星堆青铜人像、北宋《千里江山图》,这些明星级别的国家宝藏能够入选,毫无争议。但在第一集中,代表仰韶文化的“人头壶”,入选时只是一件默默无闻的陶器。

汪喆负责《人头壶》这一集的拍摄制作,她是个细腻敏感的女导演。“当时需要找一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我们看了很多张陶像脸谱,它们有的狰狞,有的夸张,有的甚至有点丑陋。后来我们在一本文物杂志上看到这件人头壶,第一眼就被这张嘴唇微微上翘的脸打动了。这件文物属陕西半坡博物馆,当时被借展到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的一个县级市。我们匆匆驾车赶到那座文化园区,人头壶安静地伫立在展厅。从陕西一路追到新疆,终于见到那张微笑的脸,我觉得它特别孤独。”汪喆带着团队架好摄像机,拍这张45度仰望天空的脸,但从四平八稳的镜头里,只能看见它的下巴颏儿。她调整了角度,让摄影机也歪着“脑袋”,与人头壶的眼睛对视。

在镜头里,汪喆静静地看着这双眼睛,一瞬间感受到了6000多年前,人类在刚刚学会使用器具时所创造的文明。触动之下,她立马给远在北京的徐欢发了一条微信,徐欢被她的文字打动了。“我们就拿它来做第一集吧,用这张平凡又呆萌的面孔开篇。”

而对于那些毫无疑问入选纪录片的典藏级国宝,最难的是方向和立意。“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但片子只有5分钟,到底该讲什么?又能讲什么?”这些问题,一度成为徐欢和团队的最大难题。

分集导演冯雷讲述了第十一集《妇好玉凤:凤凰传奇》的定稿过程:“最初我们想表达的是,凤文化如何贯穿中华文明。但之前《红山玉龙:寻龙玦》那集已经讲述了龙的诞生和延续。组内几个人一讨论,这不行,龙与凤这两集的脉络应该区分开来。辗转之下,我们把视线聚焦到玉凤的收藏者、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或许这位传奇女性,就是凤‘女性形象’的最佳代言人:以玉凤引出妇好墓,再以墓中其他文物,讲述她的一生。正如解说词:玉凤恰似她优美的风姿,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为后人所景仰。”

徐欢将100件文物的解读维度分为:考古、历史、社会、科技、哲学等。“或许5分钟的片子深度不够,但它们各有立意。”她希望《如果国宝会说话》能成为索引和通道,为观众打开一扇窗,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让他们隔着时间与空间,倾听文物自己诉说传奇。

有温度地叙说

《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都有同样一句开场白:“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在年轻人聚集的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播出时,弹幕“已查收”刷了屏。《如果国宝会说话》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这在团队的预料之中。纪录片制作时,他们就很用心地注入了一些年轻元素。比如解说词中会不时蹦出一两个网络用语。出自新石器时代的陶鹰鼎是一只健硕的雄鹰,它有个浑圆的大肚子,被形容为“肌肉萌”。

纪录片的海报文案也走“萌系”路线:“这款美瞳我要了”(“太阳神鸟”金箔)、“因为刻骨所以铭心”(甲骨文)、“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三星堆青铜人像)。徐欢说:“文物背后能发散传播的点,我们都提前规划,做好二次传播。”

5分钟短视频符合人们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也是琐碎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历史纪年为脉络,是一个有规划、有立意的整体。

拍摄完成后,几个分集导演感慨:最初站在国宝前,怀抱着一颗无限敬畏之心。一年多下来不停看不停拍,琢磨透了,它们亲切了起来。当你走近,当你了解,你会知道它们的故事,听到它们的呼吸,读到它们留下的跨越千年时光的留言。

这些文物里有古人与今人的联系,让徐欢印象深刻的是第十四集《何尊:这里有中国》。这件青铜尊被安排在国宝最高展台上,造型凝重又雄奇。尊内底部刻有铭文——刚刚继位5年的周武王之子姬诵,与同宗的贵族何,讨论父辈与新王的功绩。在这122字铭文中,出现了“宅兹中国”四个大字,这是考古学家第一次在文本中发现了“中国”。“这些写给祖先的文字,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13亿多中国人的信。”

还有一些文物凝结了古人的智慧。第三集《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介绍陶器烧制技艺,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

“文物是历史的物证。”透过这些物证,徐欢让大家看到背后造物的人,理解器物与时代的关联。而这些物与人扎根的沃土,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像‘我们自己’。在创造某件物品的时候,他们的诉求和情趣跟现在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眼界的差异,使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或许和文物对话,我们需要更多的好奇心,从翔实的考证出发,融入当代人的认知,甚至可以有一些带主观色彩的想象力。”

正如网友在视频下的留言:考古就像做一道阅读理解题。

猜你喜欢

人头国宝纪录片
“国宝”竞拍会
山西省立法禁止野外用火成效显著 林草防火责任明确到山头地头人头
漫话国宝
假人头防盗大法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朋友圈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泥石流